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氨基酸手性修饰砌块用于不对称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平  张淅芸  陈庆华 《科学通报》2001,46(17):1427-1431
利用以苯基甘氨酸1为代表的、来源丰富的α-氨基酸通过还原和官能团保护。修饰为氨基醇手性砌块3.5-(τ-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手性试剂4与3在温和的条件下发生串联的不对称双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具有4个新的手性中心的氨基酸手性修饰砌块/螺环/环丙烷类化合物7(52%,非对映体过量(de)≥98%),经元素分析,[α]D^20,UV,IR,^1HNMR,^13CNMR,MS以及X射线四圆衍射测定,确认了它的化学结构、立体化学和绝对构型,其结果可以为手性砌块的引入,合成含有某些活性官能团的复杂结构化合物以及探讨它们的生物活性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有机锡卟啉酯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高义  杨频 《科学通报》2001,46(12):1002-1004
合成并用^1H NMR,元素分析,IR,UV-vis和电喷雾质谱法(ESMS)表征了以5-羧基甲氧苯基-10,15,20-三吡啶基卟啉为母体的二丁基锡(Ⅳ)卟啉酯化合物。在氯仿中以过量的碘甲烷处理,得到水溶性的二丁基锡卟啉酯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非水溶性的二丁基锡卟啉化合物对P388小鼠白血病、A-549人肺腺癌细胞几乎没有抑制能力,而水溶性的二丁基锡卟啉化合物对两种癌细胞都有很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冰片助剂新手性源的合成及其立体专一性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庆华 《科学通报》1994,39(23):2154-2154
近年来,5-羟基-2(5H)-呋喃酮作为某些具有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结构组分以及作为合成子用于天然产物的合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我们曾报道了手性5-烷氧基-2(5H)-呋喃酮的有关研究工作,其中包括5-(艹孟)氧基-2(5H)-呋喃酮的合成及其不对称1,3-偶极环加  相似文献   

4.
鲁西富钾火山岩和煌斑岩的40Ar-39Ar定年及源区示踪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邱检生  徐夕生  罗清华 《科学通报》2001,46(18):1500-1508
高精度的^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鲁西富钾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24.3-114.7Ma,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19.6Ma,富钾火山岩的^87Sr-^86Sr值较高(0.708715-0.711418),εNd值显著偏低(-11.47--17.54),并富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17.341-17.622,^207Pb/^204Pb=15.525-15.538,^208Pb/^204Pb=37.563-37.684),与富钾火山岩一样,煌斑岩也具有显著低偏的εNd值(-11.57--19.64),根据富钾火山岩全岩与从全岩中分离出来的单斜辉石单矿物具有一致的Sr,Nd和Pb同位素组成,结合区域范围内岩石产出构造背景的分析,以及同时代相关岩Sr和Nd同位素组成的广泛对比,表明它们最可能起源于俯冲陆壳在地幔源区发生混杂和交代作用时所形成的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5.
卫亮  常鑫  张宗朋  汪昨非  王春江 《科学通报》2023,(30):3956-3968
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合成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不对称催化合成高效构建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并且已经发展出多种较为成熟的合成途径.其中,最近几年兴起的双金属协同催化策略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双金属协同催化在很多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特别是可以通过催化剂的合理组合实现目标产物各种光学异构体的立体发散性精准合成,极大提升了该合成方法的高效与实用性,同时也为相关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衍生物及其光学异构体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便捷途径.本文对近年来双金属协同催化的立体发散性合成非天然氨基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主要介绍该策略在亚甲胺叶立德参与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和不对称炔丙基化反应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相关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手性β-氨基醇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药物及功能材料等分子中(图1),在有机合成中既是一类非常有用的合成砌块,又是重要的手性辅剂和手性配体,因此研究高效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制备光学活性的手性β-氨基醇化合物一直是有机化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化学家虽然发展了很多方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反应受试剂和底物  相似文献   

7.
