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根据循环流化床机组独特的燃烧方式及对负荷响应具有纯迟延环节的特点,详细地分析了控制系统的运行规律,采用XD—APC控制软件,实现对135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负荷自动控制的优化,从而达到机组和锅炉的协调和安全经济运行。实际运行证明,XD—APC对于有纯迟延、大惯性、多参数、非线性、时变及多变量紧密偶合的过程控制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个非线性、大滞后和多变量耦合的复杂系统, 很多对普通锅炉行之有效的常规控制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本文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研究了非线性控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蓄能运行即通过不同蓄能设施利用电网低谷剩余电能储存转换,变成和再生能源一样,可周而复始更新使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机制。蓄能设施涵盖抽水蓄能和其他蓄电、蓄能装置。当今水电发展受限于水能资源,在原电力开发基础上再考虑蓄能运行后可使之步入新的境界,有利于风电等新能源和整个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以水-溴化锂为工作介质的制冷/制热潜能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循环流程及循环特点给出了循环热力计算数学模型,最后结合潜能储存循环计算结果对循环特性做出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于较高储能密度下运行,且有较高性能系数,基于水在0℃以下结冰的现象,以水-溴化锂为工质的潜能储存系统比较适用于空调系统.当有低温热源时,储存的潜能还可以被转换成热能,或潜能被转换成冷能的同时还可以产生热能,这是传统的蓄能技术所不具有的.由于潜能储存系统工作循环的非连续性及采用溶晶装置及晶/液分离装置,溴化锂溶液的结晶问题可以被解决,故此循环的溶液浓度差大,蓄能密度高,是冰蓄能密度的3倍.  相似文献   

5.
输配站控制系统是天然气输配中的重要控制环节,接地技术则是控制系统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的要素.接地的好坏关系到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大小.本文针对天然气输配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干扰问题,对干扰产生,接地类型和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工程实践,提出建设与措施.最后,综述了良好的接地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
循环水泵是火力发电设备中的重要辅机之一,其功耗占主机容量的4%左右。由于冷却水流量是影响汽轮机真空度的主要因素,因而循环水泵的控制历来是火电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行的中等功率的火电机组大多采用节流调节方式,通过操作阀门实现冷却水水流量的调节,而对循环水泵采取定速控制。这种调节方式控制粗糙,汽轮机的真空度不稳定,不能保证汽轮机在经济运行方式下运行。另外,当在低负荷运行时,定速控制造成阀门两端压差很大,大量的能量消耗在阀门上,并且泵的运行效率也很低,长期运行导致火电厂的能耗十分严重。随着大功率机组的大量投入运行,各电网中的中等功率机组相继参入调峰运行,循环水泵大多数运行时间在变工况下工作。现在国家已经把火电厂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列入电力行业重点科技计划。j因此,在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研究如何对循环水泵进行调速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汽轮机的经济运行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先进的调速流量控制方案,采用PLC、PID和变频技术对循环水泵进行调速控制,组成”汽轮机最有利真空循环水泵变频驱动PLC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运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汽轮机循环水泵系统水泵的数量和转速,达到最有利真空的控制目的,从而改变了火电厂以往的状况,实现了汽轮机真空度的高精度控制和经济运行,且运行稳定,可靠性能高,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余热蓄能系统应用在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CCHP)系统中,可以有效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节能率。针对CCHP系统对蓄能系统的要求,该文设计搭建了最大功率30 k W溴化锂吸收式蓄能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测试不同冷热源条件下,蓄能系统的特性(输入特性以及输出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说明这一技术路线可行,满足实际系统蓄能需要;同时蓄能装置的实际蓄能密度达到90 k W·h/m~3,有效蓄能利用系数达到了0.5以上,达到了该领域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嵌入式高精度电源设备控制系统是合肥光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对高精度电源设备及其运行过程进行监控.性能上要求该控制系统的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精度和稳定度达到万分之一,软硬件易于扩展,可适应对不同种类高精度电源设备的控制,并且易于接入基于EPICS(experiment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的控制系统.嵌入式高精度电源设备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是基于EPICS要求进行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所需完成的功能及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系统已用于控制储存环主磁铁电源和超导Wiggler电源.运行经验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很好地满足了机器运行和机器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毛李帆  龚若飞  陈煌  姜文  李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235-13239
抽水蓄能作为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储能型式,主要参与系统的调峰、调频、调相等运行。本文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参与含大规模光伏电力系统中的调频运行进行研究,同时兼顾了火力发电的经济性与系统偏差调节速率,建立以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发挥抽水蓄能电站调节能力以及快速实现区域控制偏差为目标函数,以库容上下限、机组出力上下限等为约束条件的决策模型。同时提出将鲁棒控制应用于抽水蓄能参与电网调频的应用控制中,建立了火电-抽蓄联合调节的发电控制系统模型。最后,以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张德祯  王兴赞  鹿传兵 《科技信息》2013,(24):276-276,278
