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良  李季平 《科技信息》2007,(34):151-152
本文首先引出美国个人奋斗思想的渊源与内涵,然后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分析阿甘的奋斗历程,解读电影中人物的形象、象征、背景和故事情节,论证了即便如阿甘一样智商不高的人只要通过个人奋斗也能获得成功,阐释了个人奋斗精神对美国人价值观念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颖 《太原科技》2005,(6):91-92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美国个人价值观也产生了一些变化,而《阿甘正传》正是通过塑造一个“平民偶像”——阿甘来见证美国当代社会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并提出它所倡导的个人性格及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在我国上映的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很耐人琢磨。它涉及战后美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大量内容,似乎从某个特殊的角度反思着美国历史进程的脚步。大概它表现了在当前保守主义思潮回归美国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美国人对自己历史的一种看法吧。阿甘的身世,就像是美国的身世阿甘这个人,可以看作是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也确实是美国主流社会中的一个活生生的具体  相似文献   

4.
聂于 《科技信息》2012,(7):319-319,264
《阿甘正传》用精神分析学理论中涉及的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向人们展示了这部影片的内容和意义,它巧妙的把精神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结合起来,使观众通过阿甘的“跑…‘傻”和由此折射出的信念、理想、爱、希望、渴望等得到一个很好的诠释,展现了影片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经久不衰,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追捧.其中,《阿甘正传》可谓是一部经典的老电影了,主人公阿甘是一个天生具有智力缺陷却勇于追求人生价值的人.阿甘的一生从各方面、不同程度上激发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鼓励青少年发现爱并懂得爱,激励着青少年对生命意义的思索.通过对影片主题及主人公阿甘戏剧化的人生历程的深刻理解,我们明白了:真善美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挫折不会使生命暗然;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人生价值;用一颗真诚的心待人接物,领悟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6.
美国精神:走过20世纪的困惑———析美国电影《阿甘正传》①姜岳斌《阿甘正传》以其几乎包容了本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生活背景上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而赋于自身一种美国社会生活的神话原型意义,它以阐释命运般的悲喜剧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一代人在炼狱般的当代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作为电影史上一部伟大的经典作品,《阿甘正传》描述了特定时期的美国历史和文化,在倡导传统道德及价值回归的同时探讨"人何以有不同命运""人如何对待命运"等哲学命题。电影中这种对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契合了中国儒家命运观中的一些经典元素,如"死生有命""为仁由己"及"知命乐天"等理念。正是这种对命运的共同理解及文化共通使《阿甘正传》把笃信不同文化的观众都能聚集在一起,并使之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8.
周丽娉 《科技资讯》2013,(33):245-245
影片《阿甘正传》根据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作为一部成功的英文中译影片,《阿甘正传》中英语粗话的翻译可谓炉火纯青,给影片增色不少。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语言都有粗话,它不是粗鄙或糟粕,加以利用可以让电影荧幕形象更加饱满,描写更具生活化,尤其是在原声电影和文学原著中,粗话随处可见,翻译得当可以成为锦上添花之笔。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批评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活力的电影批评理论,对于揭示由大众文化所负载的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保持着现实的活力。影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批评受益于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阿甘正传》这部既在美国国内又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的影片正好是进行意识形态批评的恰当文本。从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对《阿甘正传》进行分析,可知该影片反映了两种意识形态,一是种族问题及和解;二是性别、文化间的冲突与和解。  相似文献   

10.
撒哈拉沙漠边缘是一望无际的草甸,稀稀拉拉的灌木丛点缀其间。这天,大熊警长驾驶警车开始了例行的治安巡逻。很快,敏锐的大熊警长发现一棵阿甘树下落满了阿甘果。这些阿甘树是沙穆大叔的,他每年都会采集阿甘果  相似文献   

11.
《罗拉快跑》自上演随即引起一番轰动,连获大奖。相信看后观众都有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有人甚至称其导演"只不过是一个骗子"。诚然,仅仅从故事情节来看,它不是一部好电影。但以施瓦辛格、史泰龙和007为代表的以叙述故事之惊险的电影模式毕竟已经过去,好莱坞也在重新探索出路。近年来以《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等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2.
读来编往     
《科学世界》2010,(4):94-94
读编对话 最近经常和贵刊的发行部门联系,原因是邮购过程中连续丢失杂志,发行部的经理和工作人员很热心地帮我解决了一些问题。我接触《科学世界》是在责刊1999年改版之后,想起这些,我对偷走我的《科学世界》杂志的人就有点儿谅解之心了。这个年代,想看书的人不多了,尤其是看科普杂志的人。  相似文献   

