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地下洞室工程为例,依据洞室围岩位移监测资料,研究了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认为地下洞室开挖后,顶拱围岩沉降量明显大于侧壁位移收敛量,并指出了影响区内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七个方面。该项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地下洞室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节理岩体开挖后经常形成楔形块体,对大型地下洞室顶拱和边墙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地震的动力作用将加剧块体的运动,进而影响洞室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地评价高烈度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具有现实意义.节理岩体中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与稳定性分析目前研究较少.本文采用了动力离散元法分析了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动力响应,认为地下结构并不能完全免于震害,高烈度地震对于节理岩体中的地下结构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邵蕊 《中州大学学报》2013,30(1):105-107
浙江南部是我国南方地区石棚墓的唯一分布点,探讨浙南石棚墓的起源有有助于在更广的层面上认识越文化。除了浙南地区,辽东半岛也是石棚墓的分布点,探讨两地区石棚墓的相互传播关系一直是考古研究的热点。已有的考古研究集中关注于两个地区石棚墓细节上的不同,未能从宏观上把握两个区域石棚墓所反映出的墓主人共同的精神需要,即“尚武”性。根据国内已有的考古资料的多方对比与分析,以及世界“巨石文化”的共性文化特性,浙南石棚墓与辽东半岛石棚墓葬均可能源于同一远古氏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生态资本供需态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7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幅均很小,人均生态足迹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生态资本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尤以关中地区为甚.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生态盈余"发展到"轻度赤字"状态,关中地区则由"轻度赤字"发展成为现阶段的"较严重赤字"状态.2007年,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0.27 hm2,0.19 hm2和1.15 hm2.关中地区尽管生态资本密度最大,但是人口密度和人均生态足迹也最大,因此生态资本供需缺口也最大.  相似文献   

5.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50-1949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对该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共发生干旱灾害56次,平均1.78年1次,其中以1920—1934年干旱灾害为最频繁.该地区以中度旱灾为主,发生次数占旱灾总数的57.1%,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分别占旱灾总数的10.7%和8.9%.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旱灾发生的自然背景.关中地区特大旱灾和大旱灾一般是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以上造成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分配不均造成的,有时伴随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文物研究显示关中种植水稻的痕迹可以追溯到7 000多年以前,诗经更是多处记载着关中地区种植稻谷的景象。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水稻作为主要的农作物种植水平相对比较发达。到了唐朝稻作业快速发展时期,水稻种植区域越来越广。宋朝也是关中地区稻作生产发展的关键时期,减免赋税的做法让种植水稻的人越来越多。金元时期关中地区水稻种植有段时间遭到破坏,但是到了明清很快又恢复了。民国时期,由于战火,关中地区水稻种植发展较缓,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不断进步,关中地区的水稻种植飞速提升,且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维护地下洞室群的稳定,如何采取合理、适时的支护一直是工程界所关心的问题.基于施工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地下洞室分期开挖、适时支护仿真计算的有限元列式.结合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了不同支护时机对地下洞室洞周围岩变形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对工程施工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地下储油岩库稳定性的三维流固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储油岩库具有洞室规模大,空间结构复杂,地下水渗流作用等特点,针对流固耦合对储油岩库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复杂交叉结构的空间受力变形特征及掌子面推进的空间影响范围等问题,应用FLAC3D大型工程软件对地下储油岩库稳定性进行三维流固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与应力的耦合效应使洞库围岩强度弱化,塑性区及洞周围岩变形均明显增大,串联洞与主洞室的交接部位是设计与施工的关注点,尤其是主洞室拱部与其他结构的交接部位;交叉结构的存在使掌子面推进的空间影响范围扩大到两个主洞室间距的2倍左右,洞室围岩的受力变形规律对小的开挖步长不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9.
大石墓是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安宁河流域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古墓葬,目前已发现的约二百多座。大石墓大多成群分布,每群三、五至十余座不等。德昌境内的安宁河流域及其支流茨达河流域是大石墓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运用任意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关中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和成分比例以及影响该地区生活垃圾产量的因素.通过分析影响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的诸因素,建立以人均纯收入、燃气普及率和垃圾回收利用率为主要内在影响因子的生活垃圾产量三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再根据农村人口的预测结果,推算出垃圾总产生量,从而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经过对史料的分析认为,北地郡自秦到西汉一直是边地重镇。西汉末年,北地郡受到羌胡内侵,自此辖地萎缩,郡治内迁。东汉,北地郡复置。其郡治虽沿用旧名,但实际地点却已不在西汉故地,而是随着羌乱多次变动。到东汉永初六年(141年)前,北地郡治已内迁关中。  相似文献   

