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与我国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桥梁抗震性能的要求相比较,当前我国大多数在役公路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的抗震能力不足问题,导致我国目前公路网中桥梁的抗震能力较弱,一旦灾害性地震发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无法满足预期抗震性能要求,开展既有桥梁抗震加固的研究迫在眉睫.为此,在分析我国既有桥梁建造年代和抗震设计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震害揭示的桥梁易损部位,从桥梁结构体系角度出发,探讨经济、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以促进我国桥梁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薄弱环节与抗震加固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在结构层次上对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进行定量分析,使其更具合理性,本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了结构薄弱环节的加固补强分析和评估体系,确定结构薄弱单元和薄弱楼层加固的合理目标及加固顺序,并评估薄弱楼层及薄弱单元加固的效果及合理性.本文的结构抗震加固评估分析方法能为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又使抗震加固更具有针对性,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杨立 《甘肃科技》2014,30(20):109-112
介绍了房屋高度、房屋层数不满足规范抗震要求的砌体结构建筑物,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加固方案以及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抗震加固设计;解决了整体性指标超限,局部纵墙墙体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的问题;用较低的加固投资,满足了建筑物后续使用年限内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也在不断提升。相当部分的既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已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实际使用要求,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文章分析了既有建筑防震减灾加固思路,研究了增强自身整体性加固法、外包加强构件加固法、增设构件加固法、替换构件加固法等传统抗震加固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技术的原理和隔震层设置的原则,最后对不同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措施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抗震加固技术,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技术具有施工便捷、对原建筑影响小、加固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工期短、工程造价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外加柱梁抗震加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介绍抗震验算方法和设计构造,并分析规范中墙体抗震能力指数验算公式的准确性,提出用PK·PM软件验算抗震加固墙体抗震性能的建模假定,介绍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桥梁震后检测加固的必要性,总结了桥梁结构的震害特征,提出了各种抗震加固方法,以尽快提高我国桥梁抗震加固的技术水平,确保公路工程各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度.  相似文献   

7.
任剑 《甘肃科技》2009,25(18):128-129,188
地震是地球上多发的地质灾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可达数百万次。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频率高,强度大且分布范围广。地震往往导致很多公路桥梁发生损坏,给抗震救灾带来巨大的困难。特别是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得桥梁科技工作者对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及通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总结桥梁抗震加固技术的现状及方法,对如何改善桥梁的抗震能力进行了论述,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以更好的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级设防标准,确保公路桥梁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路桥梁提出实用的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框架。在该框架中,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同一地震区不同抗震设防类别桥梁遭遇的地震危险性不一致的问题,建议设计基准期统一取为100 a,取超越概率分别为86%,19%,10%和4%的4级设计地震动水平;考虑桥梁震后预期将发挥的使用功能,将其抗震性能水平按正常通行、有限通行、应急通行和禁止通行等功能要求相应地划分为4个等级;抗震性能目标规定为在给定设计地震动水平下结构超过规定的抗震性能水平的条件概率,以期解决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长期没有规定预期的可靠度的问题;采用一次二阶矩法,建立基于需求-能力系数的抗震性能设计的极限状态方程,该方程同时考虑结构地震需求和抗震能力的不确定性。按照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结合设计算例演示其设计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可实际应用于公路桥梁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加固是实现其在地震时安全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早期的房屋,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低,因而需要重点进行加固改造,以提高其综合抗震防灾能力.以上海市某教学楼为例,通过对其房屋质量检测结果,以及抗震能力进行研究、分析,运用PKPM结构分析计算软件,详细介绍了框架结构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的主要内容,给出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宇  彭玮 《科技信息》2011,(3):352-352,345
桥梁作为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公共性强、维护管理困难的特点。桥梁同时又是抗震防灾、危机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是减轻地震损失、加强区域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地震中桥梁设施的损坏、倒塌所带来的影响常常超过了桥梁因改建或维修所需要的巨额财政支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