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船舶主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模糊控制器,采用的控制规则是当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设定值比实测值大得多时,并且设定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最大速度继续增长,则必须以最大的相反作用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2.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车用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功率,而又不至于增大其散热器的尺寸,有利于车辆动力舱的布置,趋向于采用高温冷却发动机的气缸和燃烧室组件的技术。在高温冷却下,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从80~90℃提高到120℃。这样可以减少冷却水所传走的热量,达到适当控制其冷却水散热器的尺寸的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高温冷却柴油机在整机温度和环境温度提高之后,柴油机燃料密度和可压缩性的变化对燃油喷射和雾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MARPOL73/78公约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对船舶柴油机氮氧化物(NOx)的排放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已有高达全球商船总吨位的81.88%的缔约国通过了该附则及其后续修正案。船舶柴油机的NOx排放控制措施有机内控制和机外控制两种。机内控制包括了气缸直接喷水(DWI)、增压空气加湿等措施。机外控制则是指是在机内控制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排放量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应用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相似文献   

4.
根据低速柴油机的输出功率采用变冷却水流量的方法,对气缸套进行冷却可有效地控制气缸套内表面的温度,从而改善低速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因此,对缸套冷却水出口温度的控制提出了采用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相互配合的复合控制。计算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自动变进、排气及供油正时系统的仿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一种旨在改善高速高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自动变进、排气及供油正时(AVIEIT)的新型增压系统.对12V150柴油机采用AVIEIT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速大扭矩工况点的气缸充量有明显提高.对D6114柴油机的原高速工况放气系统改用AVIEIT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标定工况时有效油耗率可以降低5~6g/(kW·h),而最大扭矩工况点的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完全可以替代放气系统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气缸是实现柴油机工作的主要组成部件,是柴油燃烧做功的地方,是实现柴油机正常旋转的主要部件之一。而柴油机气缸中主要的构件——柴油机气缸盖不但结构复杂,而且其长期处在一个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受力情况也在随时发生变化。在柴油机工作时受到高温高压气体的强烈冲击,而且伴随着冷却水的局部降温,极易出现气缸盖冷热不均的情况,也是一个柴油机气缸中较易损坏的零件,造成气缸盖渗漏缺陷现象。  相似文献   

7.
利用BP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FNN)所能执行的控制规则进行自校正,使应用到工业过程的模糊控制器的性能得到改进.仿真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方法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能够显著地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具有比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石灰回转窑煅烧带温度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D-FNN)的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建立石灰回转窑煅烧带温度的非线性预测模型,通过输出温度的预测值,引入输出反馈与偏差来校正预测误差,建立偏差与控制量的控制性能指标,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滚动优化得到系统最优控制量。对控制方法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温度预测误差在±10℃之内,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提出的预测控制方法能使输出煅烧带温度快速稳定地跟踪设定值的变化,同时在系统输出有扰动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跟踪设定值。控制量的平均单步滚动优化需0.31 s,可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船舶主柴油机缸套冷却水温度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船舶柴油机中央冷却系统高温淡水(缸套冷却水)冷却回路的动态热力学模型,并将柴油机功率模糊控制信号引入到高温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通过预先调节三通阀的开度,达到降低冷却水温度动态偏差,快速调节冷却水温度的目的.应用Matlab软件对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功率信号模糊预调节与水温Smith PID调节的智能控制方法,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物制气-柴油发动机放热规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产生可燃生物制气,作为以柴油引燃的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双燃料发动机由一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改装而成,生物制气通过发动机进气管,在进气过程中被吸入气缸.实测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气缸压力,根据气缸压力计算放热规律并分析转速、负荷及供油提前角对它的影响.负荷增大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始点提前,最大燃烧放热率增高,最高燃烧温度升高,后燃加重;转速增大时,燃烧推迟;供油提前角增大时,最大放热率降低,对应相位提前,后燃减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磁流变液风扇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测控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大偏差饱和分段控制及小偏差模糊控制的组合控制策略,给出了模糊控制器的详细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冷却水温度的控制精度,提高发动机输出效率,也实现了节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连铸生产过程中某些钢种钢水成分波动较大,导致采用传统参数配水模型控制时铸坯表面温度波动较大,尤其是矫直点处铸坯温度很难控制在一个合理稳定范围内的问题,笔者在参数配水控制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钢水成分变化对液、固相线温度及凝固区间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固相线温差补偿的连铸二冷控制模型。计算了参数配水控制模型和新提出的二冷控制模型在钢水成分发生波动情况下铸坯的温度场,并对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连铸二冷控制模型,在钢水成分发生波动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控制矫直点处铸坯的表面温度,进而保证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13.
潘清红 《科技信息》2013,(17):399-400
分析认为,大板坯坯宽的控制与拉速、二冷水流量、结晶器倒锥度的设定、钢水过热度、冷却水温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全面深入的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使大板坯坯宽控制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板坯定尺合格率达到了98.92%,提高了钢板的轧制成材率。  相似文献   

