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桥梁固有模态的识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所编制的实桥环境随机振动测试数据处理及固有模态识别程序EDPFDM,该程序以频域法为基础,可对经实桥分组环境随机振动测试面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自谱、互谱及相位差和凝聚性分析,从而识别出桥梁的固有模态有对应的结构阻尼比的估计范围,以香港汲水门大桥固有模态环境随机振动测试为实例,结合用MSC-NATRAN通用程序的模态分析结果,证明了程序EDPFDM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对某轻型客车前悬架系统的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应用MODAL3.0软件进行参数识别,获得该系统必要的模态参数,为该车的改进提供了原始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悬索桥的损伤识别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讨论了悬索桥加劲梁的累积损伤识别。识别基于比较完好桥的初始指纹与损伤后的指纹。使用了三个基于FRF的波形识别指标:WCC,IATM,ISAC与三个基于振型的识别指标:ICOMAC,柔度,和曲率模态,作为指纹来识别悬索桥加劲梁的模拟损伤,并比较了他们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IATM和WCC识别损伤的能力优于ISAC,但都不能定位损伤;柔度和曲率模态识别能力优于ICOMAC,并可以定位损伤。本文还发现应变模态具有较好的损伤识别能力。柔度、曲率和应变模态可用于安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机床结构模态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MAOD使机床结构动态特性的分析及其 优化可以在微型机上完成。该软件以实际测量的激励和响应信号为输入信号。主要模块 包括: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复模态动画显示、动特性灵敏度分析、结构修改的模拟和结 构参数的优化等。文中简述了各主要功能模块的理论依据,给出了 MAOD软件应用于 框架结构和两台加工中心机床上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桥梁固有模态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作者编制的实桥环境随机振动测试数据处理及固有模态识别程序EDPFDM .该程序以频域法为基础 ,可对经实桥分组环境随机振动测试而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快速自谱、亚谱及相位差和凝聚性分析 ,从而识别出桥梁的固有模态及对应的结构阻尼比的估计范围 .以香港汲水门大桥固有模态环境随机振动测试为实例 ,结合了用MSC -NASTRAN通用程序的模态分析结果 ,证明了程序EDPFDM的效率和可靠性桥梁固有模态的识别@朱乐东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个新的非线性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曲面拟合方法.该方法根据 Volterra函数级数理论,在识别出非线性系统高阶传递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线 性高阶传递函数的分布特征,建立一个差频坐标系,对非线性高阶传递函数进行对角 化处理,进而进行整体曲面拟合(SFM),实现非线性模态参数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逻辑关系示意图,重点刻画了模态联言命题、模态选言命题与联言模态命题、选言模态命题之间所存在的四个等值式、四个矛盾式和三十二个蕴涵式,这些等值式、矛盾式和蕴涵式都与人们的实际思维密切联系,均可借助自然语言的实例得到直观理解,并在思维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振动结构参数识别的复模态理论的基本数学方法──状态向量法及拉氏变换法的特点、基本推演过程及基本公式,并论证了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解释了复模态模型的物理意义.说明了s城传递函数与频域传递函数的图象关系;用图解法形象地说明了复振型所反映的振动图象。最后,根据复模态理论推演了转化为实模态情况的条件,并从而导得了实模态模型的所有模态参数公式,论证了复模态理论与实模态理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模态加速度法的实质及其与模态综合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模态加速度法新的表达方式,阐明模态加速度法比模态位移法收敛率高的实质.基于新的表达,本文证明了模态综合中自由子结构法和约束子结构法基本模态集的组成均源于模态加速度法.  相似文献   

