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考虑社会影响力的情形下,探讨两个竞争性企业的生产策略选择问题。在两企业均可选择生产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时,构建了GG、GC、CG和CC等4种策略模型,并得出各模型最优零售价格和企业最优利润。研究表明:当消费者对两个企业产品的社会影响敏感程度均较高,即差异较小时,会促使两个企业均选择生产普通产品;当消费者对两个企业产品的社会影响敏感程度差异适中时,两企业的策略选择不同且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当消费者的社会影响敏感程度差异较大时,企业均会选择低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多样化的产品给顾客增加方便的同时,也给零售商的定价带来困难和挑战,尤其是易逝性产品由于其价值迅速消退的特征使得这种难题更加突出。在传统的多产品收益管理定价研究中,已有的研究考虑了多产品中的消费者选择行为,即价格驱动替代行为,很少考虑缺货时的库存驱动替代行为。考虑出售两种产品的零售商,以获得最大期望利润为目标,当消费者在选择时若出现缺货将会存在库存替代行为,建立了基于MNL顾客选择价格驱动替代和缺货时,库存驱动替代两产品收益管理动态定价策略模型。对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其性质,并用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零售商提供替代性产品的好处在缺货时效果更加明显,产品缺货时顾客寻求替代的概率增大下,零售商的价格最优策略为降价而不是相反;增加产品的偏好度可以提高零售商的利润,而且这种效果对其替代产品是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悔对消费选择倾向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消费者决策问题中,后悔被认为是影响消费者满意度、售后评价、转换/继续选择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文献指出对产品表现的期望会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选择,而目前还没有人研究当考虑期望不确定性时,后悔会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倾向.有鉴于此,文章应用贝叶斯动态更新模型研究当消费者对产品表现的期望看作分布函数时,后悔是如何影响消费选择的动态变化的.该分析模型得出的结论表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其是否对之前的购买决策感到后悔,而且还受到产品选项之间期望不确定性差异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的强弱乃至方向还取决于消费者的风险偏好以及购买经历长短.  相似文献   

4.
考虑需求不确定下在线平台销售两种相互可替代的有限库存易逝品,引入消费者由于价格以及库存驱动的需求替代以及社会学习行为,构建了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得出了最优定价策略。结果表明:首先,无论销售产品真实质量高低,考虑消费者的社会学习行为能够制定出更优的价格策略从而提高平台利润,对于高质量产品,平台的最优定价路径为先定低价后提高价格,对于低质量产品,平台的最优定价路径为先定高价后降低价格。同时,引入消费者延迟购买的机会损失时,随着机会损失系数的增大,对于两高质量产品,最优定价路径逐渐降低,对于两低质量产品,最优定价路径为对一产品定相对低价,对另一产品定相对高价。  相似文献   

5.
考虑一个同时存在策略型消费者和短视型消费者的市场,研究企业的纵向差异化产品推出策略选择问题.考虑质量递增序贯推出,质量递减序贯推出和同时推出三种策略,分别构建两阶段的动态定价模型,研究企业的产品推出策略与策略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推出策略选择取决于策略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市场规模、耐心程度)以及产品质量成本比率(即两产品质量差异与成本差异的比率),而递增策略由于较高的竞食影响和较低的细分优势,不会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在质量成本比率较低的情况下,当策略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增强时,企业通过递减策略缓解策略消费者行为的效果要优于同时策略;而在质量成本比率较高的情况下,当策略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适中时,较高的细分市场优势使得同时策略缓解策略消费者行为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针对抢购事件的演化机理和防控决策问题,通过刻画公众异质性和不同类型公众的预期后悔心理,构建了不考虑和考虑预期后悔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而推导了模型演化路径和事件引导策略的解析结果,以2020年新冠肺炎引发的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为例进行了验证,并考查了公众预期后悔感知度和敏感型公众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预期后悔的模型能够刻画事件的局部爆发,且不同条件下预期后悔对均衡点的影响不同;将敏感型公众比例降低至一定阈值范围内,并控制公众预期后悔感知度和系统初始状态,有助于使事件向理想均衡点演化.  相似文献   

7.
