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当代社会的当务之急出发,分析了在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只有在高校加强艺术教育才能无限地激发大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才有可能培养人格健全,且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论证和总结了艺术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能起到怡情养性、摇荡性情、愉悦心灵、净化情感的作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一心向善,在人格上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2.
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性的严重异化,人类心灵丧失了温馨的精神家园。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画廊中美学思想的巡礼,论证了审美教育是实现完美人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审美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美学根据和情感内涵,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人类的美好理想和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这种和谐美的建构首先需要一种和谐的社会性格基础。审美化的、平和的情感教育能够使人按照和谐美的思维方法协调个体在人格与心理结构等方面的平衡,培养出具有高度健全的人格和思想的实践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塑造和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因此,教师要以情感教育为重点,创新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塑造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内涵最复杂、义蕴最繁乱的命题。古今学者大多从“兴”义、“兴”法等方面去研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艺术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功能:即接受主体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和人格的不断完美。而“兴”,从酝酿至完成,又是创作主体情感不断升华、人格不断重塑的历程。因此,“兴”的艺术教育功能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5.
“兴”是中国古代诗学中内涵最复杂、义蕴最繁乱的命题。古今学者大多从“兴”义、“兴”法等方面去研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艺术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功能:即接受主体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和人格的不断完美。而“兴”,从酝酿至完成,又是创作主体情感不断升华、人格不断重塑的历程。因此,“兴”的艺术教育功能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6.
权丽华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194-194,196
网络生活的隐蔽性、匿名性在张扬了大学生个性与自由的同时,也助长了网上行为的随意性,出现网上人格的异化现象.为此,要通过建立网络健康人格教育系统,完善网络规则,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培养信息素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以此养成大学生网上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7.
根据精神分析和完形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知艺术作品的力的结构与人的心理“力”的结构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故审美教育对实现完美人格,达到精神自由和生命的升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理断乳”指的是大学生入学后不久出现的一种心理波动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简单、思维模式单一、人格内容具有理想性等主体方面的因素是这一现象发生的基础,而大学生主体的心理与人格特点的形成又和他在高中阶段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学习内容与方式密切相关。实际上,“心理断乳”现象产生于高中同大学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晴 《科技信息》2009,(22):126-126
影视文化占据着高职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位置。面对良莠不齐的影视艺术,大多数高职学生“跟着感觉走”,常常受到低俗影视文化的熏陶。加强高职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确立健康审美情趣、崇高审美理想、高雅艺术修养、完美性格和人格,对现代文明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断乳”成因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断乳”指的是大学生入学后不久出现的一种心理波动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简单、思维模式单一、人格内容具有理想性等主体方面的因素是这一现象发生的基础,而大学生主体的心理与人格特点的形成又和他在高中阶段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学习内容与方式密切相关。实际上,“心理断乳”现象产生于高中同大学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整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各高校以及各级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对培养新时代优秀大学生的基础性作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具有完善大学生美育观,强化大学生德育,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的艺术及人文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手段。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现状远不能满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与需求,能有效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严重缺乏。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应合理整合本土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的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具有深厚本土文化底蕴的师资队伍;结合本土文化,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建设集艺术性和本土文化为一体的公共艺术教学体系,在对学生实施艺术及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使本土文化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为载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列斐伏尔考察了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异化现象,提出要消除人类的异化,必须实现走向“总体的人”的目标、进行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异化观的锋芒指向现代西方社会、实现人的主体性和解放,这是应该肯定的。列斐伏尔对社会主义异化的大胆预言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警醒作用。但列斐伏尔过于夸大异化的性质和作用,认为只能消除异化的某种形式,而异化本身是无法消除的。我们要认识到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现象,不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4.
舞蹈教育既是“审美教育”又是“愉情教育”,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能够帮助人们求真崇善尚美,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舞蹈凝聚和浓缩着人类丰富而深邃的内心精神生活,它能使人们在赏析和实践中默然观照另一个“自我”,从而将舞蹈作为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愉悦自我和塑造自我的一种精神动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人格、道德人格以及法律人格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使大学生人格出现不和谐音符。文章从政府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学校筑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网站”、思政课教师注重人文情感教育、大学生自觉提升网络审美情趣等四个方面论述采取干预对策,塑造网络视域中的大学生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6.
具有多元化特征的音乐剧,对培养创新人才及培养大学生完美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塑造完美人生的基石,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现象,其根本意义在于教育的、文化的、理性的、道德的审美价值判断。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先天素质的开掘和后天素质的培养,促成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素养完善。根据校园文化中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和主要内容,来制定我们的目标,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成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艺术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培养创造能力和完善人的作用无可替代,其位于学校艺术教育最高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定位、方式和方法上都与初、中等教育阶段截然不同。普通高等公共音乐鉴赏类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审美体验以进行审美解释而存在的解释。关于审美理解的不同将导致教学趋于异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离不开情感的作用,情感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具有动力、调控、评价和感染效能。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培育情感,应做到健康塑“情”、以“情”动人、以“境”育情、“情制”结合。  相似文献   

20.
季建光 《科技信息》2012,(5):243-243,251
当代社会,网络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网络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当前,高校学生因沉迷网络而导致人格异化的问题日渐凸出,网络人格异化给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必须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上网学生人格异化的表现、原因及干预措施,希望对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