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3年11月9日~18日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共采获兽类标本10余号,经鉴定和分类,加上原有资料的记载,该保护区共有60种兽类,隶属8目21科4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3种,Ⅱ级11种。从区系组成看,以东洋界种为主体,共4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75%。分布型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为主,有35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58.3%,中国特有种有6种,占保护区兽类种数的10%。此外,易危兽类有13种,濒危兽类有3种,稀有兽类有1种。分别占中国濒危动物的9.8%,2.3%和0.75%。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横跨秦岭南北,是我国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地区.省内共有野生兽类14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7种和16种,以羚牛、斑羚、青鼬等资源较丰富;省地方重点保护兽类有 12种,以猪獾、小麂、毛冠鹿和狍资源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阐述了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种类和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兽类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 bieti)、猞猁(Lynx 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4.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bieti)、猞猁(Lynx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m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动态,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七姊妹山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共投放红外相机30台,设置42个位点,相机累计工作日2 613 d,共获得有效照片715张。通过对红外相机照片的处理分析,共发现42种野生动物,其中兽类19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物种的32.8%;鸟类2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物种数的10.2%。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等)。监测记录到多种珍稀兽类与鸟类,表明红外相机对夜行性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监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至8月,对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8目26科61种.其中,东洋界种37种,古北界种15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兽类18种;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9-2002年对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7目69科354种,其中鱼类2目4科32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4科14种,鸟类15目43科266种,兽类6目15科3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是辽西地区野生动物分布上的高密度区.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至11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动物资源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对该区珍稀动物资源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珍稀兽类26种.珍稀鸟类29种.这些珍稀动物列为国家Ⅰ类重点保护动物13种.国家Ⅱ类重点保护动物42种;列为CITES附录Ⅰ有14种,附录Ⅱ有11种.  相似文献   

9.
于2010年6月-7月和2011年3-8月对德钦县陆生脊椎动物进行了数次野外调查,调查地点分布于拖顶乡、霞若乡、奔子栏镇、燕门乡、云岭乡、升平镇、佛山乡和羊拉乡8个乡镇。调查共记录89种兽类,隶属8目、23科、59属。其中东洋种占全部兽类种数的66.29%,古北种占13.48%,广布种占20.22%.德钦县境内分布的兽类中有各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22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兽类6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4种,云南省省级保护兽类有2种。列入CITTES附录的物种25种。  相似文献   

10.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和结合前人资料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药用兽类54种,分属8目20科44属。这些药用兽类列为CITES附录Ⅰ有5种,附录Ⅱ有8种,附录Ⅲ有3种;列为国家I类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国家Ⅱ类重点保护动物11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虻类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摸清该地区虻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孳生环境,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制作标本和鉴定虻种,并对我院馆藏标本进行整理,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录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虻科3属12种,分别隶属于斑虻属(2种)、黄虻属(1种)和虻属(9种)。结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好的虻类孳生和血源条件,具有虻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该地区优势种是华广虻。  相似文献   

12.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吕梁山脉中段.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共有木本植物175种(含变种),隶属于36科72属,其中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34科66属168种.单种科、寡种科、单种属和寡种属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占比例较大.木本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和温带分布的科数,分别占总科数的27.78%、33.33%和33.33%.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51属,占总属数的75.00%,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种居首位,其中华北落叶松、黄刺玫、油松等为该区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科属种的特有现象不平衡,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特有种分别为2属、79种.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九岭山脉与幕阜山脉的腹地,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了进一步掌握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保护区运用公里网格法共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红外相机累计观测到25 42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9 802张,记录到兽类5目9科12种,鸟类6目14科4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在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5的物种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RAI=10.12)、野猪(Sus scrofa,RAI=2.28)、鼬獾(Melogale moschata,RAI=0.92)、猕猴(Macaca mulatta,RAI=0.91)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RAI=0.84); 在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5的物种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RAI=18.57)、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RAI=0.55)、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RAI=0.42)、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RAI=0.26)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RAI=0.17).此次调查新增保护区鸟类记录12种.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对九岭山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地栖野生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的进一步调查,为该保护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和管理策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2011年12月对河南省万宝山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4种,隶属16目、39科,其中雀形目鸟类57种,占鸟种总数的46.0%;留鸟37种,占总种数的29.8%;夏候鸟29种,占总种数的23.4%;冬候鸟25种,占20.2%;旅鸟33种,占26.6%.在本地区繁殖的66种鸟类中,古北界鸟类21种,占总数的31.8%;东洋界鸟类13种,占总数的19.7%;广布种32种,占总数的48.5%.国家I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19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鸟类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调查牛背梁保护区的兽类动物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兽类计有6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6种,省级1种.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占57.6%,古北界占25.4%,广布种占17.0%.文中阐明了区内动物资源存在的主要危胁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2年~2006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发现3种保护区新记录: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福建掌突蟾(Leptolalax liui).保护区现有两栖类29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种为主,占总数的89.66%,其次是广布种,占总数的10.34%,无古北界种.生态类型复杂,共有5种类型.结果表明当地两栖动物多样性丰富.本文最后对保护区两栖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类型、现状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座谈、访问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鼠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鼠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三江源地区共分布有啮齿动物31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黑唇鼠兔和高原鼢鼠;三江源地区鼠害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其次与全球气温变化、天敌的减少、不当灭鼠方式等因素有关.采取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生态管理措施是进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治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