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宫冰 《科技咨询导报》2011,(26):135-135
随着开发建设项目的逐年增多,斜坡防护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的防护措施中,植物护坡因其不仅具有边坡防护功能,还能改善生态环境,而被广泛应用。在水土保持工程中,植物护坡主要有种草护坡、造林护坡和综合护坡工程。植物护坡水文效应主要体现在植被的降雨截留、削减溅蚀、抑制地表径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生态护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砂浆生态护坡、短管式生态护坡、土工布生态护坡及绳网生态护坡等4种新的生态护坡方法,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对以上4种方法进行了面流冲刷的雨水入渗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护坡形式模拟边坡在不同坡度和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坡体土壤含水率测试试验,分析比较了这4种模拟边坡及裸露边坡的雨水入渗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护坡方法对坡面的雨水入渗影响显著,其中,绳网护坡具有增加雨水入渗和坡面土壤饱水层厚度的作用,有利于坡面的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但不利于边坡稳定;短管式护坡则使模拟边坡的雨水入渗减少,并且坡面饱水层厚度及含水率变化也不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因此短管式护坡以及与此类似的其他方法不利于雨水入渗,但更有利于边坡稳定;而水泥砂浆护坡对雨水入渗的影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笔者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对生态护坡要求越来越高。将生态护坡功能与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同等考虑,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护坡类型及材料、护坡稳定性、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系统地构建了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量化的方法及权重计算结果,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对合肥市四里河典型生态护坡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影响生态护坡质量的主要因素,可为城...  相似文献   

6.
传统护坡与生态护坡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传统的护坡工程一般以水泥、石料、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为主要建材,在设计上以力学的角度去思考边坡稳定,通常都以安全、经济为优先,忽略了生态修复,使边坡的生态功能恢复更加困难.生态防护技术的诞生顺应了人与自然共生的要求,提升了护坡工程建设的内涵.通过分析传统护坡和生态护坡的特点,对两种护坡形式进行了归纳分类,指出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提出了传统护坡向生态护坡转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水利工程中,为了保障河道或渠道的安全,经常会利用护坡来加以保护。护坡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块石护坡、混凝土护坡、混凝土与干砌石(浆砌石)相结合的护坡。  相似文献   

8.
于长海  苏彧  崔颖 《工程与建设》2007,21(5):667-668,671
文章论述了在不同阶段河道护坡形式的发展变化,并从满足护坡功能的角度、工程的费用、施工的难易程度、视觉感官效果和生态环保作用等方面比较了不同形式护坡的可行性.最后着重阐述了生态型护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而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一大课题。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认识现代生态护坡工程,以创新发展的观点,就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堤防普遍存在岸坡冲刷和浪蚀稳定两大问题,为了寻求既经济适用又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护坡形式,我们进行了堤防生态护坡试验研究,采用了5种护坡形式的试验,选择了适合于不同堤段、不同经济条件的护坡形式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论对湖区堤防生态护坡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护坡是土坝重要的组成部分,护坡的冻害是破坏水库护坡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新立城水库大坝及河岸护坡冻害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从而保证护坡的安全,对水库的效益及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姜彤  李龙飞  薛雷  黄坤  丁昊  王昊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5):15546-15553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植被护坡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边坡支护方式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针对草本和灌木护坡效果的研究较多,但有关乔木护坡效果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了较为逼真的乔木根系模型,并基于自行设计的滑坡物理模型试验平台,开展了乔木护坡效果物理模型试验,对边坡变形破坏全过程中抗滑力、坡体位移和坡体滑动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无根系护坡试验工况相比,(1)有根系护坡坡体的抗滑力峰值增大、达到峰值所用时间延长,峰后抗滑力衰减程度降低;(2)有根系护坡坡体的坡体位移,随着根系长度和布设排数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研究发现:持续增加根系长度并不能持续显著减小坡体位移,而当根系长度较大时,适当减少根系布设排数亦能达到较好的护坡效果;(3)有根系护坡坡体的滑动面积明显减小。上述认识丰富了乔木护坡效果方面的研究,对乔木护坡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薛兆锋 《科技信息》2012,(34):I0210-I0211
本文初步分析、对比了214国道多年冻土段几种地温调控措施的工作效果,结果发现遮阳板护坡、碎石护坡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冻土温度、提升冻土上限;保温路基通过大幅度减小保温板下的土体温度年较差也可以提高冻土上限减缝冻土退化速率;纵向通风措施也可以有效降低通风管周围的土体温度;硅藻土护坡措施降温效果偏差、综合对比各种措施的降温效果,本文推荐遮阳板护坡和碎石护坡作为该地区地温调控措施的首选,其次是保温路基和纵向通风管措施,最后是硅藻土护坡。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淹水区坡面进行护坡的必要性和传统护坡技法的缺陷,提出了应用生态型护坡技法——中日植生材料(一种新型生态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多孔、透水性混凝土)、卵石(自然石)等近自然界材料的组合,进行设计、护坡.国家863专项“镇江水环境处理”中的生态堤采用生态型护坡技法进行设计,通过对该技法中组成材料的分析和生态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冻融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所提出的生态护坡技法不仅能充分保证护坡工程安全性、经济性,还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谋求与生态系统的调和或共生,创造舒适的环境,而且所用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  相似文献   

15.
樊宗业 《工程与建设》2011,25(5):594-595,664
文章阐述了河道治理过程中传统护坡结构型式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并种生态护坡型式,最后提出了在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植被护坡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青海省植被护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祁连山区采用浆砌石骨架内填土和藤蔓植物护坡;青南地区宜采用草皮覆盖裸露基质的方法;在柴达木盆地可利用抗盐碱植物和防沙墙或秸秆网格法固沙护坡。  相似文献   

17.
城市堤防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的工程。本文通过生态护坡技术在小凌河汇流口堤防的应用实例,阐述了生态护坡砖的结构要素和施工方法,并与传统河道护坡方式进行比较,得出此护坡方式既满足防洪的要求,又在景观、生态等综合效果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根据瑞典圆弧法积分求解原理,结合护坡体结构特征,判断护坡体破坏模式并推导其安全系数表达式,分析台阶高度h、平台宽度d以及台阶坡面角β等对护坡体安全系数Fs的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通过护坡体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护坡体的位移变化规律以及潜在滑移面特征,并判断其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护坡体的破坏模式是以土体-块石交界面为底界面,以土体圆弧为侧界面的顺层圆弧滑动.随着护坡体台阶高度与台阶坡面角增大,其安全系数减小,最大位移量与应变量增大;随着护坡体平台宽度增大,其安全系数增大,最大位移量与应变量减小.台阶坡面角是影响护坡体安全系数与最大位移量的关键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9.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河道边坡防护主要关注边坡稳定性和行洪、排涝功能,较少考虑硬质化护坡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对城镇水系景观美化的需求。笔者在分析河道边坡发生土壤侵蚀成因及剖析生态护坡技术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坡的模式、生态`护坡设计的原则及目前主要的生态护坡材料与方法,并探讨了对不同生态功能需求的河道,应采用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边坡防护,以达到既满足河道边坡防护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又能发挥河道边坡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功能所起到的保持水土、净化水体等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平原水库土坝新型钢纤维混凝土薄壳护坡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冰盖层对新型薄壳护坡工程的作用,分析了各种工况下薄壳护坡的应力分布规律,为优化薄壳护坡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