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子、儿、头”是现代汉语中几个比较典型的词缀。对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以“头”为后缀的方位词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方位词“东、西、南、北”后的“头”不应当是词缀,而是表示方位的词根,与“东、西、南、北”一起构成复合式合成词,而不是附加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2.
"东"、"西"属于人们最常用的表示方位的词语。本文词源、地理认知、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了汉英语中"东"、"西"两个词语在各自文化背景中的异同及原因,探讨了汉英"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词不同排序的原因,同时解释了"东西"什物义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陶西坤 《科技信息》2009,(9):131-131
今天我们提起“东、西、南、北”四个字.都知道是表方位词,但“东、西、南、北”表方位义并非全为其本义,其蕴含的语言含义、文化含义非常丰富。我们就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及参照一些古文字研究成果来探究一下“东、西、南、北”表方位义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重庆方言的词缀"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庆(指重庆市区)方言中,词缀“头”可作名词词缀(记作头1)、方位词词缀(记作头2)和形容词词缀(记作头3)。其中“动词词根 头”构成名词,表示说话者认为是否有做某动作的价值,词缀“头”(记作头B)具有不同于词缀“头”的其它用法(记作头A)的显著特点,但头B仍为词缀而非语尾。词缀“头”的语法作用有二:构词语素(转变词性,改变词义)和构形语素(词义不变,增加音节)。  相似文献   

5.
赵婷婷 《科技信息》2009,(3):288-289
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与对外交往中积累了深厚的内涵,语言表达正是这种内涵的外化。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几乎每天都要用到,它们不仅用来指示坐标还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含义。以上四词在翻译思路上有共通之处,因此本文选取“东”字为例,试从其方位名词的基本含义到特定文化含义的演变,探讨方位词翻译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法成分的"中",主要表示"中间"义和"内部"义.将表示"中间"义的"中"称为"中".表示"内部"义的"中"称为"中2","中1"和"中2"的主要区别:"中1"乃指线性的两端之间或中间,因此参照项应该是两项,常与"左、右""前、后""南、北""东、西""上、下"等相对;而"中2"则指一个封闭的界限内或三维空间的内部,参照项应该是一项,常与"外""表"等相对.现结合汉语史上的使用实例,略论"中"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由其南东侧边界活动断裂即龙门山北东向活动断裂带,北侧边界活动断裂即西秦岭近东西向构造带的南缘活动断裂带,断块内部近南北向岷山隆起断裂带的岷江与虎牙断裂等活动断裂带组合,构成了本区由西向东逐渐收敛的平卧"A"字形活动构造体系.在该活动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川西北断块沿两侧边界活动断裂向东强力楔入,于武都、文县-平武、青川"构造急剧收口带"之西侧,沿东经104°线附近形成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地跨三大构造单元的统一强震活动带.而在该带的东、西两侧地区,地震活动则明显减弱.强震沿该带有规律地南、北往返迁移和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2,(11):30-31
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 2000年底,经北京市政府市长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以琉璃厂文化街为中心,将东、西琉璃厂一线向南、北扩展,综合开发建设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园区东至东琉璃厂东口向南北的延伸线,即延寿寺街和陕西巷;西至西琉璃厂西口向南北的延伸线,即南、北柳巷和魏染胡同;南至新拓展的广安大街;北至东、西河  相似文献   

9.
在辨认位置与方向时,我们首先要熟知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地图上通常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次,要选准参照物,同一个物体的位置,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描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例如说一说下面各单位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而不充当谓语的“被 V”(不讨论“被 N V”)。其中的“被”的词汇意义明显虚化,具有“类词缀”性质,附着在词根前,起构词作用,表示被动。这样的“被 V”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成词的性质,除了已经形成的合成词如“被动、被迫、被捕、被告”或比较固定的合成词如“被俘、被控、被告人、被除数、被害人、被选举权、被剥削者、被压迫民族”等,“被 V”还表现出一定的能产性,如“被试”“被看”“被爱”等的形成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汉语外来词的词缀化现象成为新时期汉语的语言发展特点之一。笔者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词缀化现象,重点分析了外来词词缀的构词能力与词缀化程度及其发展的动因,目的是促进外来类词缀的健康发展,并为现代汉语"词缀化"的研究提供实践数据。  相似文献   

12.
"舞蹈"、"节拍"等词都是<朱子语类>中出现,现代汉语依旧使用的常用词.这些词看似简单平常,很多研究者往往不太关注.仔细考察,描述其历时的使用状况和词义的发展演变,可为近代汉语辞书的编撰考订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人类白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汉语人体成语中,含有“头”字的成语占成语总数的十分之一。与“头”搭配最多的器官或部位是“脑”,其次是“足”和“脸”。按照单字隐喻、合成词隐喻及多部位搭配隐喻三种方式对成语中“头”的隐喻义进行归纳,发现“头”在成语中具有一定的转喻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手"字条下所收录的88个双音节合成词进行了分析,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这些合成词内在的概念组合方式,研究表明"手"的概念与这些合成词的构成有密切关系,而人们的认知活动和经验则是成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谓词可以直接作主语和宾语。英译时可借助于词缀、动名词等方法。这些方法使对应于汉语谓词的英语词汇具有名词性质,即英语名物化的结构。最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谓词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汉语没有像英语及其他印欧语那样具备形态变化,词不好划类。分布形态学理论的出现为词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根据该理论,词及词性的概念不是基本概念,词在语言单位中没有特殊地位,词性是由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取决于允准它的功能语类。鉴此,汉语作谓语的词和动补复合词的第二个成分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对“打V”一类的词语中的“打”多定性为词缀,但从梅县客家方言中的“打+谓词性成分”结构的能产性、位置、语义、语法化程等方面进行考察,将它定性为类词缀更为合适,而这类词语的结构方式则为偏正结构。形成这类词语的特点既有认知上原因也有所结合的语言成分的性质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今语音和意义两方面,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由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的逆序问题。在词语意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现代汉语词汇中由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有可逆序和不可逆序两种,同素可逆序词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汉字语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A领"式名词的意义与来源、造词方式与词义特征的分析描写,着重阐释"A领"式名词的语义变异及其整合路径,揭示现代汉语新生类义词的生成特点与造词过程.  相似文献   

20.
"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汉语"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时必须出现,有时不能出现,有时可出现可不出现."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是什么?从句法上看,"被"字宾语出现与否同"被"字结构及其前后成分有关;从语义上看,同"被"字宾语是否需要"指别"及"被"字句语义色彩的特殊要求有关."被"字宾语的有无还受到上下文、认知语境和说话人表达意向的影响,"被"字宾语出现具有独特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