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共混物及吹塑薄膜, 并研究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三元薄膜的力学性能、 光学性能、 流变性能、 热性能和结晶 性能. 其中,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为增韧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增塑剂. 结果表明: 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可改善聚乳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单硬脂酸甘油酯薄膜的力学性能, 并提高聚乳酸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2.
AMS/AN/MM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改性CPV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AMS/AN/MMA)三元共聚物,用FT-IR和DSC对共聚物组成及其与CPVC相容性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与单体配比对转化率的影响和三元共聚物与C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与CPVC的相容性良好;添加该三元共聚物对CPVC的加工性能有显著改进,且随共聚物中AMS质量分数增加,共混物的Vi-cat软化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完全滴加料乳液共聚合方式合成了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ChM I/MMA/St),研究了三元共聚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结果显示:随着共聚单体中S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共聚物熔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材料的表观粘度随S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用该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耐热改性剂含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hM I/MMA/St三元共聚物可以提高PVC的玻璃化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并能够抑制PVC的分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弹的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氨酯与脆性塑料苯乙烯-丙腈共聚物的两元和三元共混物,并测定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聚丙烯腈中加入少量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进行共混湿法纺丝,制得了内部具有大量微孔、吸水性能优良的共混纤维.本文从高聚物溶解度参数出发,应用Scott方程,对共混物相容性及相分离状态进行了预测,并运用相差显微镜对聚丙烯腈/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共混物的溶液及固体薄膜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相容性与组成的关系.实验所得结果与分析预测完全一致.进一步研究了相容性及相结构与共混纤维微孔结构和亲水性能的关系,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聚苯醚与SEBS及SEBS-g-M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熔融挤出法分别制备了聚苯醚(PPO)与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弹性体(SEBS)及其与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EBS-g-MA)的共混物。DSC法对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发现,PPO与SEBS有一个共同的Tg,两者共混可达到完全热力学相容;而PPO与SEBS-g-MA存在两个Tg,其中一个为PPO相的,另一个则远高于SEBS-g-MA相的Tg,表明PPO与SEBS-g-MA中的PS相达到部分相容。力学性能研究显示,对于PPO/SEBS共混物,由于分散相SEBS与被增韧基体热力学完全相容,无法通过两相界面作用有效地增韧SEBS;而部分相容的PPO/SEBS-g-MA共混物显示了增韧剂与基体良好的两相相界面作用,其缺口冲击强度在SEBS-g-MA质量分数为20%时达到1260J/m的超韧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聚乳酸(PL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PLA/SA共混膜,并研究了PLA/SA共混膜的吸湿、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结果表明:PLA与SA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SA的引入,提高了共混膜的结晶性能;共混膜的吸湿率随共混膜中S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力学性能随SA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工艺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各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乙酸乙烯酯(EVA-MAID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增容剂三元共混物.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E-MA-GMA对PLA/EVA共混物有更好的增客效果,PLA/EVA/E-MA-GMA共混物比例为90/10/5时缺口冲击强度曩高,为最佳共混组分比例.  相似文献   

9.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DF/P(VDF-CTFE)体系中P(VDF-CTFE)作为一种无规共聚物在与PVDF共混时有一定的相容性,影响着PVDF的结晶-熔融热力学特征;PVDF/P(VDF-CTFE)共混结晶时,P(VDF-CTFE)的存在有利于形成β型晶体;PVDF均匀地分散在P(VDF-CTFE)相中,而且随着PVDF含量的减少,分散点的PVDF球晶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溶液插层法和熔融插层法制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仪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蒙脱土(OMMT)对于所有复合材料均产生增强效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增加50%左右,耐热性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 以Ar/N2(N2/(Ar+N2)=10%)为放电气体, 在Si(100)单晶衬底上获得了γ′-Fe4N薄膜样品.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衬底偏压对γ′-Fe4N薄膜样品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衬底负偏压的增大, γ′-Fe4N薄膜样品的晶胞参数减小, Fe和N的化合效率与样品的致密度提高, 表面缺陷减少, 矫顽力降低.   相似文献   

12.
A series of fatty acid/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 have been prepared by bulk polymerization method.In the composite,fatty acid(capric acid,stearic acid,and their eutectic mixture) acts as core material and PMMA serves as matrix,which coats the fatty acid to prevent the leakage of melted fatty acid.The prepared shape-stabilized PCMs were characterized on the morphology,phase change behavior,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The results indicate...  相似文献   

13.
POM/Ionomer/MBS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POM/EMMA-Na、POM/EMMA-Zn、POM/EMMA-Na/MBS、POM/EMMA-Zn/MBS 四种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对不同配比的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EMMA-Na 和 EMMA-Zn 离聚体对聚甲醛有一定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被油酸包覆的纳米级Fe3O4为磁性载体, 苯乙烯和丙烯酸为单体, 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粒径分布更均匀而且具有良好超顺磁性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并对这种磁性微球进行形貌、 结构和超顺磁性的表征. 结果表明, 该方法制备的磁性微球粒径分布均匀、 表面光滑, 室温下, 其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1.61 Am2/kg.  相似文献   

15.
将N末端定位信号缺失萝卜PHGPx(RsPHGPx)的cDNA 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上, 并转化至大肠杆菌内进行表达. 通过GST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 制备了用于晶体学研究的RsPHGPx. 其浓度约为10 g/L, 纯度超过95%, 具有PHGPx活性. 三维结构同源建模显示RsPHGPx的结构为典型的硫氧还蛋白折叠形式.  相似文献   

16.
乳液共混法制备丙烯酸酯系阻尼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等单体合成聚合物乳液,将乳液共混后涂膜测试其阻尼性能.考察了聚合物的选择、共聚比、共混比等对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多梯度玻璃化温度聚合物乳液共混可制得性能优良的阻尼材料,其中高温区阻尼响应聚合物用PMMA比用P(St-BA)共聚物好.  相似文献   

17.
以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2-(α-溴异丁酰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粒径为18.7n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在溴化亚铜(CuBr)/2,2′-联吡啶的催化下,以该PMMA微球作为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成功进行了苯乙烯的接枝聚合,且聚合过程可控。  相似文献   

18.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LG607为载体, 采用S/W/O/W溶剂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微球, 对其性质进行表征, 并考察了处方中不同添加剂对BSA-PLG微球粒径、 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S/W/O/W法所得微球粒径为40~70 μm, 表面光滑圆整. 加入添加剂(m(羟丙基 β 环糊精) ∶m(牛血清白蛋白)=1 ∶1)后包封率可以从27.9%提高到46.3%, 加入添加剂羟丙基-β-环糊精和羟基磷灰石制备蛋白微球, 能减小突释, 提高蛋白的包封率, 改善体外释放行为, 达到均匀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