14.
以中厚板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系统的实测温度处理方法为研究对象,建立具有一定容错性的实测温度滤波处理方法,消除跟踪误差、测量误差等对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测温度进行曲线拟合,控制模型以拟合结果作为衡量钢板纵向冷却均匀性判据,并进行相应的冷却规程设定和自学习计算.建立钢板纵向分样本控制的温度处理方法,利用线性插值计算获得钢板纵向各个样本的温度值,从而满足系统进行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高精度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产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该间歇反应主产物产率最大化问题,进而得到反应温度优化曲线。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了反应器冷却水控制温度阶段的预测模型,采用非线性预测控制,并引入了模型误差项,增强了控制方法的鲁棒性和间歇过程的抗干扰性能。利用 Lyapunov 原理对该预测控制算法做了稳定性分析,确定了系统稳定条件下的参数的取值范围。同时编制控制程序在多功能过程及控制实验装置(MPCE)装置上实现了算法的控制,并与以升温速率为基准的特殊PID调节器的控制结果比较,结果证明了基于RBF神经网络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的传热,采用厚度方向的有限元差分温度模型,替换原温度设定系统中计算误差较大的指数模型.同时,采用可加性法则建立空冷区和水冷区相变率和潜热计算模型,构建了以相变潜热为内热源的层流冷却厚度分布温度模型.在高精度的新温度设定系统基础上,将神经元网络引入现场自适应系统,根据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测数据对模型中的换热系数进行在线参数调整.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层冷温度设定系统比原系统精度高,在变钢种变规格轧制时误差波动小.  相似文献   

17.
工频炉及电源系统的冷却水回路温度检测点多,传统温度传感器布线多而繁杂,无法实现全面监控所有冷却水回路的温度.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采用单总线技术,只需一根总线,就能够连接128个传感器,解决了测温线路繁杂而无法布线的问题.运用组态王软件,采集并归档各测量点的温度测量数据,根据其温度变化趋势分析,及时制定冷却水回路的清理计划,避免因电腐蚀而造成水路堵塞事故,在感应熔炼及感应加热设备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对亳菊进行干燥时,为了保证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同时降低物料烘干的能耗,设计了一种采用双闭环PID控制的恒温控制系统,由供热系统、储热系统、烘干系统和监控系统4部分组成。内环PID目标值和测定值分别进变频器2和4号端子,运算后操作量作用于空气能热泵,实现水箱水温调节;外环PID室内温度设定值和测量值分别进FX3U-3A特殊适配器模拟量通道,PLC运算后输出量控制SSR的通断,驱动烘干室风机运行,实现恒温烘干需求。  相似文献   

19.
高炉寿命对炼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大影响,而高炉各部位冷却器的冷却状况又极大地影响着高炉寿命。长期以来国内外高炉都是以恒流量供水冷却方式冷却,冷却强度无法满足热负荷峰值时的需要,同时还会造成冷却水供量缺乏均衡和稳定,以致冷却器易烧坏,高炉寿命降低。为改变此种状况,作者提出采用温差自力式调节阀使高炉冷却设备由恒流量供水冷却改为恒温差供水冷却方式,满足高炉冷却在热负荷峰值时对冷却强度的需要,使高炉冷却壁不致烧坏,从而延长高炉寿命。文中针对温差自力式调节阀的原理及结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温差自力式谳节阀的水流量与水温差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得到湿式冷却塔最佳运行工况,搭建了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实验系统。在保证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循环水进塔水温、循环水流量、环境大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研究得到不同运行条件下冷却塔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分析优化,从而取得高性能的运行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循环水流量对冷却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循环水进塔温度高有利于增大冷却温差和冷却效率,但超过某特定值冷却效率趋于平缓;提高环境空气干球温度冷却温差和冷却效率逐渐减小,且进塔水温越高,环境干球温度的影响越大;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将导致冷却性能和冷却效率显著下降;随着侧风风速的增大,冷却性能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临界风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