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成功合成了高分子量、规则分子链结构的聚碳酸亚丙酯(PPC)。^13CNMR谱证明所得PPC共聚物具有交替结构。PPC的降解行为通过土壤埋藏法和溶液沉浸法来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月后土壤埋藏的PPC膜比沉浸在缓冲溶液中的膜质量损失增加得更慢。而在缓冲溶液中沉浸的膜在最初的两个月中质量损失增加的很快,达到4.59%。吸水实验也同样显示在缓冲溶液中的PPC膜比土壤埋藏测试中吸水性更强。PPC膜的降解机理和样品的形态、红外光谱以及^1H NMR谱相一致。扫描电镜形态和质量损失以及吸水测量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涂膜法制备了共聚组成不同的(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poly(3HB-co-4HB)]生物可降解膜。通过土壤和猪胰脂肪酶降解实验,考察了降解过程中样品质量、分子量及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降解和酶降解都经过表面腐蚀过程,无定形态首先降解,样品质量逐渐损失,分子量逐渐减少;结晶度对膜的腐蚀形貌有很大的影响,降解速率都随4H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脂肪酶降解速率比土壤降解速率快,但分子量减少的程度不及土壤降解,并且在降解过程中出现了小分子量的低聚物。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法制备了聚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膜,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图证实了其化学结构.采用热重分析(TGA)研究了PPX的热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空气氛围中由于氧气的参与,其热稳定性比在N2中差,热氧化降解明显.PPX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和抗化学氧化性能,膜的吸水速率和吸水率也比较小,常温常压下3 h后才能达到吸水平衡.PPX膜的水汽渗透率随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升高,用Arrhenius方程拟合可计算得到水汽在膜中渗透扩散的表观活化能为12.4 kJ.mol-1.PPX膜的动态力学温度谱表现出典型的结晶聚合物的行为,晶区中的次级转变造成了PPX在玻璃化转变后,随温度提高损耗因子出现的反常升高,以及储能模量的持续、平缓下降,而不同于非晶聚合物的突然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中竹笋壳/脲醛树脂(UF)改性淀粉胶黏剂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结构及微观形态变化等降解特性。【方法】采用自然暴露法、土壤掩埋法、水性培养液法和纤维素酶法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降解处理,测定了复合材料在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率,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材料降解后的相对结晶度、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复合材料经过自然暴露、土壤掩埋、水性培养、纤维素酶缓冲溶液浸泡等4种环境降解后,其终质量损失率依次为2.1%、21.7%、25.7%和29.9%,相对结晶度由空白对照组的43.9%依次增大到46.4%、49.7%、53.2%和55.4%,并且特征吸收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SEM分析显示,经过4种环境降解后,复合材料表面变得粗糙,竹笋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以纤维素酶缓冲溶液降解后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竹笋壳/脲醛树脂(UF)改性淀粉胶黏剂复合材料在土壤、水性培养液和纤维素酶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NaOH对聚乙交酯(polyglycolic acid,PGA)、聚丙交酯(polylactic acid,PLA)及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纤维进行处理.将一定量的试样纤维置于温度为37℃和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进行3周的体外降解试验.通过测定纤维熔点、接触角、质量损失、强力损失以及纤维表面形态,对PGA,PLA及PGLA纤维碱处理后的热力学降解性能进行研究探讨.研究表明,碱处理后PLA的熔点略有升高,PGA和PGLA的熔点略有降低,3种纤维的水接触角、质量和强力减小;降解过程中PGA和PGLA的质量损失和强力损失显著,而PLA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提取剂提取土壤中重金属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浸提剂的提取能力, 采用去离子水(DI)、硫酸-硝酸(A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醋酸缓冲溶液(TCLP)、氯化钙溶液(CC)对Cu、Ni、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的有效态重金属进行提取, 同时采用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BCR连续提取法(BCR)和TESSIER提出的SEP连续提取法(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形态分析, 探究了不同多级提取法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系以及浸提剂浸出的重金属质量分数与多级提取法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浸提剂的浸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是:DTPA、TCLP、CC、AA、DI; 对于Cu和Ni元素, BCR法提取的活跃形态的质量分数与SEP法提取的活跃形态的质量分数相近; TCLP浸出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BCR连续提取法中重金属的形态存在紧密联系, TCLP浸提剂能提取出弱酸可提取态的重金属; DTPA浸出重金属的质量分数与SEP连续提取法中重金属的形态也存在紧密联系, DTPA浸提剂能提取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的重金属.本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评估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聚碳酸亚丙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PPC的性能,通过溶液共混法实现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乙二醇(PEG)的共混.利用核磁共振(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研究了共混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之间为简单的物理共混,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相容性较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最高分别达到63℃和254℃,比纯PPC提高了41℃和29℃;复合材料的亲水性随着PEG组分的增加而增大,是PPC的23~29倍;复合材料溶液降解性能最多比PPC提高9倍,复合材料90天生物降解失重率比PPC提高4~6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聚乳酸和ε-己内酯共聚物(PDLLCA)的体外降解性能的相关实验研究, 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 厚度相当的不同分子量的PDLLCA之间, 多孔和无孔的PDLLCA之间的黏均分子量变化, 质量损失率, 缓冲溶液pH值变化的关联性. 实验结果显示:共聚物中ε-己内酯含量相对高的样c膜降解程度明显快于ε-己内酯含量相对低的样a膜、样b膜;黏均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样b膜的降解程度明显大于黏均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样a膜;多孔的PDLLCA膜降解程度明显大于无孔的PDLLCA;在降解了两周后, 质量损耗还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时, PDLLCA的黏均分子量已经明显降低;浸泡样品的缓冲溶液的pH值只有微小的变化, 如将PDLLCA材料植入体内, 使体液的pH值变化微小, 就不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反应, 则有利于手术后的组织恢复.  相似文献   