10.
从位移模态出发详细推导了应变模态的表达式 ;以悬臂梁模型为例 ,进行了位移模态与应变模态实验分析 ,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了三者识别的模态参数基本一致 ,而且应变模态分析方法可以确定结构应变最大点和共振疲劳危险点 .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混合算法的机翼多功能盒段传感器优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将其应用在某多功能机翼盒段模型的结构健康监测试验中。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运用混合算法得到传感器的布置方案。通过有效独立法确定传感器的初始测点,然后利用MAC法确定传感器的数量,最终得到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对已完成传感器布置的机翼盒段进行拉拉疲劳试验,采用作者提出的损伤特征量构造方法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混合算法布置的传感器可以有效采集结构信息,满足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盾构机多级行星减速器箱体模态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盾构机多级行星减速器箱体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特征值问题,提取了箱体低阶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并对其振动模式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模态分析理论,采用脉冲激励法进行了减速器箱体的模态试验,运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分析了模态数据,获取了箱体固有特性,并通过模态置信判据验证了实验模态参数。模态分析表明,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互检验了理论模型和试验方法的正确性,传动系统和箱体不会出现耦合共振现象,箱体高速端的局部振动较大,运行中箱体扭转振动模式较为突出。研究结果为盾构机减速器动态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复合材料风机叶片弯扭耦合特性,将风机叶片简化为对称非均匀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不同的耦合区域对弯扭耦合效应的影响.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不同区域对称铺设相同纤维角度的增强板.分析在集中静力荷栽作用下,层合板的静态弯扭耦合特性;结合模态分析方法,利用模态置信准则(MAC),定量分析不同位置耦合层合板的弯扭耦合动态效应.结果...  相似文献   

14.
MCNS DOCSIS媒质访问层协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HFC网上实现多媒体业务的MCNS DOCSIS协议中MAC子层的工作原理,分析了MAC子层的帧结构、管理报文的格式、MAC帧的定时与同步、上行信道带宽分配方法及初始化过程,最后对MAC层的特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脉冲超宽带系统通过发送宽度极窄的脉冲进行通信,因没有载波调制,所以基于载波侦听方式的MAC协议不适用于IR-UWB系统.针对常用的UWB MACAW MAC协议在网络负荷较大时RTS/CTS握手失败概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先由接收节点传送FI帧指示其处于空闲状态,然后发送节点再进行握手的UWB-RI MAC协议,以增大握手成功的概率.通过给出的UWB-RIMAC协议数据收发的详细流程,分析了FI帧广播间隔的取值,说明其对QoS的支持;最后仿真比较了UWB-RI MAC和UWB MACAW MAC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DTMSN)中传感器节点高能耗、高动态等特点,提出了PC-MAC协议.在IEEE 802.11MAC协议的基础上,结合现有MAC协议的特点,将改进后的数据传输机制和传输功率控制技术引入到DTMSN的MAC协议设计中.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PC-MAC协议在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环境中,在不同的节点数量时,其节点的平均能耗、数据包投递率及网络吞吐量均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已提出的Ad hoc网中使用定向天线的MAC协议进行了分析、归纳,指出这些MAC协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一种有效使用定向天线的MAC协议应遵循的准则.最后,提出这类MAC协议应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无线多路接入环境中,超宽带(UWB)固有的技术特点严重影响MAC协议的执行.将基于CSMA/CA的MAC协议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并改变MAC协议中的数据包尺寸和包生成率来研究MAC的使用效率,仿真分析显示:现有的MAC协议应用在UWB系统中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流量.因此,设计适合UWB系统的MAC协议时,尤其要重视信道接入延时的控制,才能发挥UWB技术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的问题,在多信道接入协议(MCMP,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多信道接入协议(IMCMP,Improved MCMP),并在NS2(Network Simulator2)下,对单信道及多信道MAJC协议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多信道MAC协...  相似文献   

20.
一种提供服务质量保障的移动Ad-Hoc网络介质访问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变链路和节点移动的无规则性是移动Ad-Hoc网络(MANET)服务质量(QoS)保障问题未能得以解决的关键原因,本文基于自适应QoS结构框架(MAQF),通过对MACA/PR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QoS介质访问控制策略(MAQF/MAC),它具有链路测试及动态资源调整等功能,仿真结果表明,MAQF/MAC在资源利用率及其本QoS保障能力等方面均优于MACA/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