数据技术的发展让厂商可追踪消费者历史购买信息并基于其显示偏好进行差别定价,即基于行为定价(behavior-based pricing, BBP).同时,随着各类市场中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激增,消费者寻求多样性行为变得越发显著.本文主要研究竞争厂商在面对寻求多样性的消费者时基于行为定价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厂商利润的影响.基于双寡头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本文研究发现,厂商均衡时的定价策略和利润水平取决于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强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当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相对较低时,厂商会采取诱导转移定价(即对老客户定高价,给新客户折扣价),使用BBP策略会降低厂商利润;否则,厂商会采取奖励忠诚定价(给老客户折扣价,对新客户定高价),使用BBP策略将提高厂商利润.本文的研究结果解释了现实中不同类型产品迥异的定价策略,也对厂商综合考虑消费行为和显示偏好以进行产品定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者策略行为与企业成本削减的双重驱动下,分别建立了质量递减型和质量递增型两种垂直差异化产品投放策略的动态博弈模型,并探讨了企业的最优策略及实施条件。研究表明,当成本削减幅度较小时,递增型策略是企业的最优选择;当产品质量差异程度有限且成本削减幅度较大时,递减型策略可以有效缓解消费者的延迟购买行为。此外,还分别考虑了混合型消费者以及成本削减的固定投资,并发现当短视型消费者和策略型消费者同时存在时,递减型策略始终是企业的最优选择。第1阶段销售收入与同时期总成本的内在关系不仅取决于固定投资成本,而且还受到产品质量差异程度、消费者策略程度以及成本削减幅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消费者策略行为,在单个厂商销售两种可替代产品情况下,建立了两周期动态定价模型.假设消费者对产品的估价是异质的,且服从均匀分布,通过相对估价系数构造两种产品不同周期内的估价函数,比较不同的消费者剩余得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还分析了只存在短视型消费者时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模型主要参数变化对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发现消费者的策略行为会减小厂商通过动态定价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需求不确定下,当消费者存在后悔时,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在需求不确定下,模型研究了后悔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然后利用动态博弈和贝叶斯更新的方法得到了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并且分析了后悔对厂商定价策略和利润的影响。最后将模型拓展到非线性需求情形下,证明了结论同样成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双寡头市场中两竞争性的企业考虑有限理性的公平偏好时的最优定价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两个竞争性的企业分别销售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与传统完全理性的企业决策不同的是,两企业在决策时考虑了经典的公平偏好因素。结论表明:当单个企业考虑公平偏好时,两个企业均会采取降价策略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此外,处于不利不公平时企业的降价幅度大于处于有利不公平时企业的降价幅度。当两个企业考虑公平偏好时,双方都会降价,且它们降价的幅度比单个企业考虑公平偏好情形时的要大。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企业的反应降价程度比低质量企业强烈,且总的降价额度与各感知参数和心理预期市场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战略顾客的等待特性,构建了考虑制造商成本削减的两阶段决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及理性预期均衡理论,得到了在价格不变、动态定价和价格承诺策略下制造商的最优定价与投资决策,分析了顾客的耐心程度对最优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顾客耐心程度的增加,在动态定价和价格承诺策略下,第一期价格的变化受到成本削减投资有效性和初始生产成本的共同影响.相对于动态定价与价格不变策略,价格承诺策略更能抑制顾客的战略等待行为,为制造商带来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投资者异质信念下可转换债券赎回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转换债券现有研究模型多建立在投资者理性范式之下,较少考虑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易造成可转换债券定价偏差,市场上所存在的众多异象如推迟(或提前)赎回至今也未能获得良好的解释.将行为金融理论引入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之中,采用投资者的后悔厌恶来表征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构建了投资者异质信念下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重点探讨了异质信念对可转换债券赎回策略的影响.理论模型及数值实验结果均表明可转换债券发行者的后悔厌恶情绪是可转换债券推迟(或提前)赎回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于消费者行为中转换成本的考虑,本文从债务有限责任效应出发, 建立一个三期决策模型,探讨当存在顾客转换成本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决策以及产品市场上的定价决策. 