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半导体激光铷同位素浓缩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贵龙 《科学通报》1992,37(24):2232-2232
激光同位素浓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提出的极化束磁偏转浓缩同位素法,具有所需激光光强较弱和装置较简易等特点。其基本原理是,用激光选择性光抽运使待浓缩的同位素原子正极化,其余同位素原子负极化;极化后的原子穿过六极选态磁铁,负极化同位素原子被磁铁偏转,正极化同位素原子则被聚焦而实现浓缩。  相似文献   

2.
原子强电场效应的光谱研究大多利用原子束与脉冲激光开展,实验线宽一般为几至几十GHz.近年来随着连续波激光的应用,已有10MHz量级实验线宽的实验结果报道.在泡中开展高分辨电场效应研究也有几例报道,但均通过双光子激发,因而信号很弱,实验仅限干弱场下原子极化率的研究.最近我们将四极-偶极共振增强消Doppler光谱方法引入到  相似文献   

3.
周大凡 《科学通报》1986,31(14):1080-1080
本文报道在原子束装置中用激光诱导Sm共振荧光辐射,观察到钐同位素的5916.36及6004.20跃迁的同位素位移及精细结构的共振荧光谱。  相似文献   

4.
普通光学中,人们利用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控制光束,也可借助荷电和中性粒子束与光的相互作用对这些粒子加以研究和控制.本文中叙述原子束激光光学的新进展——实验学家如何用激光辐射压力控制中性原子.激光器的发明,为我们提供谱线亮度、单色性和定向性都很高的光源.原是几乎不可察觉的光压现象,现在成了控制原子运动的灵便手段.众多的实验表明,物理学家现在已可支配一种新的有效工具,足以激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标准局两个研究组已首次成功地将少量原子“冷冻”在受磁场约束的点上。这些冷却的原子可用来进行极端精密的原子光谱测量。这种精度对研究原子特性和检验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理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已将以1000米/秒速度运动的钠原子束阻停在其轨道上。为更精确起见,使束冷却以便产生  相似文献   

6.
新定义的启用意味着千克原器将逐渐被以自然常数为基础的量子基准取代,基于新定义的千克单位复现将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阐述了射线晶体密度法(X-ray crystal density, XRCD),即原子计数法测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晶格常数、同位素、浓缩硅、硅球直径及表面氧化层测量等.探讨了以原子计数法复现质量单位千克的基本技术路线和方案,并就复现方案进行了不确定度评估,将为国际单位制改制之后我国质量量值复现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美国能源部宣布,一项铀浓缩新技术,称为“原子蒸气激光同位素分离”将给成千上万的企业与家庭带来好处,使他们在能源上的耗费大大减少。发言人朗内克说,这一技术是下一世纪性的最佳浓缩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治虎 《科学通报》1995,40(12):1080-1080
较重钛元素的中性原子束箔光谱学的研究,不仅对原子物理学的本身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受控核聚变中的等离子体和托卡马克装置中的杂质成分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物理意义.本文描述了利用本所200keV小型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钛离子束,用束箔光谱学技术研究了110keV带一个正电荷的钛离子与厚度为8.5μg/cm~2的碳箔相互作用激发光谱和能级寿命.其中有些光谱和能级寿命数据的实验结果还未见到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
吡啶甲酸系列镀银,是我国独创的无氰镀银工艺,添加吡啶甲酸能大大增强阴极过程的极化。其阻滞机理至今很少研究。作者首次应用同位素纸上电泳法,根据示踪原子在电场下  相似文献   

10.
徐葆裕 《科学通报》1990,35(4):253-253
激光分离铀同位素是激光在近期内可能获得大规模工业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已经研究过多种激光分离铀同位素方法,例如铀原子蒸气的光电离法(AVLIS)和六氟化铀分子离解法(MOLIS).在这些方法中实际上都需要有一个多步激发的过程,但激光的选择性激发作用却仅限于其中的第一步激发步骤,其它激发步骤对整个过程的选择性均无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吕钟  周健  孙志梅  陈荣石 《科学通报》2013,58(1):98-102
通过第一性原理方法, 计算了稀土镁合金的晶格常数、弹性模量、体模量、剪切模量、杨氏模量和各向异性参数等性能,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镁合金的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固溶体中固溶原子和溶剂原子之间的最近邻原子间距增大, 固溶体的体模量减小; 固溶原子的4f电子对固溶体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Eu及Yb处出现的晶格常数和力学性能的反常来源于固溶原子的特殊的4f电子层结构; 方向性共价键是固溶体脆性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激光诱导敏化荧光法测量钼原子跃迁的自发发射分支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巨广 《科学通报》1988,33(8):588-588
测量原子跃迁自发发射分支比通常采用发射光谱法。在原子束光谱研究中不能检测发射光谱,因而多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或离子检测技术。用荧光法测量分支比通常需检测谱线强度较高的直跃线荧光,特别是必须检测对计算分支比贡献较大的共振荧光。然而  相似文献   

