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北朝时期旱灾发生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旱灾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和集中性,夏旱最多且季节连旱现象比较多见;在地区分布上,各地大都发生过旱灾并具有相对高发区,且旱灾往往跨州连郡,涉及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灾情数据库中的统计资料,重建了1961—201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旱灾时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我国的干旱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干旱的时间分布存在几个明显的高值区和低值区,旱灾严重年份大多分布在高值区内,旱灾较轻年份大多分布在低值区内.对旱灾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旱灾的空间格局存在东西分异,且以东部型为主.旱灾在不同省(市、区)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等省份的旱情比较严重.另外,中国各区域旱灾的季节分布差异也很大,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多发生春、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夏、秋旱,华南和西南地区多发生冬春连旱,青藏高原地区的干旱主要发生在5—7月和10月.  相似文献   

3.
旱涝灾害是陕西省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对区域防汛、抗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西省1470—2012年的旱涝灾害史料,结合累积距平法、滑动平均法、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对其旱涝灾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43年来,陕北发生旱灾最频繁,陕南发生涝灾最频繁,关中发生极旱最频繁,且整个区域持续涝灾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旱灾。区域旱涝等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在近30年的时间尺度上,陕北处于偏旱期,关中、陕南处于偏涝期。  相似文献   

4.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50-1949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对该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共发生干旱灾害56次,平均1.78年1次,其中以1920—1934年干旱灾害为最频繁.该地区以中度旱灾为主,发生次数占旱灾总数的57.1%,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分别占旱灾总数的10.7%和8.9%.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旱灾发生的自然背景.关中地区特大旱灾和大旱灾一般是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以上造成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分配不均造成的,有时伴随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象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通过分析,总结出重庆市气象灾害虽然类型多,但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雾害也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重点分析、阐述了重庆市旱灾及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形成机制,以掌握重庆市旱灾、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分布规律,为有关部门在制定制旱防洪措施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渭河流域20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气象数据,计算该流域多重时间尺度的SPEI值,分析SPEI在该流域的应用情况,同时基于SPEI分析渭河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SPEI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干旱日趋严重。其中,春秋干旱有明显加重的趋势,夏旱及冬旱无明显变化。就总体分布而言,干旱主要发生在西北部,其中轻旱、中旱、重旱大部分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相反,受1995年及1997年历史特大旱灾事件影响,特旱主体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明代末年的崇祯时期是浙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史料分析表明,①崇祯年间浙江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崇祯中后期为浙江省的旱灾高发期;②水旱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旱灾和水灾的分布与地貌类型密切相关,山区、丘陵多旱灾,平原多水灾;③与同时期北方旱灾相比,浙江旱灾具有滞后现象,反映灾害与气候变化类似具有穿时性.  相似文献   

8.
准确掌握旱灾时空演变规律对旱灾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OF对标准化降雨指数(SPI)做正交分析,得到松辽流域一年四季旱灾时间分布规律;同时,利用GIS技术与小波分析对松辽流域一年四季旱灾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表现为划分出三个震荡比较明显的时期;(2)从空间上春季旱灾具有东西向变化特征,东部与西部存在差异;夏季旱灾具有西南向东北走向,并且该特征的变化具有明显的6~12增减周期;秋季旱灾具有南北分异性,该分布差异强弱在1990年之前具有明显的4~8年周期震荡变化,1990年之后强弱变化周期不明显;冬季旱灾具有西北向东南的分异性,该分布差异强弱在1990年之前具有明显的6~10年周期震荡变化,1990年之后强弱变化周期变为2~6年,整体长期趋势为缓慢减弱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旱灾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以洪涝、干旱为代表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由此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探讨现代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十分重要.中世纪暖期(900-1300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气候温暖期,研究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可为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豫北地区为例,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统计了研究区中世纪暖期旱灾的强度等级与时间变化特征,并对中世纪暖期旱灾发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在901-1300年的400年间,共发生旱灾116次,平均每3.45年发生一次;其中以1级普通旱灾为主,共计发生11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5.7%;2级大旱灾仅发生5次,占旱灾总次数的4.3%;没有3级特大旱灾发生.在季节分布上,豫北地区该时期发生的旱灾多集中在夏季和春季,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生次数最少.从整体来看,前期(901-1020年)旱灾发生具有较频繁的波动变化;中期(1021-1200年)旱灾前段发生次数较多,后段发生次数减少;后期(1201-1300年)豫北地区旱灾发生次数同样先增后降,但在末期又有所增加.旱灾的这一整体发生情况与该区气候的波动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关中地区旱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关中地区渭南杨刘村、西安肖家村和宝鸡九龙泉3个观测站20世纪50-70年代气温、降水资料和90年代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旱涝灾害的类型、发生规律及其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旱、春夏连旱、秋旱、夏涝、夏秋涝是关中地区主要的旱涝灾害类型;旱灾的发生具有10年左右的周期,涝灾的发生具有5年左右的周期;50-70年代关中地区涝灾偏多,气温偏低;冬季偏寒常易出现来年夏旱,冬季偏暖常易出现来年夏涝;90年代的旱灾增多,尤以秋旱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旱涝灾害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明代以来有关资料研究,河北省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旱灾重于涝灾,旱灾是影响该省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旱涝灾害的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加剧了灾害的严重程度。为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79—2012年土壤湿度、地表平均温度、土壤蒸散量、土壤类型格点数据构建骤旱(flash drought, FD)指数,分析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骤旱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不同土壤类型对骤旱响应规律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季风区骤旱次数与时间总体呈“南少北多”格局,气温变化是影响骤旱发生的主导性因素;东北部与中部发生的骤旱时间和频率最高.2)年际骤旱次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区域内骤旱年平均发生总次数为40~50次,总时间为520~670 d,最大发生次数为56次,发生频率>0.04.从平均时间上看,淋溶土、初育土、人为土和铁铝土对骤旱的响应最为强烈.3)不同土壤类型骤旱年际变化分为2类,第1类分布在北部地区,在夏季达到高峰,春秋季几乎不发生;第2类分布在南部地区,在夏季达到高峰,且伴随着春秋季小高峰.   相似文献   

