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科技》2006,(4):12
一、看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下的土壤,施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好;有机质含量达到2%~2.5%的土壤,施磷肥的效果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高产地块的选择 夏播大豆高产田要求地力基础好,耕层深厚,土壤有机质1.2%、全氮0.10%~0.14%、碱解氮80毫克/千克、速效磷20毫克/千克、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缺锌的地块要补施1.5~2千克硫酸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聚乙烯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中期土壤养分、水分和pH值的影响,为以聚乙烯为原料的可降解地膜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 000、3 000、2 000的聚乙烯粉末模拟聚乙烯降解产物,以0、7、35、70、140、350、700、1 050和1 400 g/m2土壤用量模拟聚乙烯残留量.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6次重复.结果:各聚乙烯降解产物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水分含量;LLDPE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增加碱解氮含量,其余降解产物具有相反作用;除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的聚乙烯外,其余降解产物能提高有效磷含量.各聚乙烯残留量使土壤pH值明显降低,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水分含量多有增加作用;低残留量对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有增加作用,高残留量对碱解氮和速效钾有降低作用.结论:不同聚乙烯降解产物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水分含量多有增加作用,对碱解氮含量多有降低作用.增加聚乙烯残留量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水分含量,高残留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4.
<正> 微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1985~1987年,就锌、硼、锰对西瓜的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后。试验安排在荣阳、郸城、遂平等县,土壤为褐土和砂姜黑土。供试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8821%,全氮0.0543%,水解氮58.083ppm,速效磷(P_2O_5)21.81ppm,速效钾(K_2O)130oppm。试验设四个处理,分别为①喷洒等量清水,②0.15%硫酸锌,③0.2%硼砂,④0.15%硫酸锰。小区面积0.05~0.1亩,随机排列,3~4次重复。供试硫酸锌为[ZnSO_4·7H_2O],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应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周边2千米内没有污染源(如工厂、医院等),产地环境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气环境、农田灌溉水及农田土壤质量标准。适宜土壤为粘土、两合土及底粘沙壤土,地力肥沃,土层深厚。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1%~2%。全氮含量0.08%~0.12%,速效磷含量每千克为10~20毫克,速效钾含量每千克为100~140毫克。  相似文献   

6.
以脱水污泥为盐碱土改良剂,研究污泥与表土翻混及污泥表面平涂两种改良方式对盐碱化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为期2年的田间改良实验结果表明,以10 kg.m-2的量施加脱水污泥改良盐碱化土壤,翻混的效果明显好于平涂,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25%左右,降低土壤碱化度10%以上,同时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倍左右,并明显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磷含量。改良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旱地土壤pH>7.5,二级标准)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且多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除As有活性变强的趋势外,其余重金属均趋于向更稳定的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7.
夏芝麻氮磷经济施用和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芝麻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产量低而不稳,长期徘徊于30~40公斤。其原因除受气候因素影响外,不能合理施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作一步提高芝麻产量,我们在商丘、虞城、柘城、民权等县进行了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以探讨夏芝麻氮磷化肥的科学使用。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从1986年开始,共进行三年,供试土壤为潮土,土壤质地有沙壤土和两合土。土壤养分为:有机质0.89~1.65%,全氮0.071~0.089%,全磷0.131~0.16%,全钾2.21~2.57%,碱解氮48.8~92PPM,速效磷9.05~27.39PPM,速效钾102~220PPM。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古典回归设计,共设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土壤垂直带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8个代表性剖面,对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主要采用比色卡速测有机质,甲种比重计法机械组成等实验方法获得基本数据,分析垂直方向上土壤的粉粘比、有机质含量、颜色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脱硅富铝化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弱,有机质的累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6.耕,冬季耕翻.在桑树冬剪清园、冬灌后,土壤封冻前进行冬耕.冬耕深度要灵活掌握,以少断根为原则,一般在17~23厘米.一般老龄果园宜深耕,幼龄桑园宜浅耕;粘性土壤宜深耕,沙性土壤宜浅耕.结合冬耕还可以清除越冬杂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小麦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升高,磷酸酶、脲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降低,转化酶活性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播种期杂草的防治 1.阿特拉津.可于玉米播种前、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苗后玉米3~4叶期、禾本科杂草1~2叶期、阔叶杂草3~4叶期进行茎叶处理.用40%阿特拉津悬浮剂150~200毫升/亩,粘土地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要适当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12.
一、生产基地建设 无公害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应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周边2千米内没有污染源(如工厂、医院等),产地环境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气环境、农田灌溉水及农田土壤质量标准.适宜土壤为粘土、两合土及底粘沙壤土,地力肥沃,土层深厚.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1%~2%,全氮含量0.08%~0.12%,速效磷含量每千克为10~20毫克,速效钾含量每千克为100~140毫克.  相似文献   

