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趋向于相似性,呈现"千城一面"、"千水一面"、缺乏特色、失去可识别性的滨水景观现象.在开发建设中又大拆大建,将直接承载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址、古建筑、古树木等破坏掉了.不尊重自然,人为改变生态环境,造成地域文化不断流失,给城市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从而引发人们对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现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只有将城市色彩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才能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城市色彩的现实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只有充分认识城市色彩在城市形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重视城市规划一样重视城市色彩,促进形态和色彩的统一和谐;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城市色彩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协调城市色彩,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才能展现长沙的"两型社会"的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3.
民间流行这么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名城之一,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两汉文化。所以城市建筑物色彩规划对徐州来说尤为重要。没有色彩规划,城市色彩就会显得混乱,不利于提升徐州的城市形象,更不用说将徐州所拥有的两汉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主要研究两汉文化语境下徐州城市建筑物色彩规划,希望能对城市决策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成 《科技信息》2010,(10):280-280,282
城市色彩规划是以城市的建筑、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重要组成部分为载体,根据城市的发展理念、历史人文以及自然环境的视觉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提升城市形象,消除不合理的色彩因素,使城市的形象与文化得以保全、统一和延伸。本文从美学角度,对色彩在城市中的不同应用做些初步探讨,希望可以给予设计者及城市规划者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广义轮图的友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标号参数的概念,给出了广义轮图Wkn(n≥3,k≥1)的友好指标集,证明了对自然数s≥1,n≥3,n≠2(mod4),W2sn是亲切的;n≠3(mod4),W2s 1n是亲切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人文文化,导致不同的国家对色彩的认识不同,为不同的色彩所赋予的内涵也不同. 所以,了解一个国家所崇尚的传统色彩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传统色彩"中国红"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运用让设计作品新颖别致、标新立异,同时多了一层属于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基于福州城市的整体空间特色,分析福州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亚历山大模式语言方法,提出福州城市滨水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特色有机协调的构建模式.选取市内双抛桥点状滨水空间、连潘河线状滨水空间进行现状空间分析,做出改进设计分析,提出可供规划设计参照的福州城市滨水空间有机构建对策:滨水空间的建筑规划应拟定滨水空间范围的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退让,使滨水空间有足够的景观视线通道宽度,滨水建筑与水环境应建立有机的邻里关系,形成建筑空间与水空间的相互流动、渗透;并结合福州水文化特色,适度开发滨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城市个性和形象的构成要素,但在实践中受到的重视还不够,色彩规划和管理相对滞后。就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言,色彩问题比较突出,运用较为混乱,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形象,因此,加强城市的色彩规划管理非常必要。首先是城市形象的设计,色彩规划由此展开,合理选择色系调配,以更好地展现城市风貌。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积淀,应在城市的发展中得到传承,包括地理因素,均应在城市形象和色彩的选择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城市建设与规划中,城市的色彩是一项文化标志性的工作.色彩的象征意义是在色彩联想基础上产生的,但内涵更加丰富,深刻.由于色彩的象征意义较为复杂,所以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色彩规划主要采用色彩的表层含义,运用象征意义的还不是很多,这就为城市色彩的设计留下了空间.如果从色彩的审美角度来谈长沙的象征色,它应是红色系,一个由嫣红、大红、桔红、椒红、焰红、枫红、绛红、酡红等八种色彩构成的色彩序列.  相似文献   

10.
新兴的手机色彩词在类别和构词方面与传统色彩词有所不同,并且呈现出音节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意义的丰富性、主观的表情性的特点.新兴手机色彩词有其形成的原因,产品的客观存在,语用调节的需求,民族文化中的色彩情结都促使手机色彩词的形成.但新兴手机色彩词语给人们虚幻抽象之感,难以琢磨,因而也是对语言规范的一种冲击.  相似文献   

11.
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城市改造中应注意保留街区的人文色彩.如果街区建筑采用全部拆旧建新的方式,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仿传统建筑的新建四合院雕梁画栋影响原街区的建筑风格;二,巨额建筑费用,必然使街区更换新主人,通过原住户表现的老北京风俗也会人去物失.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应考虑以房改加危改的形式,修缮原建筑,保留部分老住房户,政府着重做好街区规划,解决市政设施建设,居民和单位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外迁或留住,留在文化保护街区的单位和居民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共同营造本区域的人文色彩,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保护规划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现状暴露了现有城市色彩景观设计在计划制定和管理模式上存在着不足,研究新的城市色彩景观计划制定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影响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色彩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因此色彩景观的研究对于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鉴于现有色彩研究主观性强而客观性相对缺乏的现状,引入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及景观分析方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色彩研究数据源,"第五立面"作为研究视角,同时使用标准色卡进行实地色彩调查取证,完成了对研究区色彩景观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将遥感及景观分析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色彩景观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降低色彩研究的主观性;2)第五立面视角下,研究对象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主色调偏冷色系,进一步分析后可获得13种主色系及多种辅助色系,校区色彩景观具有多样性,但同时具有一定的团簇现象.该研究在推动"第五立面"色彩研究的同时,也可为色彩研究中新方法的引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地域文化、传统民俗配色及五行五色观方面分析,揭示陕西风翔泥塑在色彩上的应用.陕西凤翔泥塑的色彩,善于运用原色彩绘,其中青(蓝)、赤(红)、黄、黑、白等色彩的强烈对比是最为常见的色彩搭配,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这正是五色为正色的传统观念的反映,这种传统意识在中国色彩史上已经沿用了几千年.陕西风翔泥塑吸收了黄土高原的文化养分,其历史源远流长,作品风格多姿多彩,与其它地区的泥塑相比,色彩差异尤为明显.其色彩最大的特点是原始古朴,热烈而纯粹.陕西凤翔泥塑纹式简洁、夸张、朴拙,洋溢着无限的稚趣美和强烈的乡土装饰意味.它以红色为主色调,体现尚红之俗,表达出民间艺人的审美追求和西北豪迈而淳朴的民风.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符合寒地气候特点、保持寒地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符合城市色彩构成和谐的原则。指出良好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有助于美化城市,塑造智慧吉林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蔡明 《科技资讯》2007,(23):252-253
城市建设中存在色彩和谐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建筑色彩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当的建筑色彩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影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蜕变,从彩色影片诞生的那一日起,色彩就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色彩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强化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将色彩的文化、历史及其象征意义融汇到电影的叙事当中,从而营造出任何语言都无法传达的表意系统,形成了电影色彩特有的表情与象征。同时,色彩奠定了影片的基调,成就了导演的创作风格。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电影与色彩将有着更进一步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色彩的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色彩表情、色彩联想、色彩象征等方面,不同色彩会导致不同的心理效应。通过对这些分析从而更好的把握色彩设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意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大学城形象有待完善.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基础上,围绕大学城的7个意象要素,提出优化广州大学城形象的建议:发挥滨水岸线长的优势,突出"岛"的意象;建环"中心湖"建筑群,强化城市中心形象,建入口标志雕塑,突显大学城精神;创造丰富的节点,采用复合化功能分区;加快资源的共享,将校区与保留村的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大学城的和谐发展;创设有趣便捷的街道,增强大学城的可读性;着力营造校园文化广场,保持地方文化的可持续性,创设文化大学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色彩给人的视觉反映入手,探讨了不同的环境令人有不同的色彩感受,色彩在实训室空间中都能以其独特的表情引发人们联想和感受等问题。提出了应该科学地合理地选择、分析、配置色彩,以达到其最佳的校园建筑室内文化营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