13.
干旱过程系统与干旱指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讨论干旱过程系统、干旱指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用干燥度,旱迷指数和干旱度研究旱灾,建立了旱灾测防系统,及其结构框架,并提出了用旱灾测防系统减消旱灾的一般程序。  相似文献   

14.
北朝时期北方地区虫灾种类较多,以蝗灾为主要类型;虫灾发生的季节性明显,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在地区分布上,北方大多数地区都发生过蝗灾,今河北、河南、甘肃为相对高发区;而虸蚄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今山东、河北为相对高发区;虫灾和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石河子垦区自然灾害资料的整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自然灾害的种类、等级、发生频次等特征。结果表明:冰雹、霜冻低温冷害、旱灾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3种灾害均以轻度为主。旱灾多发生在春、夏季或春夏连旱,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6~8月,霜冻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9~12月和4~5月。20世纪80年代是3种自然灾害群发的阶段。该区自然灾害的特征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等有密切的关系。兴修农田水利、营建防护林、通过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作业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入夏以来气候变得异常,降雨减少,分布时空不均,干旱持续时间长,持续40多天的高温伏旱天气,导致全国范围内不同程度遭受旱灾的侵袭,大片大片的农作物因缺水而减产甚至绝收。其主要因素是天气长期高温干旱,但其中也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望着干裂的大地,枯萎的秧苗,广大的农民朋友欲哭无泪,而作为农口部门的水利工作者,在沉痛叹息的时候,更应该的是深深的思考,当旱灾来临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容应对,轻松避旱呢?当旱灾来临时,大片大片的农作物为什么就不能够在烈日下也生机盎然的生长呢?这其中最为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的问题。本文作者带着这样的问题,以水利人的职业习惯,从"水"入手,从根本上去寻求避旱的措施,力图解决旱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GIS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基于连续时间序列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对江苏省清代时期的干湿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取了干湿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聚类分析,计算涝旱权重比值,得知不同年代,涝旱权重比值不同。且两类中不仅同时存在较大值或者较小值的一致特征,也同时存在第一类较大值而第二类较小值,或者相反的特征。不同的涝旱权重比值反映干湿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这对于了解江苏省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GIS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基于连续时间序列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对江苏省清代时期的干湿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取了干湿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聚类分析,计算涝旱权重比值,得知不同年代,涝旱权重比值不同;且两类中不仅同时存在较大值或者较小值的一致特征,也同时存在第一类较大值而第二类较小值,或者相反的特征。不同的涝旱权重比值反映干湿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这对于了解江苏省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查阅明清及民国时期曲阜的地方志和有关史料,复原了1470-1990年曲阜地区旱涝等级序列并进行了时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曲阜地区1470-1990年旱灾平均每10年发生3次,严重旱灾每13.6年一遇;涝灾每5年一遇,严重涝灾每15年一遇.(2)在有明确发生时间的旱涝灾害记载中,78.6%旱灾发生在春夏,极少冬旱记载;94%涝灾出现在夏秋,极少冬季水涝记载,无明确春季水灾或涝灾记载.(3)近52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数呈现出波动性变化,约在1662年、1764年、1874年附近发生转折;通过小波分析发现,干湿波动存在4年、16年、60年3种时间尺度周期.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的等级划分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河南省共发生轻度旱灾115次、中度旱灾86次、重度旱灾7次,特大旱灾29次;(2)在时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同时与"小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在空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对探索未来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