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观点,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本文分析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分别是:第一,体制条件即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物质条件即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第三,文化条件即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四,政治条件即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社会条件即高度发达的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第六,自然条件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七,时空条件即充足的自由时间;第八,同化作用即周围人的发展;第九,主体条件即人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人类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间、海洋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这些重大科技成就的全面产业化为世界进八知识经济时代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有力地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信息产业作为当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和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面向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运用科技进步提供的物质技术手段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中国亟须实现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型,以构建人与自然积极平衡的物质技术基础,推动文明向自觉发展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孔永平 《科技资讯》2006,(25):150-150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物质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物质经济是以物质资源为主要资源的经济。由于物质生活相对于精神生活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所以迄今为止的经济基本上是物质经济,工业经济是其高级形态。物质经济的主要局限性是物质资源的高消耗、生存环境的高污染和效益递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本资源的经济。知识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智力是主要劳动力,知识劳动者是主要劳动者,知识产业是主导性产业,知识财富是主要的财富,知识创新是首要的创新。同物质资源相比,知识资源具有许多优点。知识经济是比物质经济更先进、更合理的经济。从物质经济到知识经济,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高科技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条件。科教兴国就是知识兴国。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兴起,突出了知识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知识已成为未来社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未来社会需要有知识的人,不仅需要占有知识的人,更需要将占有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出社会需要的有生命力有经济效益的物质形态的人,创新能力必将成为评判未来人才的首要标准和新世纪最为实在的资本。培养创新人才,是基础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是培养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教育过程充满着发现和超越,体现了人类创新活动的根本特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既是创新教育的终极…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和信息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已超越了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和发展,这是人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产是多元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各种生产能力的整合;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物质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本身的主体因素即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和能动因素。非主体条件主要是: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和谐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充足的自由时间和周围人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秦瑛 《科技信息》2007,(30):314-314,268
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状态、人的生活质量全是由人来实现的,人是主体、是核心。那么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全面发展为什么要促进和如何促进人的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对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对知识经济的作用有:导致高技术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需要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做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融合,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冯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4):113-116
地方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当地的人才和信息优势,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及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使社科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使地方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步入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和谐统一发展,它主要包括人的身体发展,人的智能发展,人的个性品质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处理好治身与治心、量变与质变、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根红线。人的实践性本质决定了人总是在自觉地追求着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人本身的发展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历时态上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的开始,在共时态上社会主义不是狭隘的个人全面发展,在本质上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解放和发展人的统一。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揭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认为 ,在认识到商品 (货币 )拜物教是历史向前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商品经济状况下必然产物的前提下 ,接受马克思对商品 (货币 )的拜物教的批判 ,帮助人们逐步摆脱盲目追求货币的状态 ,是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论。因此 ,认清拜金主义的两面性 ,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存在拜金主义 ,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能制定符合实际的引导政策和取得监督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并对江泽民有关人的全面发展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这两种尺度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并通过改革开放这一根本途径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不但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状态。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包容性发展也应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解为目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框架中跳出来,着眼于转变人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探讨了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含义,认为知识经济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已悄然降临.然后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区域性和综合性等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