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康帅 《科技信息》2013,(14):177-177
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激励一代人"为奥运口号的开幕式圆满落幕,伦敦以其与历届奥运会不同的方式点燃圣火,随后以唱诗班响彻英伦三岛的中世纪人文环境为契机,向世人呈现出大不列颠王国的文化和历史,并展示了英国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单元文化,乡村田园情结、工业时代、经典文学、电影文化、流行音乐等充满现代英伦气息的文化元素,同时把自己的民族文化细腻地糅和到奥林匹克盛会里,这些创意理念给了我们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郑翔 《世界博览》2008,(18):19-19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张弛有道。在被问到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有何评价时,音乐人小柯用了两个词——很好、合适。虽然是一个音乐创作人。但是观看开幕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老百姓.第一感觉告诉你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3.
顾晓鸣 《世界博览》2008,(18):20-23
在人类文化及其媒介表现的壮观态势中,我们来检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张艺谋的电影经验之间的关系。由电影导演出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注定了后悉尼、尤其后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全新风格。"鸟巢"的视角和体形,当下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诉求,中国体育事业已达到的规模和高度.与张艺谋大片追求和经验,尤其与《英雄》以来所谓"视觉盛宴"的大片制作和"XX映象"的实景特大型演出的现场装置和表演.达成一种交互呼应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声音     
《科技潮》2008,(9)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并表达了中国文明与各国文明融合的愿望。通过奥运会,各国人民了解了一个古老的中国和一个现代的中国。"华人科学家张信刚表示,北京奥运会是不同文明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总导演丹尼·博伊尔向全世界呈现了一台惊喜纷呈的晚会、其中的惊喜之一是向英国国家医疗系统(NHS)致敬,这是很感人的、对许多转播开幕式的解说员来说这是需要加以阐述的东西.因为也许对外人来说,NHS的意义并没有那么重大。  相似文献   

6.
北京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展现出两国不同的文化。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呈现了集体主义,统一性和严肃性的汉民族特征;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则是个人主义,多样性和幽默感的表达。这些文化差异存在着历史和经济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概念于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被首次正式提出,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还对其进行定义,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相似文献   

8.
北京申奥时有一个庄严的许诺,要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成功的奥运会。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一个最成功的开幕式至关重要。在这个全世界数亿双眼睛紧紧盯着的舞台上,我们将怎样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中国?我们将怎样体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我们将如何利用奥运会的十六天赛程,特别是短短的一个开幕式,向世界奉献一个五千年的印记,一个永不磨灭的经典回忆?  相似文献   

9.
伦敦奥运会于8月13日闭幕,之后伦敦奥组委忙起了奥运物品和奥运临时场馆的"清仓大处理",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临时扮演起"促销员"的角色,向将举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巴西积极兜售。鲍里斯·约翰逊第一次与奥运会"结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上,约翰逊金黄色的长发乱成一团,衣扣不整,手插腰包,走姿懒散。这样的英国市长形象,大挫中国人对西方绅士的认知,纷纷骂其"不尊重"中国。英国人也有附和者:"像一个衣冠不整的酒鬼"、"需要一个形象顾问"、之后运临时长鲍里"的  相似文献   

