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主要评价刘盛佳编著《地理学思想史》,介绍中国对地理学发展所作的贡献,近现代中国地理学的发展状况,评述地理学发展过程的时期划分,以及现代地理学的构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专著众多,《饮冰室文集》为其著名的代表作。他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变法思想、立法思想和法史学与法理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梁启超在不同阶段思想的体现。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法制近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近现代史中不能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学科是我校最早创办的学科之一。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国璋、聂树人、刘胤汉等先生曾先后在本学科任教。其中黄国璋先生是我国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我校地理系创建人,解放后任新中国地理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为我国国防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聂树人先生为我国著名的区域地理学专家,也是我国医学地理学开拓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堡(A.Humboldt1769─—1859)的《宇宙》和李特尔(C·Ritterl779——1859)的《地球学》两部划时代的巨著的出版标志着近代地理学的诞生。中国的近代地理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张相文及其领导的中国地学会,其标志为张相文《地文学》一书的出版。文章还对邹代钧、张相文和竺可桢对地理学的贡献作了比较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利用近代西方出现的重要学说文化地理学的方法来进行学术史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一方法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或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变化;二是直接运用这一方法来考察和分析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在地域上的特点并以此进行学术分类。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关于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对中国法制史的贡献问题,有开山鼻祖说、学科设置贡献说、副产品说等几种说法。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如:1.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对象应设定为历朝历代法制的整体;2.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应注重跨学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3.注重中国法制史学科功能的发挥和实现;4.法史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须经历理论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地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江先生早年留学英国,他是西方近代地理学传入中国的桥梁,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章鸿钊、翁文灏等人一起,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是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特别是他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们国情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体系。在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建设中曾经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采采  王新民 《少儿科技》2008,(11):23-24
1、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他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更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称赞为"当代地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还是中国"申遗"第一人,为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不仅贬斥方苞的文学家、理学家身份,还极为鄙视其人品。梁启超的指斥虽有一定依据,但更多的则是自己的主观之见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因此要批判地对待梁启超的评价,还方苞应有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胡适、沈有鼎等人通过研究西方逻辑,并用来比较研究墨家逻辑,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会到,现代逻辑工具对于我们今天的墨家逻辑研究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承接着深厚伦理文化基础的义利观在近代的衍化 ,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传统思想向近代思想的转折进程。它以传统的经世致用为先导 ,以中体西用为铺垫 ,终于在十九世纪末的维新思潮中形成高潮。其中 ,梁启超基于西方自由权利思想而演化出来的具有全新意义的义利观和严复依据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经济学说而提出了“义利合”及“开明自营”思想尤其具有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在广泛接受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说,梁启超的“新民说”对儒学传统既有所继承又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创新观念,即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代社会,最典型的学术现象就是西学东渐。20世纪初,梁启超首先引进了西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后经由鲁迅等人的进一步充实,浪漫这一术语最终得以确立,同时也完成了西方浪漫主义中国化的前期历程。这就是中国化了的文学思潮,它与中国诗歌的主情传统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在梁启超,“趣味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或美育。梁启超强调“拿趣味当日的”与“拿趣味当手段”的不同,提出只有以“趣味”或“美”为目的,才是抓住了趣味教育即美育的本质。这对于当前我国的美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泛美育的倾向,有着直接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趣味”在梁启超那里,被境界化了,其意涵超出了具体的感性嗜好的层面,是一种超越忧患疑惧而对整个生活保持乐观态度的深厚稳定的心境,梁启超以“仁者不忧”来表述,其精神特征是“无入而不自得”。作为境界的趣味,是人心主动的营构,生成于自心对人生活动的成败之忧和得失之忧的透解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学东渐的加强,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化,导致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纷至沓来。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思想界介绍西方文化的大宗。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古希腊罗马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评述;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法律的评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比较。其中,希腊文化是被评述的主流,而粱启超先生则为评述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维新派在日本创办的重要报刊。许多维新派出于对清政府顽固势力镇压戊戌变法的痛恨,在《清议报》上积极宣传西方的自由思想,如天赋自由、政治自由等,攻击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专制主义。然而,维新派内部对自由的认识并不一致,康有为多次对梁启超等人对西方自由思想宣传的激进性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