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在密闭取心和饱和度测试过程中,岩心中的流体存在一定的损失,Y井常规密闭取心油水饱和度测试结果和地下真实情况存在偏差,必须进行校正;而传统校正方法的油水等比例散失原则存在不合理性。提出一种新的校正方法,将蒸馏法饱和度测试后的岩心组成长岩心,在地层条件下进行水驱油物理模后取至地面条件进行蒸馏法饱和度测试,对油水饱和度的损失比例进行了标定,完成了对Y井密闭取心饱和度测试资料的校正。校正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对比分析表明,长岩心水驱油校正结果准确可靠,有助于油田水淹层的判断和开发调整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为力求准确求取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在分析流体饱和度损失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覆压岩石孔渗压缩校正为基础,以油水相渗分流率计算原理为核心,建立了密闭取心井由于孔隙及油水体积变化和降压脱气排液造成流体饱和度损失变化的数学校正模型。为油层损失前真实油水饱和度的校正提高了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密闭取心降压脱气对岩心含水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降压脱气导致含水饱和度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获得了砂岩油藏不同水淹状况下降压脱气前与降压脱气后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 ,以及不同气油比下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损失的影响 .建立了一套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含水饱和度校正流程 .给出了针对华北油田京 2 71井在地层条件下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4.
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误差的影响因素及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力的改变,导致流体脱气和岩石孔隙度改变,因此室内测定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实际油藏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将室内测定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到油藏条件下。以华北油田京271井降压脱气前、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密闭取心地面饱和度修正方法———室内物理模拟法,并且导出了考虑岩石变形对饱和度影响的修正公式,从而可以根据地面分析的饱和度推测储层地下饱和度真值。结果表明,油藏水淹程度及原油溶解油气比均对饱和度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原油油气比越高,则饱和度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5.
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误差的影响因素及修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力的改变,导致流体脱气和岩石孔隙度改变,因此室内测定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实际油藏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将室内测定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到油藏条件下。以华北油田京271井降压脱气前、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密闭取心地面饱和度修正方法——室内物理模拟法,并且导出了考虑岩石变形对饱和度影响的修正公式,从而可以根据地面分析的饱和度推测储层地下饱和度真值。结果表明,油藏水淹程度及原油溶解油气比均对饱和度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原油油气比越高,则饱和度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况下原始油藏油水过渡带的规模和开发价值并不大,随着油藏整体开发难度增大,油水过渡带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从油水过渡带的形成机理入手,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的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包括流体性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倾角、水动力学条件因素对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剩余油的影响。通过对比砂岩油藏油水过渡带内外剩余油饱和度变化率,认识了其潜力规模,制定了挖潜对策,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评价室内岩心测量的油、水饱和度与地层条件下的差异,寻求适合渤海油田轻质油藏密闭取芯饱和度的校正方法,选取部分密闭取芯样品对降压脱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造成密闭取芯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因素,基于常用的数理统计和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提出了可动水降压脱气校正方法,就储层中可动水部分对饱和度的影响进行校正。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使密闭取芯含油饱和度平均增加约5%,校正结果与储层的电性和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G地区P油层由于闭合高度低,油水分异差,存在大量的油水同层,且该区油水同层与油层的物性、电性相近,使得传统的利用电阻率和孔隙度计算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失效;加上工区开发过程中采取多层合试,单层试油且产液性质为油水同出的层位较少,可供选择进行油水同层饱和度建模的样本较少,使得该区油水同层饱和度的准确计算成为储量提交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少量的密闭取芯井为基础样本,首先应用相渗资料建立起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然后外推到常规取芯井获得含水饱和度的补充样本,进而通过优选孔隙度、电阻率比值等建模参数,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油水同层的饱和度计算新模型,通过统计,其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59%,满足了储量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TNIS(Thermal Neutron Imaging System)作为一种新型的脉冲中子测井技术,以探测未被地层俘获的热中子的方式,可在低矿化度条件下有效识别油水层。通过对华北油田某研究区块物性资料研究,做地层俘获截面与孔隙度、地层电阻率交会图版,定性识别油水层;同时为消除泥质含量和矿化度的影响,提出双因子校正方法,并结合TNIS测井技术建立了针对研究区域储层特征的定量解释方法。实际生产证明,双因子校正方法提高了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的精度,TNIS测井技术在华北油田低矿储层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中后期,地下剩余油的评估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重要工作.当前比较精确的评估工作是在开发区块钻更多的加密井,并利用测量的井曲线进行剩余油评价,但这种方式会增加更多的开发成本.为此,依据油田采油井开采过程中的实际含水率推演地下岩层剩余油饱和度状况有助于油层开采方案的制定.