新手性3-氯-2(5H)-呋喃酮的合成及其不对称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慧  陈庆华 《科学通报》1999,44(22):2383-2388
研究了新的手性合成子 ,5 (l 孟氧基 ) 3 氯 2 ( 5H) 呋喃酮 ( 5a)的合成方法及其不对称合成反应 .5a制备方法简便 ,它作为稳定的Michael受体 ,可与氧的亲核试剂发生串联的双Michael加成 /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 ,通过此反应 ,一举生成了 4个新的手性中心 ,得到了一般方法难以合成的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螺 环丙烷类化合物 8.详细报道了 5a和 8的合成以及它们的IR ,UV ,1HNMR ,13 CNMR ,MS ,元素分析等结构分析数据 .经X 四圆衍射确定了手性的螺 [1 氯代 4 (l 孟氧基 ) 5 氧代 6 羰基双环 [3.1 .0 ]己烷 2 ,3′ ( 4′ l 孟氧基 5′ l 孟氧基丁内酯 ) ]( 8)的立体化学结构 .此不对称反应可以为某些新的光学活性螺 环丙烷类化合物提供重要的合成策略 .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面手性逐渐引起了多个领域科学家的关注.面手性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多种活性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如机械平面手性轮烷和平面手性大环化合物.这两类结构在分子机器、分子识别、不对称催化以及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展示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机械平面手性轮烷和平面手性大环化合物的结构复杂性,合成这两类化合物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且合成方法相对较少.因此,研究高效制备上述两类面手性化合物的新策略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目前,合成化学家已发展了手性色谱分离技术、手性源诱导、过渡金属或酶催化的不对称环化反应等制备面手性化合物的策略.本文综述了制备光学纯机械面手性轮烷和面手性大环两类结构的研究进展,旨在启发从事相关领域的合成化学家发展更多高效合成面手性结构的新策略,从而为高效构筑机械平面手性轮烷化合物和平面手性大环化合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先枭  何智涛 《科学通报》2023,(26):3410-3412
<正>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例如天然存在的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活性分子均是手性的.众多药物和天然产物分子也包含手性片段,它们的生理活性往往同其手性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高效构建手性分子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中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2001和2021年两次诺贝尔化学奖正是表彰在不对称催化合成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玉米根尖质外体铁组成影响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春琴  张福锁  H.E.Goldbach 《科学通报》2001,46(24):2058-2061
探讨了在模拟铁缺乏条件下(高HCO3^-),分别短期供应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对玉米(Zea mays L cv Lenz)根尖(0-3cm)质外体铁的组成和FeCN(ferricyanide)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尖质体外体Fe(Ⅱ)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比例均较低,分别只有20-40nmol/L和7%-13%,绝大部分是以Fe(Ⅲ)形式存在,增加NH4^ -N和NO3^--N的处理时间有利于提高Fe(Ⅱ)的浓度,与NO3^--N相比,NH44^ -N提高了玉米根尖质外体Fe(Ⅱ)和交换性铁的浓度和比例,而NO3^--N使FeCN还原酶活性增加,此外,还对质外体pH的变化与铁组分和FeCN还原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G蛋白α亚单位q/11亚型(Gαq/11)的调节及其可能机制。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有[^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合成,采用免疫印迹法VSMC Gαq/11的含量。结果显示,AngⅡ刺激VSMC1,6h引起Gαq/11蛋白的下调,刺激12,24h可使Gαq/11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3H]-亮氨酸掺入量在AngⅡ刺激24h才明显增加,应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1receptor)拮抗剂losartan,PLC抑制剂U73122可完全阻断AngⅡ引起的Gαq/11下调和上调的双相反应。这提示AngⅡ可以调节VSMC Gαq/11的含量,从而诱导VSMC肥大,其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经由AT1受体-PLC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2.
赵一雷 《科学通报》1997,42(13):1394-1397
富勒烯官能化合物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潜在应用,使富勒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文献已经报道了许多制备C_60衍生物的环加成反应,其中C_(60)与含氮1.3-偶极的[2 3]环加成反应产率高,选择性好。我们课题组曾经利用甘氨酸合成了一系列C_(60)吡咯环衍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脯氨酸合成了新的一类C_(60)衍生物,发现新合成产物的两个顺反异构体的偶极距有较大的差别,能够用简单方法将之分离。用~1H NMR,~(13)C NMR,FDMS,UV-Vis等光谱手段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在HP9000工作站上利用Ceruis2的Gaussian94软件包中的MINDO/3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产物的偶极距。 化合物1,2A,2B,3A,3B的合成反应过程见图1。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如下:将C_(60)40mg  相似文献   

13.