本文主要论述了篦冷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即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利用PLC控制电磁阀及接触器,实现篦冷机篦床的自动循环运行和篦床轴承的自动润滑,实现了设备低故障高效率的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参数对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机组热力性能的影响,构建试验装置,建立机组模型,完成机组热力分析。将机组制冷系数、供热效率以及?效率作为机组热力性能评价指标,从蒸发压力、冷凝温度、太阳辐射量三个方面对建立机组模型进行验证,分别研究对机组热力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随着蒸发压力的逐渐升高,机组热效率、?效率以及制冷系数均呈升高趋势;冷凝温度升高时,机组热效率、机组?效率与制冷系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太阳辐射量的逐渐升高,机组制冷系数、热效率和?效率均有所升高,且在太阳辐射量降低的情况下,热力性能指标没有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参数对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机组热力性能有一定影响,且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太阳能吸收制冷系统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利用太阳能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该系统是由电驱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吸收式制冷循环组成的复合式系统,分析系统工作原理与特点,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24h时间段太阳辐射强度对组成新系统的吸收制冷循环的循环特性(COP)和新系统的循环特性(CO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制冷机能量调节的控制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能量调节的自动控制问题.采用动态矩阵预测控制算法设计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对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能量进行自动调节,同时利用软件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改善控制器的动态特性,显著提高制冷机的抗干扰性,表现出了较好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太阳能和其他低温热源利用的新型1.x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模拟计算表明:循环热力系数和面积单耗都随循环中间压力升高而增大,且达到一定数值时循环将不能继续;冷却水先进入冷凝器的串联流程优于并联流程;随着热水或冷媒水温度的降低或冷却水温度的升高,溴冷机循环系统的热力系数、面积单耗等经济性指标都变差,但在现有太阳能集热器能提供的热水温度范围内,1.x级循环的性能指标明显高于两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能量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热负荷扰动对空调系统的温度性能和能量效率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文中采用移动边界和集总参数方法,逐步建立了压缩制冷循环和车舱热负荷的动力学模型,建立的空调系统控制模型中包含了热负荷信息.采用马尔可夫链随机方法预测热负荷干扰,提出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温度性能和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6.
吴滨  吴莹  徐莹 《应用科技》2012,(2):68-71
从我国公共建筑内的空调系统能耗现状出发,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系统能耗较高的原因.再对公共建筑中空调系统合理运行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空调自控系统、制冷机组、空调系统附属设备等问题.通过这些环节的运行管理分析来说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对建筑系统能耗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热电冷三联产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节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不同品位的能源利用进行了分析,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将制冷系统的当量热力系数和单位冷量的一次能耗,作为热电冷联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相对于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节能性评价指标.通过对两种制冷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能耗的实例计算分析,确定了影响热电冷联产吸收式制冷系统节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综合分析目前矿井制冷系统的现状,发现在满足矿井降温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矿井内降温系统的各耗能环节以及降低降温系统成本是提高矿井降温系统的经济性和节约能源的关键。为了找出提高矿井制冷系统能效的关键因素,从矿井制冷系统的能耗指标出发,通过对几种能效指标的对比分析,最终采用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南非Harmony金矿、孙村煤矿、唐口煤矿冰冷降温和井下集中制冷等四种系统形式,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能效比、各设备的效率比等,结果表明采用冰制冷降温系统的能效比最高,唐口煤矿达到1.92;另一方面,冷水机组的功率比相对较高,说明降低冷水机组的功率是提高制冷系统能效比的关键。该结论将对降低矿井能耗、提高经济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吸收式制冷应用于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能耗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联产系统的能源效率评价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联产与分产的一次能耗比较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联产的一次能耗的节能条件和节能率的特点.分析表明,利用吸收式制冷系统发展三联产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用于较低制冷温度的三联产系统,其节能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R134a循环系统和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C02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冷循环系统冷却器的设计依据。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对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R134a循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制冷循环效能分析,重点研究了影响系统循环的主要参数,如排气出口压力、回气过热、蒸发器温度和COP的表现,旨在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