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公诉权与辩护律师权利是公诉环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两者都是体现的一种利益关系,公诉权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而辩护律师维护的主要是当事人的利益。两种利益的相互制衡产生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从法的要求来说就是公平和正义,即既能有效打击犯罪,追求公共利益,又要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维护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2.
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是政治哲学当中的两个基本范畴,当前关于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上,而对于国家利益的研究则多集中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学科当中,较少有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对两者加以审视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frame的范畴形式推广--广义frame上引进点、素元与谱空间的概念,并且证明任意广义frame都是完备、余完备的Cartesian闭范畴.进而说明一个广义frame上全体点与该广义frame上全体素元之间存在着范畴等价的关系,此关系不同于经典frame理论中相应的--对应关系.并且讨论了广义Frame范畴与拓扑空间范畴之间的函子关系,最后,证明广义frame的谱空间是Sober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迁,利益关系呈现多元化趋势,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提出从研究政治哲学史上关于公共利益问题研究成果、从马克思唯物史观角度研究公共利益问题,及跨学科研究公共利益问题三条思维进路来分析研究公共利益问题,寻求对公共利益问题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从公共利益的定义出发,探求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尤其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融合时对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最终就公共利益的判断归纳出几点现实可行的标准,为司法的现实操作提供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6.
范畴项之间的关联度跟它们的范畴特征有关。范畴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别,从强关联度的"相同范畴项"到无关联的"无关范畴项"形成一个连续体。名名组合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跟名词表示的概念所属的范畴层次和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度有关,其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对称与不对称性体现了其跟现实世界的对称象似和不对称象似。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相容定向完备范畴的概念及在此结构下的way-below关系与连续性,讨论了相容定向完备范畴上的way-below关系的一些性质,证明了在相容连续范畴中way-below关系满足强插值性质.最后给出了相容连续范畴的一个刻画定理,即相容定向完备范畴L是相容连续的当且仅当对任意的x∈obL,↓x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宪法文本出发,通过对“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试图对何为“公共利益”以及如何衡量“公共利益”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9.
考虑Z-Quantale的表示问题. 首先, 证明任意单位Z-Quantale都同构于由其强Z-自连续映射所构成的Z-Quantale; 其次, 证明对于任意单位Z-Quantale都存在其上的一个关系Z-Quantale与其同构; 最后, 讨论单位Z-Quantale范畴与关系Z-Quantale范畴之间的关系, 证明单位Z-Quantale范畴与关系Z-Quantale范畴等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极小满的性质,讨论一个范畴A的(半)完全性与它的推出范畴Aout的(半)完全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个范畴A是(半)完全范畴当且仅当Aout也是(半)完全范畴,并将其应用到环上,得到了一个环是(半)完全的当且仅当它的推出诱导环是(半)完全的.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研究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即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六大期间的物质利益问题凸显、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系统研究,以及十七大以来对各种利益问题的具体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焦点上:利益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利益范畴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利益范畴与当代中国社会。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若干不足,即缺乏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西方利益理论的比较研究,缺乏利益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系统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利益伦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欧盟现代意义上的消费者保护法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随着全球消费者保护意识的加强,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消费者的保护。本文通过分析欧盟现代意义上消费者保护法的形成、发展、概念与体系,评析其与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辩证关系,揭示其对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情况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中一种特殊的判决方式,具有特定的内涵、适用条件以及理论依据。但由于判决的适用条件中"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的概念难以判断,在此前提下情况判决的适用可能导致公民权利遭受严重的侵害。同时由于利益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事前的行政程序、诉讼中停止执行制度以及利益衡量等多种手段来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4.
公共选择理论学派有“决策疆域”概念,笔者籍此提出“民意疆域”概念,通过公共决策中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来阐明在同样的公共决策主题上,不同的民意疆域设定方式将会得出不同的民意反映结果。要使公共决策准确反映民意,既要将所有直接利益相关公众纳人民意疆域,又要清楚把握利益集团与民意疆域的边界,使公共决策对社会利益的协调和平衡能够建立在一个坚实的信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政府治道变革的过程中,公共政策执行模式逐渐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模式转变,多元独立行为主体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与社会管理,巩固和加强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促进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引入了可行性的概念。"可行性"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既包含对可能性范畴是否符合人根本利益的价值分析,又包括对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是否具备相应条件的事实判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义利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功利之间的关系,两者谁先谁后,是任何社会结构都不可回避的首要价值问题。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义利问题,凡讨论义利关系者,都只有重义轻利的思想,没有不要利的说法。如果拂去蒙在其上的时代烟尘及偏见误解,那么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值得借鉴的理论光彩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是私权,其直接和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私益。财产私权化的扩张可能导致知识创造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势必在保护知识产权与平衡公共利益之间产生博弈。知识产权立法应着重建立相应的利益平衡机制,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达到既有利于保护私权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益平衡”成为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新话题。作与公众之间,确有利益平衡问题。而作与盗版之间,则是侵权与维权的问题。作与公众之间,在本质上是利益一致的。网上盗版为了掩盖自己侵权的真面目,总是把自己扮做公众利益的代表,以便混淆黑白、从中渔利。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有利于维持作与公众利益的平衡,有利于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概括了严复公私观的三个基本内涵:开明自营、合私以为公、群己协调;认为浓厚的近代西方色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及明清"有私"思潮的影响、当时社会环境的烙印,是严复公私观念形成的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条件.指出严复在公私观念上所进行的融合中西的探讨,不仅存在理论上的价值,也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