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0年我区夏粮生产,是在气候异常多变的情况下进行的。1979年九月中、下旬的阴雨涝灾使收秋推迟,整地粗放;进入十月份后,旱象严重,连续两个月基本无雨,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土壤干硬板结,严重影响了种麦质量和麦苗生长,尤其是土质较好的主要产麦区,缺苗断垄面积较大,十一月中、下旬,正值小麦分蘖盛期,气温突降。中旬日平均温度较常年下降三度多,抑制了小麦分蘖速度;入冬后雨雪极小,气温偏高,大部分麦田未能实现壮苗越冬,表现黄、瘦、弱、干、根少、蘖少,三类苗面积一百四十三万亩。早春气温偏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     
专家对当前麦田管理提出建议近日 ,河南省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部分小麦专家 ,对我省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考察。专家认为 ,目前我省小麦长势良好 ,但由于去年冬天气温偏高 ,今年1一2月气温低于往年 ,对小麦后期生长不利 ,因此 ,要切实加强麦田管理 ,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对目前生长正常 ,群体头数在70万左右的麦田 ,应抓紧中耕除草保墒。拔节前后追肥灌水 ,以保穗增粒。2、土壤肥力基础好的高产麦田 ,应及早进行深中耕 ,并结合镇压控制分蘖生长。拔节期以后根据苗情变化再进行肥水管理 ,以防倒伏。对土壤肥力基础较差、返青后…  相似文献   

3.
小麦冬灌可以稳定地温、塌实土壤、防止冻害死苗,促使小麦提前返青,还可以消灭土壤中越冬害虫,是小麦增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增产10-20%。为了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发挥冬灌防寒彻冻的增产作用,冬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时间适宜:冬灌的时间应因各地气候条件和土质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当5厘米耕层土壤内平均地温5℃,气温3℃,表土夜冻日消或时冻时消,水分能从土壤里入渗下去时,冬灌最适宜。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强,地表出现板结,起不到增水保墒作用,甚至易导致封冻前植株旺长,降低越冬抗寒能力;过迟,气温低,…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一些病毒病等,此外,近年来黑穗病和纹枯病也在局部地区严重发生。由于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而又简便可行的方法,对控制小麦锈病和土传花叶病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在1966年以前小麦条锈病曾大面积流行达4~5次,每次损失达5~10亿公斤,因此成为抗病育种的主要对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2年MODIS数据集中空间分辨率为1000m,时间分辨率为1个月的NDVI数据集对黑龙江省生长季里整体植被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年际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降水及气温等气象数据分析了各气候因子与不同类型植被多年来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生长季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空间差异较大,引起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被类型不同,林地植被NDVI较高,耕地次之,草地最低.(2)黑龙江省13年间NDVI变化趋势为:全省总体平均NDVI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耕地、草地植被NDVI 2000~2012年呈显著上升趋势;林地总体无明显变化,林地内部及周边地区林地转耕地草地的区域NDVI下降明显.(3)从像元尺度看,降水和温度对植被NDVI在不同地区影响差异较大,研究区大部分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降水相关性强于气温.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6—2015年西宁城区、大通和湟中三个站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线性回归、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夏季城市热岛效应对西宁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2015年西宁城区的夏季城市热岛强度呈减弱趋势,最高气温对其贡献最大。近30年西宁地区的夏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西宁城区、大通和湟中平均气温的升温率分别达0.7、1.0℃/10 a和0.5℃/10 a,西宁城区夏季气温在1997年出现突变,湟中在1994年出现突变,大通未发生突变。近30年西宁城区的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分别以4.5 mm/10 a和1.2 d/10 a的趋势增加;大通的夏季降水量在增加,降水日数在减少;湟中的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在减少。三个站的夏季降水量突变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西宁城区还在2000年发生突变。