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物理学家最近宣称他们已制造了世上首台原子激光器。这台激光器类似光学激光器,但发射的纳原子却比光波发射的钢原子更多。通过原子激光器发射的原子束能聚焦至针尖那般细,或者经过长距离发射后仍保持良好的聚焦性。MIT的科研人员沃尔夫冈·凯特尔教授(Wo内augKetter-le)称,这种原子激光器具有极其灵巧的结构,可以直接贮存在计算机集成电路块中。由于这种原子激光器只适宜真空环境,因而没有如光学激光器那么广泛的应用价值。这种原子激光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能产生一种新型的物质波:玻色一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4.
李文军 《科学通报》1987,32(11):831-831
为着直接测定天然碳的同位素丰度,作者制备和分析了一种~(12)C标记的碳酸钡样品。用此样品和高丰度~(13)C样品经称重配样,可对质谱计进行质量歧视的校正,借迭代法可定出绝对的同位素丰度值A_(13)为0.1504(7)原子%~(13)C。  相似文献   

15.
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与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激发态传能,由于理论上还不能对其反应体系的势能面、电子云重叠、散射截面进行精确计算,实验数据便显得尤为重要.而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与N2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实验化学家非常关注的一个反应体系.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He,Ne其资用能(20,16eV)远高于N2分子的电离能,迄今为止人们认为反应通道只有Penning电离和缔合电离[1].我们利用交叉分子束技术结合高灵敏度光谱测试技术,采用束放电方式产生高浓度的He,Ne,Ar原子束在单次碰撞条件下与N2分子碰撞反应,均探测到了N2(C3Πu_B3…  相似文献   

16.
近期的高压状态方程测量已证实,与原子束散射技术或精确量子力学计算方法所确定的氦原子对He-He间排斥势相比,高压下固态氦中原子间等效排斥势要弱得多。对凝聚态条件下引起原子势软化的机理,人们曾作过理论尝试。如LeSar曾研究过压缩状态下由原子中电子云收缩效应引起的软化现象,Loubeyre考虑过三原子关联引起的软化现象。这些工作之所以未能满意地预言更高压力范围的测量结果,原因是他们对高密度条件下多原子间复杂的关联作用缺乏全面的理论描述。本文提出一种孤立原子简单堆积方法,通过完全的量子力学计算研究压缩固态氦中原子势对邻近原子的依赖关系,并揭示原子势软化机理。  相似文献   

17.
吕振家 《科学通报》1980,25(19):910-910
镧系金属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在Eu和Yb处出现双峰(双谷)的现象称为“双峰效应”,并通常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Eu和Yb是二价金属以及它们的金属半径大于其邻近的三价稀土.作者根据电子精细结构定量地计算了镧系金属的原子半径、密度、  相似文献   

18.
程文旦  卢嘉锡 《科学通报》1997,42(6):606-609
近10年来,人们为了解BBO(β-ΒaΒ_2O_4)和(LBO_3O_5)晶体能带结构特征和对非线性极化率贡献的结构敏感部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方面都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在处理BBO时,阴离子基团理论认为,对非线性极化率的贡献主要来自阴离子基团内电荷转移跃迁,而根据从头算能带方法计算得到的价带和导带原子态密度的贡献却表明非线性极化率的贡献主要来自阴离子基团的电荷到阳离子Ba~(2 )的转移跃迁.为了既能了解能带的原子态组成,又能具体计算非线性光学参数,我们发展出簇模型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低本底化学流程和单颗粒云母Rb-Sr等时线定年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低化学流程本底和高精度同位素测定是实现微量样品处理的必要条件. 以辽宁复县金伯利岩中金云母单颗粒Rb-Sr等时线定年为实例, 介绍处理微量样品的超低本底化学流程, 以及应用新型高精度热电离质谱计(IsoProbe-T)精确测定小于ng级Sr同位素组成的方法. 单颗粒矿物Rb-Sr同位素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高分辨同位素示踪和年代学研究, 从而进一步拓展Rb-Sr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0.
钐原子激发态寿命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大凡 《科学通报》1988,33(9):667-667
本文报道在原子束装置中利用脉冲染料激光-Boxcar技术测定原子激发态寿命的结果。首次报道SmI 4 f~6 6 s 6 p~5G_2~0和4 f~6 6 s 6 p~5D_3~0两个激发态寿命以及重新测定的文献中有争议的激发态寿命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