13.
1.阿特拉津。可于玉米播种前、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也可在苗后玉米3—4叶期、禾本科杂草1—2叶期、阔叶杂草3—4叶期进行茎叶处理。用40%阿特拉津悬浮剂150~200毫升/亩,粘土地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要适当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BP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OT-5遥感数据对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定量反演.试验采集了29个土壤样品并进行野外光谱测量,29个土样分为20个预测集和9个验证集,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光谱信息进行变量转换,建立土壤有机质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达0.95.与土地开发整理前相比,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而且分布均匀,土地平整效果显著,该方法对土地开发整理土壤质量验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蔬菜的生长与土壤质地、耕作性能、地下水位、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酸碱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山地丘陵土质瘠薄,多夹有沙石或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土壤呈微酸至酸性,地下水位低,在没有改良前,不适宜种植蔬菜,宜种植较耐旱的瓜类.粘土和粘壤土,底土为黄泥,土质较粘重;保水力强而排水不良,多呈中性至微酸性,有机质含量1%~2%,春季多栽茄果、豆类及薯类,秋季栽甘蓝、白菜类.沿河冲积沙土,有砂有粘,土质疏松透气,排水好,便于耕作,雨后不宜板结,有机质含量1%~3%,呈微酸至酸性,但保水保肥力较弱,易干旱,适宜种植萝卜、胡萝卜、四季豆、青菜及速生蔬菜.潮泥砂土和壤土,结构好,保肥排水力强,耕作便利,有机质丰富,适宜种植多种蔬菜,尤其根茎类蔬菜.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操作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秸秆要切碎.把秸秆趁鲜铡成3~6厘米长的短节,或采用机械粉碎法,以免秸秆过长压土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精准农业核心技术示范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统计分析模块分析吉林省精准农业核心技术示范区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探讨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区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速效磷变程最大,有机质变程最小;速效磷和有机质为中等变异,碱解氮和速效钾为弱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正> 该项试验研究设在新乡市农科所,土壤类型为褐土类、潮褐土亚类,质地为重壤土,有机质0.631%,全氮0.055%,速效磷4.0ppm,速效钾315.0ppm,硫酸钙17.9%,有效锌0.166ppm,土壤PH值9.10。试验地在亩施纯氮10公斤、P_2O_57.5公斤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亩施硫酸锌:①0公斤;②2公斤;③4公斤;④8公斤;⑤16公斤五个处理。试验重复四次,随机排列,播种玉米时各处理均按每亩追施纯氮10公厅,供试品种小麦为百泉3039,玉米为予玉五号。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锌肥对小麦的影响—锌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据试验,在缺锌的土壤上施用不同量的锌肥,株高增加0.6-3.7厘米,平均增高1.9  相似文献   

19.
<正> 芝麻地膜覆盖技术是八十年代初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究的。近十年来.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芝麻地膜覆盖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溃、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抑制杂草、减轻病害、促进生长和提早播期、扩大种植区域等作用,一般可使芝麻每亩增产25-40公斤,增产30-60%,旱涝年份增产幅度更大,可达一倍以上。如河南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1985-1987年3年48个点次试验,地膜覆盖栽培的平均亩产90.8公斤,比对照亩增29.9公斤,增产49.1%;项城县城郊乡解庄行政村1985年30亩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20.
苹果施用氮磷钾最适宜配比中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河南省禹县张楼大队果园,连续进行八年的氮磷钾不同配合比例小区试验研究。试验小区五个处理,三次重复.结果以2:1:2配比处理的,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效果最佳。为了验证与示范推广该试验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果园合理施用化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科学施肥依据。近年来,在临颍县果园施肥情况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