吕英莹  马志  胡友良  许光学  庄志强 《科学通报》2002,47(17):1309-1312
通过含马来酸酐的聚(乙烯-对甲基苯乙烯)(PE-pMS)共聚物和含烃基末端基因的聚氧化乙烯(PEO)之间的酯化反应,制备了系列高分子量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聚乙烯接枝聚氧化乙烯(PE-g-PEO)。改变实验条件可以控制PE-g-PEO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组成与分子量等。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所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21,66(25):3251-3260
手性胺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合成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20年来,伴随着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合成研究的发展,高效高选择性合成手性胺的方法越来越多.其中,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卡宾插入反应已经成为合成各种手性胺,尤其是非天然手性氨基酸的一种最为有用的方法.近年来,以铜、铑、钯为代表的过渡金属卡宾对芳香胺、酰胺、咔唑、亚胺等底物的不对称N-H插入反应研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最近对脂肪胺类底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结果为结构多样的手性胺合成提供了重要方法,也为过渡金属催化下芳香胺、脂肪胺的不对称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卡宾插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主要介绍金属卡宾对各种胺类底物的不对称N-H插入反应在手性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聚(2-甲氧基-5-丁氧基)亚苯基亚乙烯的超声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对甲氧基苯酚和CH3(CH2)3Br为原料,在N2气保护下,经醚化,双氯甲基化和消除反应,超声合成聚(2-甲氧基-5-丁氧基)亚苯基亚乙烯(PMOBOPV)。通过与回流搅拌合成方法比较后发现,用超声辐照方法合成PMOBOPV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量子化学ab initioHF和DFTB3LYP方法,在考虑赝势双-ζ的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XAuPH3(X=H,F,Cl,Br,I,Cn,CH3)分别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并与MP2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优化结构为基础,进一步引入外电场,运用有限场HF方法探讨各体系的净电荷分布,前线分子轨道以及非线性光学性质,该体系具有电子给体-金属-电子受体(D-M-A)结构类型,当分子中发生电子跃迁时,电荷转移越明显,其非线性光学性质越好,所选体系中,IAuPH3的βvec,γ值最大,分别为1184.1942,17341.9214a.u.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D-π-A型有机共轭体系IC6H4PH3^ ,其βvec,γ值为710.7697,11664.1405a.u.IAuPH3与其相比,非线性光学性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周奇年 《科学通报》2002,47(7):516-518
根据先进工作中电子瞬时配对模型及通道划分的物理意义,确定了H5^ 的一种可能构型;正方形中心结构,并用改进的ACQM(arrangement channel quantum mechanics)方法教育处其能量,结果表明:在正方形边长R=2.5α0处有极小能量Ee=-2.45981(2Ry),这表明H5^ 体系的正方形中心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H5^ 的一种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18.
白鲫鱼金属硫蛋白全长cDNA: MT-A, MT-B的克隆及其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宏伟 《科学通报》2000,45(14):1520-1525
应用阻抑性RACE方法克隆得到白鲫鱼的两个MT全长cDNA(MT-A和MT-B),它们可读框间的同源性为92.3%,用封闭式充氮层析系统得到高纯度的两个白鲫鱼肝MT蛋白,并用Edman法测定了N-端氨基酸序列。据此证明了MT-B是表达MT-2蛋白的基因,MT-A是表达MT-1蛋白的基因。此外测序过程中发现MT-1的N-端被封闭,而MT-2则是非封闭的。这提示它们在转录及翻译后调控机制的不同。白鲫鱼  相似文献   

19.
刘育 《科学通报》1995,40(20):1858-1858
分子受体(主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客体)形成超分子种类的研究在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是当今一个研究热点.天然和化学修饰环糊精具有相当的刚性和良好的疏水空腔,可以作为分子受体识别各种有机和无机以及生物分子形成主-客体或超分子配合物,而且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酶底物相互作用的模型被应用于科学和技术的几个领域.我们近来对天然环糊精和各种环糊精衍生物与萘衍生物分子识别的热力学性质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受体-底物之间的几种弱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力,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报道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芳香氨基酸的分子手性识别.这样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芴与二噻基苯并噻二唑共聚物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俊彪  许怡赦  侯琼  牛于华  阮文英  曹镛 《科学通报》2002,47(16):1233-1236
使用自己实验室合成的9,9-二辛基芴与4,7-二噻基苯并噻二唑系列共聚物(1% DBT,5%,DBT,10%,DBT,15%DBT,25%DBT),采用双层结构制备了高效率和红色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接近1.4%(15%DBT共聚物),流明效率超过1.0cd/A,最大发光亮度达到3700cd/m^2,电致发光发射光谱峰值位于675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