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针对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起源、本质、表现形态和发展阶段 ;并对所谓宗法为周公创立 ,周代以前、以后不存在宗法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存在的标志 ,《礼记》的大小宗理论就是周代的宗法等不符合史实的观点 ,以及当前宗法的改造和村治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法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制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本文就中国宗法制度的存在形态、发展阶段和历史作用,社会经济形态和宗法形态的关系.嫡长子继承制和宗法制度的关系,“世系群”和宗族、宗法的关系,宗法文化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范金湘 《科技信息》2009,(26):147-148
伦理化是中国传统军事法文化的典型特征。其基本表现为伦理精神对中国传统军事法文化的渗透。这一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决定了宗法制度的产生,而宗法制度又使得宗法伦理观念得以形成,并渗透至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中,从而使得传统军事法文化呈现出伦理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的产生、演变是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一次客观度量.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从鸦片战争时期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后历经三个阶段.近代女性教育思潮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又是一种推动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炼锑技术发展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7年至1918年,为炼锑技术引进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从日本引进生锑冶炼技术,后阶段从欧洲引进一套制炼锑氧和纯锑技术;第二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9年,为炼锑技术改进时期,经历对制炼锑氧与纯锑技术模仿和政府对锑业实行统制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宗法文化与宗法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制度与宗法文化是既有区别却又相互联系的学术概念。“宗法文化”是我国龙山时代以祖先崇拜为载体,以西周宗法制度为典型的经历代儒学家们不断改造而绵延下来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以父(夫)权、族权(家长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统治内容的宗族或家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近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分析考察,根据我们所见到的材料,似可以把近代实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洋务运动至戊戌维新时期)、勃兴阶段(戊戌维新至辛亥革命时期)、发展阶段(民国初年)三个时期。本文试图对这三个时期实业教育的基本状况作一初探,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炼锑技术发展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7年至1918年,为炼锑技术引进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从日本引进生锑冶炼技术,后阶段从欧洲引进一套制炼锑氧和纯锑技术;第二个时期从1919年至1949年,为炼锑技术改进时期,经历对制炼锑氧与纯锑技术模仿和政府对锑业实行统制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家族法是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发展的产物,作为封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起着管理宗族、辅助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家族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起源于宗法浓厚的奴隶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家族法的雏形,隋唐以后至清代逐步成熟直至完备.家族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封建伦常秩序、财产关系、婚姻继承、祭祀、族谱及惩罚等.  相似文献   

10.
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传统民居形态的形成,其中,自然环境是传统民居形态多样化形成的物质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气候、地形、水的因素等;社会文化环境是导致传统民居形态差异的功能导向因素,主要包括民族、传统性因素、宗法制度因素、宗教文化思想因素、技艺因素、防御性因素等。自然环境诸因素和社会环境诸因素二者互动、动态融合,共同造成了传统民居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秋瑾所生活的年代处于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她的文学创作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她前期的创作以诗词为主要形式,集中在赞誉古代女英雄的主题上;后期成就最高的是赋有启蒙思想的白话文创作。对她前后两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考察与评价,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近代西方文化、"五四"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文化几个文化阶段的分析,透视出文化变迁对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体现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进行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可揭示传统村落景观的外在表达和内在特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以潮汕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村落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从建筑、形态布局、文化信仰方面分析潮汕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特征。结果表明:潮汕传统村落主要是以单姓图腾形成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居村落,以祠堂为中心,中轴对称,聚集性、向心性突出;在形态基因上形成列式、组团式、集中式、厝包式、围合式5种空间形态布局类型;重宗法制度、信朴素自然观、多元信仰崇拜是潮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的基本特征。研究以期为区域传统村落规划、人居环境建设,村落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代体育教育现代化实质的分析,认为我国近代不同时期体育教育现代化不同阶段特征的演变过程实质就是不同阶段强势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过程,其演变过程具体分为:(1)洋务运动时期——对德国学校体育形式简单模仿;(2)清末民初至五四运动阶段——有目的引进和模仿日本学校体育制度;(3)1919年新文化运动后——对美国实用主义体育教育思想的推崇、体育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婚姻观念的变革是这个时期婚姻文化变化最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变革表明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改造中国、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再前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对中国婚姻文化研究做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初步总结了等级住居对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和住居的作用方式;初步分析了作为等级居住进一步发展的宗法礼制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某些特征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说明了宗法礼制与建筑的通用性之间的关联性,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和建筑的某些基本特征,有利于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历代哲人的哲学—美学思想,为中国的古典译论及近代译论提供了思想来源。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形态、基本特征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及近代译论的投射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句町是古代中国西南骆越民族建立的一个方国.句町国宗教信仰的人文生态包括农耕稻作生产与村落文化生态、氏族王权与英雄崇拜、"三边蛮夷"冲突碰撞与融合、汉文化的进入与文化中转站等.句町国宗教信仰的表现形态主要有巫信仰与鸡卜术、灵魂信仰与娅王花婆、祖先崇拜与布洛陀、乜六甲、国家--民族宗教雏形与麽教信仰、宗法性传统宗教与铜鼓墓葬等.研究句町国宗教信仰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家族法是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发展的产物,作为封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起着管理宗族、辅助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家族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起源于宗法浓厚的奴隶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家族法的雏形,隋唐以后至清代逐步成熟直至完备。家族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封建伦常秩序、财产关系、婚姻继承、祭祀、族谱及惩罚等。  相似文献   

20.
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云南与东南亚在石器工业方面,旧石器均以砾石为原料制造,以石片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云南的有段石锛、有肩石斧、有肩有段石锛对越南下龙文化(Ha Long Cultre)有较多影响.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滇西至滇中起源后迅速传播到越南和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战国秦汉时期,已有南亚侨民居住在云南,并有来自印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