城区夏季最高气温热岛强度和最高气温与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郊区也是夏季最高气温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城市热岛效应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盛行风向和河谷地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安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西安市2002年12月—2012年11月逐年、季、月植被NDVI序列,结合同期西安市的观测数据,总结出西安市NDVI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安市NDVI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值在0.237 8~0.252 5之间;春季NDVI增加量最大,为0.004/a.(2)10年来西安市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气温基本持平,气候驱动力不利于植被覆盖增长;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期满足了植被生长发育需求.(3)年和季NDVI总体上与同期平均气温、上期降水相关性较好.(4)西安市植被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5)人为因素在植被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易造成小麦减产。在生产中采取一些措施,可减轻其危害,现介绍如下:1。巧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且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据观测,浇麦黄水后,可使麦田近地层气温下降2℃,小麦千粒重提高0.8-1克。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末2011年初开封市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特大旱情,这两年开封市秋冬春连旱上百天以上,境内基本上无有效降雨,同期的气温比往年明显偏高,使全市麦田普遍受旱。据统计,开封市462万亩农作物受旱,60万亩麦田严重受旱。这两次干旱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的,给开封市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带来了严重考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许昌市一多层住宅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数值模拟软件ENVI-met对夏季炎热天气条件下住宅区内部小气候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多层住宅区温度分布较为均匀,高温区和低温区所占比例不大,大部分地区温度主要集中在32.5~32.7℃,风向和风速对气温的水平分布影响较为明显;住宅区住宅内大部分区域风速为1.5~2.05m/s,风环境舒适度较高,建筑的空间布局对风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1.发酵原料的预处理. 新建沼气池进入养护期时就需要收集发酵原料,进行堆沤处理.最好选用牛粪、马粪、猪粪和羊粪做发酵启动原料.堆沤时,应在收集到的启动原料堆上泼水,保持湿润(以料堆下部不出水为宜),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封,以利于聚集热量和富集菌种.堆沤时间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气温在15℃左右时堆沤5~6天;气温在20℃以上时,堆沤3~4天.对养殖场的原料必须进行预处理,因为养殖场的原料一般会含有消毒液.  相似文献   

12.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期高影响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办,会期覆盖整个汛期,高影响天气多发,可能对世园运行及游客参观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利用1959~2009年西安气象观测资料及近年西安区域站资料,对4~10月的气候背景及高影响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世纪50~60年代高温日较多,70~80年代有所下降,90年代后又呈上升趋势,园区气温较市区偏高0.2℃,6~8月是高温预报服务重点;(2)7月为西安暴雨高发期,园区易发生短时强降水,是暴雨及强对流重点关注和预防时段;(3)3月下旬~7月下旬雷暴日呈上升趋势,7月下旬到9月上旬呈下降趋势,9月中旬略有上升,之后平稳下降,7月、8月是雷暴影响主要时段;(4)西安市区大风天气3~8月出现天数较多,4~8月为6、7级风高发期,应给予重点关注;(5)70%以上的连阴雨主要发生在7~10月,7月、9月为连阴雨高发期,9月23日~10月3日为高发时段,应重点关注连阴雨及期间的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研究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以期为环境气象决策服务提供更好的思路。基于2010-2015年西安市区、长安区、临潼区气象观测资料及同期PM_(10)浓度和空气质量等级数据,探讨PM_(10)浓度年、季、月变化,以及污染天气下的气象要素特征,四季气温对PM_(10)浓度影响的阈值,不同等级、不同形态的降水对PM_(10)浓度的清除率,风速、风向对PM_(10)浓度的影响等。结果显示:近6aPM_(10)浓度缓慢上升,2013年PM_(10)浓度骤增与不利的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春季污染主要贡献为外来沙尘输送;冬季污染主要贡献为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四季PM_(10)浓度与气温关系复杂;PM_(10)浓度最低值出现在降水峰值次日;连续性降水中PM_(10)浓度与降水量反比明显;间断性降水中,降水停止时PM_(10)浓度可能高于降水前的值;降水对西安市区的清除能力最大;春季大风沙尘造成PM_(10)浓度增高,冬季低风速不利于PM_(10)扩散;长安区盛行东南风、临潼区盛行东北风时易形成空气污染,二者下风方向为西安市区,加大了西安市区污染物堆积。  相似文献   

14.