13.
1、宋玉答襄王问楚襄王:“你品行是否有缺点,为什么上八百姓都很不称赞你呢产宋玉:“啊!对,有的!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好给我机会解释。有歌唱家在广场演唱,最初唱通俗的《下里》、《巴人》、几千听众都跟着唱起来,随后他又唱稍为高级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也有好几百人,随后他又唱较为高深的《阳春》、《白雪》,能跟着唱的就减少到几十人,最后他演唱极为高雅的《流征》,能跟着唱的,廖廖数人而已。这表示:曲调愈高级,能唱和的人也愈少。因此,乌中有凤,而鱼中有综。凤凰一飞冲天,俯瞰云霓,背负苍天,翱翔天际。…  相似文献   

14.
段宇 《大自然》2012,(6):34-39
我天生就是喜欢动物的人,最热衷的电视节目地《探索》和《动物世界》,绝大多数动物的生长过程、习性和嗜好早已烂熟于心。2011年6月,当朋友提议去肯尼亚看野牛动物时,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5.
我订《世界知识》有十余年了,我很珍爱它。我的同事也喜欢它。有时一期《世界知识》来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别的同事一进屋,上来一步,劈手就抢,几只手争着夺,几张嘴争着喊:“我先拿到手的,我先看。”别人以为在吵嘴,我在旁边儿看着,抿嘴儿一笑,心里很得意:“嗯,我还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有时全院开大会,我拿着这本杂志进会场,想在开会之前看一会儿,但根本看不上,开完会,我得站起来嚷一嗓儿:“我的《世界知识》传谁手里去了?”有时一个星期后,这本杂志才会回到我的办公桌上。可见,贵刊是吸引人的。北京耿立辅《世界知…  相似文献   

16.
读来编往     
《科学世界》2010,(3):94-94
读编对话 我看《科学世界》已经有5年多了,从高一到大三,从未间断。我觉得《科学世界》真的很好。首先,其信息量适中,不会因内容太多而使人没精力往下读,也不会因内容太少而使人意犹未尽;其次,贵刊的文章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和深度,尽管有些内容我以前从未学过,但依然能看懂,且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描述性手法,对两部影片《阿甘正传》与《阿拉丁》的字幕翻译进行实例分析,考察英汉电影字幕翻译对文化他者的改写现象。字幕翻译由于其特殊性,必然要求对原语文化的翻译通俗易懂,译者因而通常会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使目的语受众尽快在最佳程度上理解原语表达的信息和艺术内涵,这就使得英汉电影字幕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和文化的改写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大型历史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之让人摸不着头脑,与其个人化叙述有关,而这种叙述呈现的其实是新的现实下关于中国的新的想象(或曰“新中国”的想象),这种想象必须在历史、个体和民族国家民族之间展开,《我的团长,我的团长》显然提供了这样一种丰富的想象图景。  相似文献   

19.
常德市建设文化名城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太阳山柳叶湖文化》已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好本人对此一直较有兴趣,且还曾经以此为话题写过一些文章,2000年第8期《新华文摘》就曾开辟专栏收录笔者等人有关休闲文学的文章多篇。现在《太阳山柳叶湖文化》的编者邀我为本著写序,我没有推辞,欣然谈点感受如次。  相似文献   

20.
如见故人     
萧扬 《世界知识》2008,(20):65-65
好久未渎《世界知识》,今日读到冯昭奎回忆乃父冯宾符文章(《父亲的书房》,载本刊今年第15期——编者注),备感亲切。件件琐事,读来如见故人。无量大人胡同的冯家小楼,我曾有幸拜访。那是“文革”以前,我到《世界知识》只有几个月,宾符同志约我闲聊,也是了解情况,做些政治思想工作。宾符同志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党员,对于日益加紧的思想界文化界的阶级斗争,显然难以适应。但是就像当时绝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反求诸己,希望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大概也并不怀疑最高领袖的英明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