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家文化建设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为科技馆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科技馆参与文化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其创新发展。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结合其"岭南科技纵横展览"的策划和设计,提出科技馆可以通过创新科普教育理念、鼓励科普展览设计创新、将地域文化中的科技内容转化为科普展教资源等途径参与国家文化建设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这是当前科技馆体系实现创新发展的前瞻性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
展示技术的发展,给展览展示、科普教育这些专业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体验方式。越来越多的科学中心或科技馆在其展览展示及科普教育中使用一些新展示技术。以我中心新建设的"岭南科技纵横"常设展览为例,探讨展示技术在科技馆中展览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在多元的社会中,大众媒体正空前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馆作为我国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开展科普教育的主阵地,联合大众媒体开展科普活动是一种有益的实践。介绍了大众媒体的一些形式和特点,总结了科普活动借助大众媒体力量开展的优势,以及广东科学中心近年来与大众媒体合作的一些做法,为科技馆如何更好运用大众媒体,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场馆科普能力,扩大科学传播效果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科技馆主题科普活动的概念及困境,提出了互动艺术科普社团的概念;NGO通过社团活动或比赛为基础,融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品质,发展出以教育活动为核心的全国性科普平台,而科技馆有别于传统的科普文化机构,以企业或社区创新为核心,延伸到科学中心构架下专业化的高级团队,最终形成以团队解决为核心的开放式解决中心.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是举办科普展览、组织各种科普活动的新型社会教育场所,展览教育是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展览又可分为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三种形式。开展巡回展览有什么意义?国内外巡回展览的现状如何?发展巡回展览有何对策?前景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亚萍 《广东科技》2012,(21):9-10,3
中国的科学中心(科技馆)作为重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作为科普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创新和发展仍然是每一位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广东科学中心建设的案例,对科学中心(科技馆)建设从何谓创新、从何创新、怎样创新等方面抽丝剥茧地进行阐述,揭示了展览建设创新原理和程序,深入分析了科技馆走自主创新与全面开放相结合建设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国务院制定并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全面贯彻《科学素质纲要》,将促使科技馆不断完善科普设施,丰富科普展览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培训与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1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8.
周薇 《科技资讯》2013,(1):207-207
科技馆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肩负着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改进并且提升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科技馆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与现阶段其他教育相比,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现阶段我国科技馆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出发,从增加对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科普理念、科普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展览模式和教育模式的角度岁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科普活动     
《科技潮》2011,(1):25
石景山区科普活动双管齐下近日,石景山区首届科普节闭幕式暨石景山科普网开通仪式在区科技馆举行。石景山区科普节自5月启动至今,区科普联席会各成员单位、社会团体,纷纷举办了"2010北京石景山科技周"、"首届3G应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得到石景山区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石景山科  相似文献   

10.
陈学敏 《海峡科学》2015,(4):70-72,75
该文围绕科技馆展览教育工作的意义、特点、类型、问题、改进、创新等进行积极有益的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科技馆的展览教育功能,明确科技馆未来科普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6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中国科协等部门联合在全国层面推进"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以来,各类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科普机构逐步建立了校内外科学教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促进了校外科技活动与校内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以科普场馆为代表的科普基础设施正在成为社会非正规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如何创新和提升科技馆与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以下简称"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模式,包括如何以科技馆为主体和枢纽开展活动,如何持续开发和应用非正规科技教育资源,如何跨部门  相似文献   

12.
贾亚千 《科技馆》2001,(1):19-20
1999年春节,中共中央政策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视察中国科技馆时指出:考核科技馆,不是考核创收了多少钱,而是考核一年接待了多少观众,常设展览是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主战场和最主要方式,但常设展览不是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全部,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杨让科技馆办得趣味,多样,精彩,除办好常设展览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开展各种科普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科技馆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及科技培训等科普教育活动的社会科普宣传教育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科技馆2007年暑期科普活动以“畅游科学世界分享快乐暑假”为主题,在常设科普展览、科学小实验、科技动手园的基础上,增加科学表演剧、科普大篷车下乡、进社区,组织贫困山区辍学儿童、盲哑学校学生等特殊社会群体参观科技馆、与西安电视台联合举办《宝宝乐翻天》节目,开展万名观众科学探宝趣味体验有奖竞赛,举办中国古代科技展览及暑期少儿作文、数学兴趣培训班等11项活动。  相似文献   

15.
《科技馆》2003,(4):8-10
内蒙古科技馆是全国最早建成的省级科技馆之一,于1983年12月15日正式开馆。20年来,内蒙古科技馆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支持下,沿着正确的办馆方向,始终为社会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充分发挥科学普及场馆的作用,面向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为提高全区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教兴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走出了一条适合自治区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能够充分发挥科技馆自身优势的科普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朱建民 《科技馆》2004,(4):23-24
临时科普展览是科技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各地科技馆都十分注重临时展览,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临时展览是科技馆常设科普展览的延伸和补充,通过举办各类的临时展览,使公众接受新的科技文化信息,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袁中建 《科技馆》2005,(1):13-14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馆面临着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大挑战。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嘉兴科技馆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青少年科技活动为中心、以特色展览为内容、以馆校互动为载体的科普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极大丰富了科技馆的各项科普活动,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保持了科技馆发展的强劲势头,社会反响强烈。嘉兴科技馆2004年举办各类大、中、小型活动77次,参加活动的人次达到184000之多。开馆10年来累计接待观众150多万人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得到了嘉兴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社会公众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新技术、新观念的支持下,"互联网+"的提出使得科技馆的运作模式进入到了全新的领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变化。"互联网+科技馆"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模式、理念、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够让科技馆的运作模式变得更加具有表现力和魅力。该文首先分析了实施"互联网+科技馆"策略的优势,接下来深入探讨了互联网+科技馆运作模式的相应措施,包括带动群众性科普活动新发展,进一步整合科普资源,新建互联网+展厅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在象征着科学技术不断攀升的螺旋收阶式造型建筑内,陈列着400余件(套)具有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展品展项——这里是集展览、培训、实验、影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场所,是对外进行科普宣传、开展科技教育的新型教学基地,是展示现代科技、推动科技创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科技馆——贵州科技馆。贵州科技馆总建筑面积14805平方米,其中展览教育功能区占8040平  相似文献   

20.
陈小娟 《科技资讯》2013,(2):193-193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科技教育对青少年必不可少。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其主要功能是普及科学知识,在科技馆开展展览教育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作用的策略,旨在说明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密不可分,以期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