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码印花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印染技术,其低能耗、无污染的生产特点,是纺织生产的一次革命。现今,许多只使用数码印花系统的新型企业已经出现。数码印花设备应用技术作为实现花型设计在面料上呈现的手段,直接影响最终打印产品的质量。本文以两种国内市场广泛使用的数码印花设备(导带印花设备及喷射印花设备)为例,详细介绍其操作过程并进行比较分析,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喷墨印花工艺对墨水的一般技术要求,着重对喷墨印花墨水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喷墨印花墨水分为墨水和油墨两类.分别描述了墨水和油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趋势,尤其对高分子染料作为喷墨印花墨水和油墨的发展作了详细的探讨.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墨水的研制以及其应用开发对我国染料和纺织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码印花系统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彩色喷墨打印机喷制彩色图片原理的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打印数据传输方法。根据数码印花独有的特点,将这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到数码印花系统中,并对数码印花系统的硬件部分及硬件监控系统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
日前,绍兴县永通印花有限公司拿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入场券”,将设300多平方米的展馆,集中展示真丝服装面料、文化礼品、丝巾装饰品等三大系列共百余个数码印花精品。“永通印花”是绍兴县引进数码印花技术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相似文献   

5.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是当前染整、服装设计、图案设计等专业人员关心的最新印花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论述了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发展过程、印花原理、方式及印花的特点,同时也说明了印花机的组成、特性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这对推动服装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亮 《科技信息》2011,(29):I0047-I0047,I0084
目前数码喷墨印花技术飞速发展,对印花墨水的需求要求更高,它是直接影响该技术质量的因素之一,急需在这方面进行了解和开发,使之适应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大众的审美水平也随之越来越高,基于此,服装设计也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现如今,服装体现的是人们的审美与个性。若要将这些追求在服装上体现出来,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面料及整体廓形,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于印花设计。数码印花自上市以来就得到了人们的追捧,使印花设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使印花的质量、色彩及内容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近几年来数码印花的应用极为广泛。基于其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应用情况,使服装设计的思维得到一定的丰富,为将来服装设计思维空间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数码印花中织物印花效果只有在打印完成后才可根据印花织物所显现的色彩和图案进行评价,而打印前织物本身的物理特性对印花效果的影响尚不明确的现状,以9种棉织物为研究对象,筛选影响棉织物印花适性的9项物理指标(纱线支数、经密、纬密、厚度、纱线捻度、白度、芯吸高度、光泽度和表面粗糙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棉织物印花适性的评价模型。通过分析棉织物印花后的显色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印花适性评价模型具有适用性,可用于快速评价棉织物印花适性;增加棉织物白度、降低棉织物表面粗糙度可提升印花织物的颜色再现性;提高织物光泽度与白度有利于提高印花的明度;织物厚度和芯吸高度对印花渗透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新型的喷墨印花技术。重点阐述了喷墨印花的加工工艺包括油墨配方及其性能要求,印花流程及前处理,喷墨印花机的喷射系统等;简要分析了纺织品喷墨印花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棉织物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吸湿透气性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结合当前要求高质量、高效益、重环保的绿色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印染行业实现可持续再发展的生产目标,尝试采用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改性的方法,在纤维上引入分散染料的接受体(使棉织物可用分散染料转移印花),从而使棉织物无水低能精细印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用普通数码照相机加上红外线滤光镜,能非常便捷地进行红紫外线照相并能有效地应用于刑事侦查中。笔者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普通数码照相机的结构作了改进,申请了一项数码照相机的实用新型专利。本文仅就用普通数码照相机进行红外线照相的实验与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论述,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红外线照相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纺织品的喷墨印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新型的喷墨印花技术。重点阐述了喷墨印花的加工工艺包括油墨配方及其性能要求,印花流程及前处理,喷墨印花机的喷射系统等;简要分析了纺织品喷墨印花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羊绒印花制品多数为直接印花、数码印花,对于羊绒制品拔染印花的研究几乎未见任何报道.采用拔染印花方法可以扩大山羊绒印花制品的花色品种和适应范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档次和品位得到提升.由于山羊绒纤维性能的独特性,其制品的拔染印花工艺就显得比较复杂繁琐.本文主要对羊绒制品拔染印花地色染料、耐拔印花染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烘干、蒸化、水洗工艺对拔染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拔染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多丽兰黄EGG、黄E2R、红E2R、黑MG及部分活性染料,具有较好地拔白效果,是可拔地色染料的良好选择,兰纳芯染料的各项染色牢度指标均较高,是山羊绒制品进行色拔印花的良好着色染料.经优化得出的拔白工艺参数为:朗茄烈C用量为12%、蒸化温度为95℃、蒸化时间为50min、尿素用量为3%、甘油1%、冰醋酸2%、柠檬酸1%.  相似文献   