常温贮藏蒜薹,保质期只有10~15天;单独利用0℃的低温,可以贮藏两个月;如果低温加气调(氧气2%~4%,二氧化碳6%~8%),则5~6月收获的蒜薹,可贮藏到元旦甚至春节.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对黄淮海地区202个气象站点自1970—2013年的气温、光照及降水等气象要素和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内该区域的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内热量资源分布在1 800~2 800℃,并有逐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基本空间格局;光照条件由北到南逐步递减,平均日照时数在500~900h,但累积光照时数下降明显;降水资源总体较为稳定,平均降雨量位于260~580mm,但年际变化和区域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 小麦生产是我省农业一大优势,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由于小麦播种面积大、品种多、气候适宜,因而其病害发生的种类也较多,尤以小麦白粉、条叶锈和赤霉等病为普遍而严重,白粉和锈病常年发病面积分别达1000万亩和1000~2000万亩之多。小麦赤霉病这几年也在扩大蔓延,1985年是此病最为严重的一年,以至波及了4000万亩麦田。仅此几种病的发生,每年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每旬逢8的0~20cm经过质量控制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实况数据和同期人工站数据对CLDAS土壤湿度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LDAS能很好地模拟出鄂尔多斯市0~20cm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自动站数据与CLDAS数据拟合程度较人工观测数据要好;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人工观测站点的相关系数较东部地区偏高,但东部地区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较西部地区小,总体评估不如自动站数据。  相似文献   

18.
用EOF和REOF等方法,对甘肃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全部26个站1971年~2000年4~10月农作活跃生长季降水进行分解,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半湿润区4~10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西北部永靖站为428.9 mm,最多的是东端正宁站为549.8 m,4~10月降水在由南向北依次递减的总体趋势下,以天水为界,其东西两侧的变化呈"八"字形相反趋势:陇东地区,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临夏州和临洮、渭源一线,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依次递减.EOF及REOF分解的结果更为复杂.其时间演变规律是:26站多年多站4~10月降水综合平均值,年际间变化振幅十分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984 年为638.5 mm,最小值出现在1982年为346.7 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倍多.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中后期为少雨时段,其余为相对多雨时段,90年代末以来,降水又有增加的趋势.就各年代各区域而言,70年代以庆城、宁县、华亭、清水一线为界,其以南以东低于多年平均,而以北以西高于多年平均;其中西部的东乡、广河也低于多年平均.而80年代研究区域整体均高于多年平均.90年代,整个区域均为负距平,尤其是其南部降水减少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液膜覆盖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液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甘肃省沿黄新灌区春小麦栽培中试验应用,其结果表明,新型土壤结构调理剂-土面液膜喷洒在地面所形成的黑色胶结膜,在小麦出苗至拔节期能有效地起到增温保墒作用,0~20cm耕层土较露地栽培提高0.7~1.2℃,0~40cm土壤含水量提高46.8~158.2g/kg。抽穗后无明显作用,对土壤不产生机械性污染,可使小麦生育期进程提前2~3d,增产率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曹煜 《河南科技》1991,(12):29-29
<正> 由于今年麦播期间遇到严重干旱,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晚播小麦面积大、至今还有一部分没有播种上,因此,掌握好晚播小麦栽培技术,把小麦种足管好,对保证明年小麦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选用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春性品种。春性品种一般具有生长快、所需积温少,春化时间短、发育早、起身拔节早,而且春性品种播期比冬性品种晚5—10天,能够适合小麦播期适合我省晚播小麦春性品种有:豫麦18(矮早781)、豫麦17(内乡182),宛7107,豫西832。二、抗旱浇水种麦,提高播种质量,培育晚播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