10.
孙春萌 《科技信息》2009,(15):129-130
仪式音乐是奥运会仪式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颁奖仪式音乐的成功运用为出发点,剖析奥运会仪式音乐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探究奥运会仪式中音乐文化与体育的完美融合及开幕式音乐多元文化的后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08,(16):11-11
“记得在四年前,雅典奥运会在开幕前一周。国际奥委会甚至还在担忧奥运会的场馆问题。而北京奥运会场馆却提前一年就可以进行测试赛了。这使国际奥委会非常满意。北京奥组委的组织工作没有让我们担心的地方。我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将会是最完美的奥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将会是最成功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12.
正投入紧缩、就业不利、转播费下降英国希望能用奥运拯救经济,但最终成效如何,就算等到奥运会闭幕也很难拿出一本明细账。对于伦敦而言,2012年奥运会已经是这里第3次承办奥运会了。但和1908年和1948年相比,201 2年却是英国人第一次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举办这样的国际体育盛事。英国人热爱体育,对"伦敦版"奥运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而对于英国当局的策划安排,好则喜,劣则骂。伴随着7月奥林匹亚圣火一步步被火炬手们传递接近伦敦斯特拉福德主体育场,全国人的心绪都被卷进了今夏的五环文化热潮。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的开幕式文艺演出遵循"简约、特色、创意、精彩、回归体育"的理念,完全以吉林省省属高校为创作团队,以一种"精巧"、"新奇"的创作方式实现了创举和超越,成功引领大型赛会开幕式的新风向。分析其主要特色,可为我国今后的大型体育赛事开幕演出提供新的运作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4.
袁利宏 《世界知识》2012,(21):60-61
看足球时,人们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英国作为一个国家,在国际足联中却有四个席位——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在足球盛事世界杯比赛中,这同出一国的四支球队不但互不相干,而且彼此竞争甚至相互敌对.而在奥运会足球赛中,由于国际奥委会规定参赛国只能派一支球队代表参赛,从1960年以来却从未有一支"英国国奥队"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因为四个足总都认为,共同组队参加奥运会,会使它们各自丧失独立性.今年伦敦奥运会,英国作为东道主自动获得足球参赛资格,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方还是不同意联合组队,仅仅表示不反对各自球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这让人不禁要问:现代足球诞生于英国,在英国成长壮大,并由英国人在大英帝国的扩张中传播到全世界,但为什么英国本土的四个球队却如此扦格、在乎各自的独立性,居然在本国举办的奥运会上也难以联合组建一支"英国国奥队"?  相似文献   

15.
杨芳 《世界知识》2012,(5):60-61
首相卡梅伦在新年祝辞中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将给英国提供舞台,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一年,英国看着世界,世界看着英国。"2012年,对于英国来说,可谓是个大年。1月2日,首相卡梅伦在新年祝辞中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将给英国提供舞台,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一年,英国看着世界,世界看着英国。"卡梅伦说:"我们必须加油!"彰显联合政府办好伦敦奥运的决心,更凸现其对于成功奥运的期盼。的确,无论是对低迷的英国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3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开幕。受疫情影响,今年出席开幕式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大大减少,本届奥运会大部分比赛也都以"无观众"模式举行。据统计,共有约11000名选手参加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777人,是中国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回顾本届奥运会举办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13年9月,日本东京赢得2020奥运会的主办权,日本各界对此寄予厚望。当时,成功申办奥运被视为"安倍经济学"的"第四支箭",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呈现是一次极其成功的民族形象国际传播,体现了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创意,也完美地传达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中国元素隐喻着大国崛起的自信与自豪,古老神话诠释美好祝愿的祈福,四大发明彰显民族贡献的卓越与不朽,艺术瑰宝呈现民族艺术的传统与浪漫,求同存异弘扬民族气魄的开放与大度,高低互助承载民族精神的团结与向心。  相似文献   

18.
简兮 《世界博览》2008,(18):24-2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次天下盛会,她具有当代中国改革开放鲜明的时代印记,同时也深深烙印着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经验:实景山水晚会导演甲丁在谈开幕式艺术风格时说:"这个演出,一看就是出自电影导演之手。"张艺谋是电影导演不假,但除了电影,张艺谋已经涉及了演出,19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执导了  相似文献   

19.
在全民皆网的时代,互联网以其前所未有的强大功能,成为营销活动的重要媒介,对营销创新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并深深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奥运会作为最高端的体育盛会和参赛人数最多的体育赛事,蕴含巨大商机。进行奥运营销,既能提升企业形象,又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售业绩。而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奥运会的重头戏,其营销价值不言而喻。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这一利器,充分结合奥运会开幕式这一热点,进行营销扩大影响力。该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奥运会开幕式的互联网营销价值,并给出实施建议,希望对企业有借鉴意。  相似文献   

20.
犁石刚 《青年科学》2008,(10):37-37
"缶",这个字恐怕很多人看着眼生。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这个古老的乐器大放异彩,着实把全世界震慑了一把。也难怪,"缶"这种东西作为实用乐器已经失传很久了,不过它确实是中国最古老的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