12.
子婴作为秦王朝的末代君主,对其身世的争论众说纷纭,但主要围绕"二世兄子说"和"始皇弟说"展开。赵高阴谋篡权失败后,转而拥立公子婴为秦王,这是与其称王关中的目的紧密相连的。子婴作为秦宗室重臣,年岁较长,依据秦王位继承制度属于被边缘化的宗室成员,因此说秦王子婴作为始皇之弟更接近于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3.
杨富 《西藏大学学报》2008,23(3):106-108
秦汉时期辽东地区一直是东北边疆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公孙氏政权统治时期,辽东地区社会安定、政治较为清明,公孙氏又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推动了辽东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辽东作为秦汉以来辽河流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随着公孙氏政权的灭亡,辽东地区再次受到战乱的影响,又一度失去了有力政权的开发和建设;随着辽东地区政治局势的变化和经济日趋衰落,其经济中心的地位也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本文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局印刷之《李十三十大本》为底本,分"着"的用法、趋向动词"起去"、"把"字句与"教"字句的套合句式以及助词"来"四部分展开讨论,揭示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化,发端于西周,至秦汉之际渐成规模,经唐宋时期的发展演进,直到明清时期,经由朱熹、王阳明、李刚主等思想家、教育家的培育,使古代蒙学教育化从形制到内容都臻于完善,为后世之启蒙教育提供诸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李十三十大本》中逆序词数量较多,将其逐条记下,举其他白话著作或方言用法为例并释义。  相似文献   

17.
内史是先秦史官体系中与太史并行的一大史官系统,由商周时期的作册发展而来,因其行事范围大致在周王室宫内,故有内史之名。主要从事册命诸侯、制作文书、考政事以逆会计、助王读赞等重要大事,地位十分尊崇,春秋时期诸侯国很少设置此职。战国秦汉以后慢慢地从史官体系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与财务、京师治理相关的官职。  相似文献   

18.
《秦地文学和秦代无文学》一文认为,《韩非子》属于秦地文学,这是不确切的。《说难》、《孤愤》是韩非子在韩国时的作品。《韩非子》中只有半篇《存韩》作于秦国。  相似文献   

19.
汉初统治者和思想家从中国农业社会家庭本位角度出发,选择了经儒家改造过的"孝"作为内在精神支撑."孝"能使家族和谐,也就意味着稳定了建立其上的整个政权.同时,通过"孝"把家族秩序与国家秩序结合起来,能使整个社会秩序化.汉初刘邦有意识进行"孝治"尝试,至文景时期把"孝治"发展到西汉的一个高峰,"孝治"构成"文景之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许昌,古许国所在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许县,隶属颍川郡,隋唐至明清称许州,今为省辖许昌市,其行政管辖范围大致和许州时代相同。许昌地理环境优越,良田沃野,山川秀美,是古代农业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处于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很长时期内,地接京畿,政治上、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末魏晋时期,“天下当朝正许昌”,是曹魏和西晋王朝的政治与军事要地。隋唐北宋时期,地处汴、洛之间,锁钥中原,各种文化交汇于此,使得许昌往往能开风气之先,名人辈出。纵观数千年的许昌发展史,既遭受过不堪回首的灾难,又取得过值得自豪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元、明以前的许昌,实乃历代王朝政治之枢纽,文化之熔炉,人文之渊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