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道德标准。本文提出在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内核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三德”,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坚持“八荣八耻”的道德标准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存在着社会发展的道德诉求与经济发展的非道德冲突之间的矛盾。这一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悖论无论在社会范围内还是企业范围内都有所体现。理清这一悖论的内在关系、塑造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需要从理念入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人也是道德人”的市场主体理念,确立一个既讲求功利又讲求仁善的道德框架。企业道德体系是通过全体员工的素质提高而建树的,所以说提高员工素质是解析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塑造新时期道德体系的基础方略。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有其“合规律性”,亦有其“合目的性”。本着重从伦理学角度考察和认识市场经济,分析市场经济中隐含的伦理价值,肯定其有道德合理性。同时针对其双重的道德效应这把双刃剑,提出加强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以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弘扬正面效应,以实现市场经济“道德”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官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建设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因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采取措施重视“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二者有相辅的矛盾联系。传统道德没有一般地反对吉利,只是在利与义发生冲突时,强调舍利而取义。传统道德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具有时代性。我们现在说的传统道德,既对过去的东西有较大的承传性,又有新的社会生活内容。传统道德的时代性趋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对规范市场经济有积极的补充作用。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弘扬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扬弃其封建主义小农经济的不利因素,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我们没有必要在强调市场规律时,把传统道德推向严重对立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理性直觉”是冯契智慧说的核心范畴。何为理性直觉?理性直觉能否得、如何得?其所得如何达?又如何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智慧说能否证成的关键。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梳与考察,并与牟宗三“智的直觉”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强化了直觉与实践、直觉与理性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理性直觉的神秘性;后者则突出了直觉与道德的亲缘关系,通过对道德本体的泛化,渲染了智的直觉的无限性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泛道德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每个市场经济行为主体都必须遵守基本的道德要求。我们有什么权利对他们提出道德要求?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道德建设所需的道德环境,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建立道德赏罚机制和健全社会道德监督机制,加紧完善市场经济,才是道德重建的正道。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和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怎样实现既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道德自律和法律他律有机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上有机统一了义利关系,着眼于全体人民利益,强调道德对经济的以作用;中观上要求企业通过“利创”达到“利己”,要求企业以种种道德行为树立形象,在市场的“形象竞争”中获得主动;微观则为个人全面发展、集体主义思想的自觉形式、道德的阶段性提升提供了可能;因此,是一种道德经济。这一认识,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明道德一体化地推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一定意义上说,严复的国民性改造思想是对传统道德的颠覆,它促使社会价值观念从“群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换。然而,严复又认为传统道德对国民具有教化作用,这是国家保持“国性”的关键,它使严复陷入了自相矛盾,也是他国民性改造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本文就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道德领域带来的深刻积极变化;探讨了道德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分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界定道德与崇高道德入手,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行为主体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摆脱单一的善恶两分法的道德评价尺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进行分层,并对道德评价上的三层次:高尚-正当-卑劣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自诞生以来的长时间内,其经济发展一直赶不上资本主义。造成这种令社会主义者汗颜的社会现实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长期以来未能突破由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将消除商品、市场经济的设想而形成的认识误区和理论禁区。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冲破了这种理论禁区,使社会主义走出“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的创新与发展,也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这个制度.要使社会主义具有生命力,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发展前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发展是首要目标,而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其根本保障。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等问题的分析,认为只有克服小农经济的顽固性,才能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市场秩序的建立和完善问题需要政府以权威的强制性力量打破市场经济制度形成的障碍和阻力,克服小农经济的阻碍,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和体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乃至道德体系会产生重大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与其运作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法律思想条件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相应层次。市场经济机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应具备公正、平等的竞争道德;市场经济运作的社会主义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和互利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市场经济运作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条件和意识形态规定其道德的特定内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规则需要法制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难点,我们必须加紧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理论部门与实践部门配合,加强执法和监督工作,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重大的课题,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坚持公有制占主体,二是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要努力寻求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只有这样,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才称得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其消极性表现在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经强化了的金钱观念、利益观念、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从而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这对当代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作用和负面效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祖国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