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调查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动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兽类计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6种,省级1种.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占57.6%,古北界占25.4%,广布种占17.0%.文中阐明了区内动物资源存在的主要危胁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bieti)、猞猁(Lynx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m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3.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 bieti)、猞猁(Lynx 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9日~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共采获兽类标本10余号,经鉴定和分类,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该保护区共有60种兽类,隶属8目21科4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3种,Ⅱ级11种。从区系组成看,以东洋界种为主体,共4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75%。分布型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为主,有3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58.3%,中国特有种有6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10%。此外,易危兽类有13种,濒危兽类有3种,稀有兽类有1种。分别占中国濒危动物的9.8%,2.3%和0.75%。  相似文献   

5.
于2008年7—8月对四川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2006—2008年该保护区的兽类监测资料,共调查到兽类55种,隶属6目43科.其中东洋界种类44种,古北界种类6种,广布种类5种.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兽类分别为4种和9种.多数保护兽类数量稀少.共有32种兽类为中国特产或主要分布于中国,占该区兽类种数的58.18%.凉山田鼠在保护区内有分布,为新分布纪录.  相似文献   

6.
深圳笔架山公园兽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共有兽类13种,隶属5目、9科、10属。其中食虫类2种,翼手类1重,鳞甲类1种,食肉类3种,啮齿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列入中国红皮书中的易危动物1种。7种东洋型种类,约占种类数的54%;2种古北型种类,约占15%;4种广布型种类,约占31%。分析了笔架山兽类生态分布的3种类群,进行了资源评价,从生态功能、水资源、物种多样性等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2年5—7月对广东和平县黄石坳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6目15科31种,东洋型21种占67.7%;南中国型5种占16.1%;古北型3种占9.7%;季风型和喜马拉雅山型各1种占3.2%.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Ⅱ级保护动物5种;三有动物10种,说明该地区物种珍稀程度较高.翼手类共记录到12种,占所有物种总数的38.7%;啮齿类只有3种,占种数的9.6%,可能与捕获的季节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结果表明 ,柞水县境内共分布兽类 5 3种 ,隶属 6目、2 0科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种 .从兽类区系成分看 ,柞水县古北界种类有14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2 6.42 % ;东洋界种类 2 6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49.0 6% ;广布种等 13种 ,占全县兽类总数的 2 4.5 3 % .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动态,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七姊妹山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共投放红外相机30台,设置42个位点,相机累计工作日2 613 d,共获得有效照片715张。通过对红外相机照片的处理分析,共发现42种野生动物,其中兽类19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物种的32.8%;鸟类2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物种数的10.2%。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等)。监测记录到多种珍稀兽类与鸟类,表明红外相机对夜行性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监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横跨秦岭南北,是我国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地区.省内共有野生兽类14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7种和16种,以羚牛、斑羚、青鼬等资源较丰富;省地方重点保护兽类有 12种,以猪獾、小麂、毛冠鹿和狍资源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阐述了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种类和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兽类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地区鸟类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对海拉尔地区的鸟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全年共记录到鸟类100种,隶属于15目34科,其中留鸟24种,夏候鸟50种,冬候鸟2种,旅鸟24种;繁殖鸟(留鸟和夏候鸟)中北方型种类有67种,占繁殖鸟总数的90.54%.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13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同时反映出东北区与蒙新区成分相互渗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01年至2003年笔对湖北省黄石地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81种,隶属16目35科。其中古北界鸟类19种(23.46%),东洋界鸟类32种(39.51%),广布型鸟类24种(29.63%),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野生鸟类在本地区繁殖的有35种(古北种7种,东洋种18种,广布种10种),非繁殖鸟25种(冬候鸟11种,夏候鸟14种)。雀形目鸟占野生鸟类种总数60%。根据植被和鸟类的分布将栖息地划分为水域、灌丛、乔木、草地、街道居民区、高空6种类型。本地区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鸟类11种。并对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笔者1997年以来在贵阳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资源调查,获得陆生贝类标本一批。经初步鉴定得59种,分隶于14科35属,其中有4新种(已另文报道),即贵阳弯螺Sinoeenea guiyangensis Luo et Chen,1998;水田坝贝喇叭螺Boysidia(Bensonella)shuitianbaensis Luo et Chen,1998;贵阳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guiyangensis Luo etChen,1998和黄果树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huangguoshuensis Luo et Chen,2000。对贵阳地区陆生贝类种类的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甘肃祁连山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5-1987、1992-1994年间对甘肃祁连山的鸟类进行了专项调查,经事理鉴定出128种另11亚种。本地区文献有记录但未能采到的鸟类计有54种另6亚种。据此,本地区鸟类总计182种另17亚种,隶属于14日33科104属。在鸟类总数中已确定的繁殖鸟有155种,其中属古北界有113种,占繁殖鸟类总数的72.9%;属东洋界的仅2种,占1.3%;两界兼有40种,占25.8%。显然古北界种类占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至8月,对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8目26科61种.其中,东洋界种37种,古北界种15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兽类18种;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林区蚤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2009年7月~2011年12月对河南省万宝山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4种,隶属16目、39科,其中雀形目鸟类57种,占鸟种总数的46.0%;留鸟37种,占总种数的29.8%;夏候鸟29种,占总种数的23.4%;冬候鸟25种,占20.2%;旅鸟33种,占26.6%.在本地区繁殖的66种鸟类中,古北界鸟类21种,占总数的31.8%;东洋界鸟类13种,占总数的19.7%;广布种32种,占总数的48.5%.国家I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19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鸟类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