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汪野亭山水瓷板画为研究对象,结合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画师古与师造化的创作历程、对以书入画创作手法的继承和"天真幽淡"主导下兼擅南北宗山水风格三方面入手,探求董其昌绘画理论对汪野亭山水瓷板画,尤其是其后期独创的青绿山水粉彩瓷画的异代影响,以期为汪野亭瓷板画创作研究提供另一有益角度。  相似文献   

2.
结合汪野亭与沈周的个人经历和心理历程,从创作风格、创作题材两方面比较沈周文人山水画和汪野亭山水瓷板画之间的异同,探寻沈周的创作对汪野亭的影响,以及汪野亭自身作品独有的特色,以期进一步认识汪野亭的瓷板画创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景德镇形成了著名的瓷艺家团体——“珠山八友”,其中的汪野亭与何许人,都以山水瓷画闻名于世。汪野亭偏爱春秋山水,何许人独爱雪景山水。在空间美学视阈下观照二人的瓷艺作品,从叙事空间、抒情空间、意蕴空间三个层面切入比较,由内在画境走向外在空间进行分析,进而领悟二人作品呈现出的不同风貌——清逸与清净。  相似文献   

4.
汪野亭与邓碧珊是新粉彩文人瓷板画的典型代表,前者主要创作山水瓷板画,后者开了文人鱼藻瓷板画的先河,对文人瓷板画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通过比较汪、邓两人在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的共同追求以及在绘画中对待"形"与"意"的不同侧重,可以看出汪野亭和邓碧珊都高度重视瓷板画的雅致,但对瓷板画的"形"与"意"的侧重不同,显现了绘画上的"以形显神"和"以神统形"两种不同的绘画观念。  相似文献   

5.
汪野亭研究     
主持人语:"珠山八友"全面地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并通过粉彩这一艺术形式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瓷器制作工艺。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和瓷艺装饰与瓷画并存的审美特征,同时在风格上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本期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汪野亭同邓碧珊及程意亭在瓷绘创作方面的审美异同。一篇通过对汪、邓两人在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的共同追求以及他们在绘画中对待"形"与"意"的不同的侧  相似文献   

6.
汪野亭和刘雨岑同为珠山八友成员,两者分别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见长,影响深远。以汪野亭、刘雨岑瓷板画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两者身份属性、师法对象、人生经历及审美追求的基础上分析其创作异同,认为其作品共性是兼具画工品格和文人品格,而技法上汪的逸笔草草与刘的兼工带写是其大异,并由此导致前者趋雅、后者向俗的风格差异,而这又大致代表了珠山八友乃至景德镇瓷板画创作的两种理路走向。  相似文献   

7.
浅析汪野亭山水瓷绘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珠山八友"成员汪野亭借鉴学习文人山水画意境和技法,并且将其与陶瓷绘画材料成功结合形成独特的瓷绘艺术风格,为陶瓷绘画艺术脱离纯工匠工艺向人文创作艺术发展走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批评的审美视角,运用谢赫的绘画"六法",观照元代画家倪瓒与民国瓷绘家汪野亭的山水画作,从"经营位置"与"气韵生动"两个方面,比较倪、汪二人的山水画作,借引《二十四诗品》的"飘逸","疏野"两种美学风格加以总结,比较二人的绘画风格,发现山水画的真美。  相似文献   

9.
汪野亭和王琦同为民国时期景德镇著名的瓷艺团体——"珠山八友"的成员,而且他们的作品具有同工异曲之妙,一方面他们有着共同的文人画艺术追求,另一方面又因创作题材、个人气质的不同而各自在诗韵、书味、画意、印趣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水墨画技法,与当今陶瓷界绘画情况。探讨了当今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技法,解剖了当今水墨形式瓷画特点,指出了其创作范围、发展的思路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古典绘画与浪漫绘画是绘画艺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二者虽在美学观念、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各个所呈现的美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样化的审美世界,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实践和绘画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顾恺之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态度、文学作品、绘画作品和绘画理念等方面,作了较为翔实、客观的概要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维米尔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也是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荷兰画家,他的作品表现日常平民的生活与风俗,在写实的基础上经过精 艺术加工达到了非凡的境界,能使人的审美感觉越过“视觉效果”这个层面而升华到精神境界中。  相似文献   

1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包含的诗画在功能上的互补性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美学内涵,然而两者在功能方面的意义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从功能上讲,“诗中有画”主张诗歌应发挥绘画的愉悦情性的娱乐作用,它改变了诗唯雅正是尊的历史传统,避免了诗歌主题过于严肃、缺乏生活情味的弊端,体现了孔子“游于艺”的文艺功能思想。“画中有诗”则强调给绘画注入诗性特征,使绘画诗化、雅化,进而改善绘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绘画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绘画语言是多种多样且富有感染力的.归纳起来有写实的绘画语言、夸张的绘画语言,象征的绘画语系.这些语系本身具有极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极其丰富而长青不衰的艺术之宝.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漆画是一个新兴的画种,在漆画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作者对漆画的缘起及现状,绘画性与工艺性的关联,其工艺的特殊性与局限作,漆画材料、工艺的利用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漆画作者在漆画创作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论述当前传统笔墨派水墨、学院派写实主义水墨、实验水墨三种中国水墨画类型的现状以及它们在高校美术本科教学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国画教学的利弊,指出了在中国画教学中导入“实验水墨“的美学意义和技法意义,论证了“实验水墨“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当代绘画已打破传统、单一的绘画写实样式风格,转而向多元、个性、自由、学术性发展。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弗兰克关于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理论,莱辛所谓的"诗画界限"被现代主义诗人突破了,伊丽莎白·毕肖普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结合毕肖普具有个人特色的动态诗学,细读她的诗歌.可以发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借鉴了立体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绘画技巧,从而突破时空的界限,在她诗歌中实现了类似立体主义绘画的空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