9.
编织加工对聚羟基乙酸纤维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羟基乙(Polyglycolic Acid,PGA)纤维和编织线置于温度为37℃、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中进行8星期的体外降解实验.通过测试两者在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pH值、断裂强力、结晶度、表面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编织加工对PGA纤维降解性能的影响.PGA纤维和PGA编织线的降解趋势大体相同,根据各种性能的变化,两者的降解过程均可分为强力下降期、非结晶区质量损失期、结晶区质量损失期3个阶段,但由于PGA编织线中的纤维排列紧密且具有更高的初始结晶度,编织线的降解在每个阶段内与未经编织的纤维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对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铝磁性膜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谱法、卢瑟福背散射谱法等表面分析手段对Al磁性膜的形貌、大小、厚度以及磁性膜中的元素分布作了分析。实验表明,Al以Al2O3形态存在,Co离子主要沉积于铝膜微孔底部。并测量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磁性膜的矩形比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锌源(氧化锌、氢氧化锌、碳酸锌、乙酸锌)与己二酸反应制备己二酸锌催化剂.WXRD的分析表明由氧化锌制备的己二酸锌拥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结晶质量,因此在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反应中显示较高的活性,每g催化剂可产生88.3 g聚合物.核磁共振谱测试显示所得聚合物PPC具有高度的交替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负载戊二酸锌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苯基缩水甘油醚共聚得到了高分子量的三元共聚物.核磁氢谱、碳谱的结果证明了得到的聚合产物是三元共聚聚碳酸酯.该三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35℃,5%失重温度高于250℃,拉伸强度达30 MPa.由于侧链苯基醚的加入,三元共聚物的柔韧性比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二元共聚物更大.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萘酐三元共聚合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稀土三元催化剂,通过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与萘酐(NA)的共聚反应,得到一种三元共聚物(PPCA).对PPCA的结构进行了FIR,1H-NMR及13C-NMR表征,表明NA被开环嵌入PO—CO2中.对PPCA的分子质量、热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单元的增加,PPC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强,同样分子质量的聚碳酸亚丙酯(PPC)和PPCA比较,PPC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PPC高,拉伸强度也比PPC有明显增强.不同的聚合反应时间对PPCA的分子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材料的拉伸性能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材料。XRD分析表明:PPC/OMMT复合材料形成了插层型纳米复合结构。相对于纯PPC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当OMMT含量为6%时,PPC/OMMT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最高的玻璃化温度。  相似文献   

15.
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为原料 ,Al( i- Bu) 3 - La( AA) 3 - H2 O为催化剂 ,合成了水溶性环氧乙烷 ( EO)和环氧丙烷 ( PO)的共聚物 ,考察了 EO- PO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当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质量比在 4∶ 1~ 1 5∶ 1之间时 ,可合成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 ,且水溶性较好的 EO- PO共聚物 ;EO- PO共聚物的昙点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温度的升高、中性无机盐加入而降低 ,水溶液的粘度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中性无机盐、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 .  相似文献   

16.
分别合成了支链型含阴离子和嵌段型含阳离子CO2共聚物,采用聚碳酸亚丙酯和含季铵离子的低聚物经异氰酸酯类物质扩链合成了嵌段型含季铵离子的CO2共聚物,通过改变PPC与QPECH的摩尔比或采用不同分子量的PPC进行扩链,合成了不同离子含量和不同离子分布的含季铵离子的CO2共聚物;采用含双键的CO2三元共聚物,通过接枝丙烯酸的办法引入了羧基,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溶解性多种因素影响,且本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取得较好结果,并通过元素分析、滴定分析及^1HNMR、IR等对离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Polypeptide hybrid triblock copolymer, poly(L-glutamic acid)-b-poly(propylene oxide)-b-poly (L-glutamic acid) (PLGA-b-PPO-b-PLGA),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benzyI-L- glutamic N-carboxyanhydride (BLG-NCA) using poly(propylene glycol) bis(2-aminopropyl ether) as initiator, followed by the subsequent deprotection step. The obtained double hydrophilic triblock co- polymer exhibits "schizophrenic" micellization behavior in aqueous solution upon dually playing with solution pH and temperature. The multi-responsive micellization behavior of this polypeptide hybrid triblock copolymer has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by 1H NMR, laser light scattering (LLS), tempera- ture-dependent optical transmittanc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 (CD).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基于Zn3[Co(CN)6]2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高效催化共聚反应,催化效率可达2 000 g/g Zn3[Co(CN)6]2以上.共聚产物经FT-IR和1H NMR表征,在适宜反应条件下共聚物中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可达到0.3以上,产物中也有少量环加成产物碳酸亚丙酯,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有利于二氧化碳转化为共聚物.  相似文献   

19.
EO/PO无规共聚醚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连续滴加料的方法,以KOH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组成不同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无规共聚醚,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确定其组成,并用耐热性、浊点和表面张力等性能指标分析了共聚醚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把1H-NMR和13C-NMR结合起来对共聚醚的结构进行分析,既能确定各组分的含量又能够确定共聚醚链结构的特点;随着共聚醚中环氧乙烷含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性增强,浊点升高,表面张力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