研究表明,转换成本对产品市场竞争具有"Bargains-then-Ripoffs"效应,而债务融资的战略性效应对该效应的实施效果却有弱化效用,企业定价策略则取决于其对二者策略的偏好和权衡.当面对高转换成本的产品市场, 企业往往会降低其事前债务融资的比例,采取财务保守行为是其理性决策.而外部市场环境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融资策略, 进而影响其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不均匀分布时企业的最小产品差异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需求集聚对企业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影响,构造了考虑消费者选择购买且消费者分布不均匀的Hotelling两阶段博弈模型,在需求充分覆盖的条件下,研究了竞争企业定价定址的策略均衡,得出激励企业采用最小差异化产品战略的若干条件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参照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内容提供商的3种定价策略:基本定价策略、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固定定价策略以及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动态定价策略。得到了最优解存在唯一性的条件,并给出了3种情况下最优价格和广告版面的显式解。数值模拟发现:初始参照价格影响最优动态定价,初始参照价格越高,最优广告版面越小,总收益越大;最优广告版面随着消费者记忆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订阅量关于参照价格的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广告对订阅量的负效应的增大而减小;动态定价下的总收益总是高于固定定价下的总收益;参照效应对于企业的收益有较大影响,当初始参照价格较高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低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但当初始参照价格较低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高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同时存在短视型和策略型消费者且策略型消费者具有失望厌恶时,零售商在两时期销售单一产品的库存决策问题.分别分析了失望厌恶水平和策略型消费者比例对零售商的库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此外,还考虑了零售商在清货期提高清货价的情形.结果表明:对于高利润产品,只有当失望厌恶水平高于临界值时,失望厌恶才能抑制消费者的策略性购买行为,提高零售商的库存和利润.对于低利润产品,只要策略型消费者具有失望厌恶,失望厌恶总是能够缓解消费者的策略性购买行为,提高零售商的库存和利润.此外,当失望厌恶水平较低且策略型消费者比例较高时,零售商提高清货价能够增加利润;当失望厌恶水平较高时,零售商提高清货价总是遭受着利润损失.算例分析发现,当失望厌恶水平为1.7至2.1时,分别对于高低利润产品,当策略型消费者比例为0.2时,零售商的利润提高百分比最高可分别达到12.5%和10.6%,而当策略型消费者比例为0.8时,零售商的利润提高百分比最高可分别达到200%和61.8%.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参照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内容提供商的3种定价策略:基本定价策略、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固定定价策略以及考虑参照效应时的动态定价策略。得到了最优解存在唯一性的条件,并给出了3种情况下最优价格和广告版面的显式解。数值模拟发现:初始参照价格影响最优动态定价,初始参照价格越高,最优广告版面越小,总收益越大;最优广告版面随着消费者记忆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订阅量关于参照价格的敏感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广告对订阅量的负效应的增大而减小;动态定价下的总收益总是高于固定定价下的总收益;参照效应对于企业的收益有较大影响,当初始参照价格较高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低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但当初始参照价格较低时,不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高于考虑参照效应时的总收益。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消费者策略行为以及柔性补货机制的条件下,基于理性预期均衡假设,研究销售商定价与订购决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零售价格承诺机制的效果,引入最终价格匹配(PM)契约实现了零售价格承诺。研究结果表明:柔性补货机制可以减轻消费者策略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零售价格承诺机制可以进一步降低不利影响的程度;PM契约的引入有效解决了销售商承诺的不可信问题,使得供应链的绩效达到零售价格承诺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考虑消费者跨渠道购物和退货行为,研究了双渠道零售商实施线上下单线下取货(buy-online and pick up-instore,BOPS)策略和跨渠道退货策略相结合的全渠道模式的条件,分析这种全渠道运营策略对企业线上线下产品定价、渠道需求等营销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消费者线上单位退货成本较高时,实施BOPS策略后会提高产品价格,增加总需求,同时有利于零售商增加收益;而当单位BOPS退货成本较小时,零售商实施BOPS后会降低产品价格,同时总需求和利润均增加.此外,全渠道BOPS策略的选择还要考虑诸如匹配率在内的产品特征.随着产品匹配率提高,实施BOPS策略会提高产品定价和总需求,也就是说,匹配率越高越有利于零售商实施BOPS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