14.
高洁 《应用科技》1998,(5):11-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求新心理日益增强。纺织装饰品受产品花色流行趋势的影响,织物不断更新换代,是一项消费量很大的商品。将特种印花技术应用于纺织装饰品,可赋予其新奇的美感和风格,尽管有时新技术仍然使用了原有的机械加工方式,但其产品却完全不同于普通印花织物的外观,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功能,是纺织装饰品的发展方向。l变色印花将变色印花技术应用于装饰织物,使其具有“动态’的特征,花型立体感强,产品显得丰满,再配合国际流行色的潮流,可以广泛地吸引消费者。(l)光敏变…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技》2015,(1):31-32
<正>宏华纺织数码喷印与定制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依托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我国专业从事数码喷印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专注于数码印花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应用推广,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研究院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纺织产业"智造"的基础。以"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结合为辅"开展关键部件、核心控制单元和耗材的技术攻关,推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  相似文献   

16.
印花布图案设计同其它艺术一样,必须不断创新,紧跟社会潮流,才不至于在艺术长河中衰落,才能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为了创作更新更美的印花图案,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在印花图案创作实践中,要体现消费者的需要、要体现民族风格、要体现科技的发展、要体现印染图案设计的特征,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新的印花图案。  相似文献   

17.
奇妙的喷射印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真萍  刘杰 《应用科技》2000,27(4):32-33
介绍了一种新型印花技术———喷射印花技术 ,该技术是微电子技术 (数字技术 )与印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装置组成以及技术上的要点 ,并简述了该技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以及其商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印花是我国较早采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历史悠久。转移印花是70年代末发展兴起的一种高科技新方法,其原理是先将染料制成油墨,用通用凹板技术印花于纸上,然后再将印花纸在一定温度下转移到装饰纸或织物上,即成所需的花色品种,这种新工艺,印花图案层次丰富,形态逼真,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投产快、无“三废”等优点。美国90%以上的针织物、日本60%的机织物和35%的针织物均采用转移印花技术生产。在我国,涤绸等织物已开始采用这种新技术,但棉、麻、丝等织物因油墨生产跟不上,极少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涂料印花目标色和涂料墨水喷墨印花的颜色差异,将喷墨印花技术用于涂料圆网或平网印花前期的打小样环节中,改变了在图像处理软件中直接输入涂料印花目标样Lab值的传统喷墨印花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输入图像处理软件中的Lab值与喷墨印花织物测出的Lab值进行比较,利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再建立涂料印花目标色与喷墨打印后织物颜色的函数校正关系。结果表明,通过一次或几次SAS软件拟合函数校正,减少了喷墨印花打样颜色与目标色之间的色差,提高了喷墨印花打样与涂料印花的重现性,不仅可以节约打样成本,而且能够更好地配合大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数码印花技术上,传统全局印花图案配准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无法满足需求,局部印花图案配准方法存在配准误差较多导致匹配误差大的问题,还存在图像变形控制点过多导致算法效率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印花图案配准方法.该方法基于统计滤波优化配准算法,减少FLANN匹配点中的误差点;并在分析图像变形中冗余控制点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度的冗余优化算法降低控制点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滤除配准后的误差点,优化控制点集,总体提高配准精度和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