针对岩心样品实验测定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反映了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依据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应用大庆长垣6口密闭取心井17块岩样的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研究给出由孔渗参数计算的因次法渗饱公式系数,进而构建由含水率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依据该公式可以得出不同孔渗性质的储层,即使产水率一致,储层层内的剩余油饱和度并不相同的规律认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区1口新钻加密井剩余油饱和度的预测中,给出了与油藏开发相符合的开采建议,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X-CT扫描技术研究岩心中流体饱和度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其与实测水驱油结果对比,目前还少有文章提到,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自主研发的X射线扫描设备,进行室内水驱油实验,将X-CT扫描法得到水驱油过程岩心中油、水饱和度分布与油水计量法(JBN法)理论计算得到岩心中含水饱和度分布进行对比,了解到两种方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分布基本一致,但是,X-CT扫描法的计算结果更能够准确描述岩心不同断面处含水饱和度分布的情况。基于此首次提出了通过对两种方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曲线对比来检测JBN法得到的相渗曲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精确确定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和阿尔奇参数是剩余油饱和度评价的核心技术,但是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是动态变化的,同时当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较大时,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随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影响了由阿尔奇公式确定的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提出首先采用变倍数物质平衡法得到地层混合液电阻率,再利用W-S模型和阿尔奇公式建立动态m、n值计算公式,在求准一系列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再进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变倍数物质平衡法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混合液电阻率;采用随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的m、n值能够显著提高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砂砾岩油藏电阻率差异较大,高、低阻油层并存,流体性质难以识别,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利用测丼、录井、试井、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系统深入的剖析。结果表明,泥浆侵入、导电矿物、地层水矿化度等对电阻率影响较小,高束缚水饱和度是油层电阻率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认识基础上,通过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评价,发现低阻油层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铸模孔混合孔隙组合,发育片状、弯片状喉道,排驱压力大,孔喉半径小,孔隙结构复杂是储层高束缚水饱和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有限元法解热水驱油数值模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水驱油中,地下油藏的温度场,油、水的压力场以及它们的饱和度场均随时 间变化,并相互影响。为有效的对场变量进行数值计算。具体地建立了热水驱油的数 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学处理,提出了适于迭代计算的泛函,并作了有限元离散和构造了 算法,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一定的数值计算,说明有限元法能很好的解决油藏数值 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层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不同使同种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有较大差异,开展了不同渗透率 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研究。研究依靠室内驱替实验测定压力表读数,计算不同渗透 率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的阻力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泡沫起泡能力增加、封堵能力变好,当渗透率大于 463 mD 后,渗透率对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的影响变小;同时随着运移位置的增加阻力系数降低,泡沫体系起泡能力小 于消泡能力,封堵能力变差;而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泡沫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逐渐降低,但在不同含油饱和度条件 下降低幅度不同,可以分为3 个阶段:缓慢下降、急剧下降和平衡阶段,在含油饱和度低于33% 情况下,阻力系数高于 23,此时起泡能力强、封堵性能好。为下阶段研究泡沫驱在油田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变形介质中粘弹性稠油驱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变形介质中考虑弛张特性的一维两相粘弹性稠油驱替的数学模型 ,并进行数值求解 ,分析了地层变形以及弛张特性对水驱稠油的影响 .分析表明 :介质变形对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没有影响 ,而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随着变形介质弹性的增加 ,地层压力越来越低 ,并且越靠近注入端 ,地层压力下降越快 ;原油的弛张特性同时影响含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的分布 ,在其它条件一定时 ,随着弛张时间的增加 ,含水饱和度越来越低 ,地层压力越来越高 .在油田开发实际中 ,应考虑地层变形和原油弛张特性的影响 ,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层间非均质砂层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间非均质砂层石油运移和聚集二维模拟实验证实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各砂层的油水分布范围和油水界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层间非均质性对砂层的油水分布和含油饱和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层间非均质性的存在 ,可以使高渗透率的砂层为好油层 ,而渗透率相对较低的砂层为差油层 ,甚至为水层。当砂层上倾方向不存在封堵条件时 ,存在着使某些砂层含油范围和含油饱和度发生变化的注油速率临界值。若注油速率小于该临界值 ,无论注油量多大 ,该砂层也不能成为含油层 ,只能成为油水同层或水层 ;反之 ,可以成为含油层。当油气沿高渗透砂体和开启性断层从下部进入上部并充注其侧面的储层时 ,由于浮力的作用 ,油气并不一定进入下部渗透率最大的砂层 ,而是优先进入上部渗透率较高的砂层 ,从而出现渗透率较高的砂层含油饱和度最高 (为含油层 ) ,而渗透率最高的砂层含油饱和度反而较低 (为油水层 )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