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鲧、禹父子治水相关记载既有超自然的神话,也有远古历史传说,一般认为先有超自然的神话,经过历史化改造,转变为远古历史传说。鲧、禹故事无论历史化发生之前,还是之后,其基本内容都是治理洪水,和创世神话似乎无关。部分神话学家认为这组治水神话的原型是创世神话之一即所谓“捞泥造陆”型似乎根据不足。  相似文献   

2.
大禹,会稽与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许多古籍与传说遗迹中 ,夏王朝的开国元勋大禹与会稽关系甚为密切 ,会稽地区应是夏文化的萌生崛起之地。但会稽究竟在何方 ?经仔细考辨 ,笔者认为会稽在浙江最为可信。禹的父亲鲧被杀的原因 ,过去一直认为是他采用了堙的治水方法而导致治水失败 ,其实并非如此 ,鲧被杀的真相是鲧在与尧、舜的斗争中失败了。大禹最大的功绩是治平水土、创立夏王朝。但从总体上看 ,鲧、禹治水是一个神话传说 ,其实质是卷转虫海侵淹没东部沿海平原 ,然后随着海退的过程和越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而使平原再度露出水面这一自然——人文过程在越族人民头脑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独特视角,研究了上古夏族宗祖鲧和禹的关系,认为鲧不但是禹母,而且也很似禹妻,鲧对于禹似母似妻,是上古原始公杜晚期一种独特的史历现象,其形成和禹的“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存在密切关涉。屈原《天问》“焉有龙虬,负熊以游?”向无确解。本文即从诠解《天问》这个难点入手,解决上古夏族历史这个迷离扑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远古时期的中国神话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欲望。这类神话以人类中心主义和征服自然为特征,从中体现出的非生态思想,或从文化根源上影响了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5.
会稽山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禹封禅之会稽山是何地,历来观点不一。但笔者以为会稽山应与禹治水及禹妻涂山氏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会稽山即是禹娶妻生子、治水之地;是其妻族之地望。因而大禹为报答天地之功便积极来泰封禅,其所禅之会稽山,经考证便是今蒿里山。  相似文献   

6.
1992年春,笔者在杭嘉湖平原考察民俗民风民间文化时,对湖州含山乡的蚕花节和德清县三合乡的防风故国两项内容甚为关注。关于蚕花节,笔者将另行撰文,此仅将防风故国的考察情况略作研究。众所周知,洪水与治水神话是上古神话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两河流域、印度、中国,都有这样的神话传说,其范围可谓遍及全世界。中国治水神话中以大禹治平水土、教民稼穑、三过家门而不入最为著名。然而,在吴越地区,也曾出现过一位与鲧、禹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7.
考证大禹的出生地,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华夏古代文明.大禹出生在山东,证明有五:禹的父亲鲧的活动范围在“四渎“或“河济“之间;禹的母亲有莘氏的地望在曹州附近;曹州有山有水,给大禹出生的传说以根据;禹母的己姓是东夷族的一支;夏的祖地杞现在曹县境内.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哲学和政治伦理学角度,在追索先秦天道观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天问》中怀疑思想的内涵,并挖掘其背后的理性精神和文化意义。在《天问》中,屈原主要从舜、鲧、禹等历史人物和夏、商、周三代历史等角度质问,否认了有一个天道的历史和神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而新型的城镇化实质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新型城镇一定是智慧的、绿色的、低碳的、生态的、宜居的。在河南省,济源市正在将智慧、绿色、低碳、生态、宜居新型城市建设的梦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曾是夏王朝的都城,中华民族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如愚公移山、黄帝祭天、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均产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汶川县东北方向,与其直接距离只有38公里。据史籍记载,北川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故北川被称为“神禹故里”。  相似文献   

11.
您听说过"息、壤"的上古神话吗?传说尧时代,大禹的父亲鲧受命治理天下的洪水,但效果不甚理想。有一天他从天帝那里偷了一件宝贝以湮灭洪水,结果天帝派祝融去杀鲧。死之前,鲧把腹部剖开,生出了大禹。于是,大禹就拿着这件宝贝继续治水。这个宝贝就是"息壤",一种可以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也有类似于"息壤"的东西——干细胞。它的存在和发现,有望让人类"长生不老"的终极梦想靠近现实。"当然,万物有生必有死,绝对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以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2.
杭州,旧名禹杭、余杭。有文献可考的历史较晚。关于她的早期历史,相传夏禹治水,会诸侯于会稽,至此舍杭登陆,因名禹杭;无余主越,又名余杭。不要说远古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仍是“一种若明若昧的感觉,有文献不足微也的遗憾。”然而,50年前杭州古荡新石器时代遗址,尤其是良渚遗址的发现,将这一地区的历史提前至四、五千年以前。  相似文献   

13.
<正>民间一直流传着"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禹总结其父治水经验,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疏顺导滞",将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和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音初》篇云:“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这《候人歌》的作者涂山氏,就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其理由如次:一、据“(禹)娶于涂山(《尚书》)、“禹娶涂山氏之子”(《帝系》)、“予娶涂山”(《史记》)等记载,禹与涂山氏之间存在着爱情和婚姻关系是可以肯定的,那么禹“娶涂山,甫及四日即往治水”(《尚书注》),数年不归,涂山氏怎能不发出“候人兮猗”的感叹呢!二、早于大禹时代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后  相似文献   

15.
杜光庭墉集仙 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 瑶姬。受徊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尝东海游 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山丽;巨石如 ,流 连久之。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至,崖振谷陨,不 可制。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禹策 召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 等(案庚辰童律二名又见唐人李公佐伪撰古岳渎经 第八卷,岳渎经亦说禹治水之故事。路史馀论九云 ‘虞余庚辰,案楚词,案楚词,乃益稷之字’,今楚辞无此语。)助禹 断石疏波,决塞导阮,以循其流。禹拜而谢焉。禹尝 …  相似文献   

16.
金永堂 《科技潮》1998,(6):59-60
千秋传颂李冰父子修堰治水建奇功举世盛赞中华儿女改天换地成绝唱.2254年前(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组织巴蜀民众改造山河  相似文献   

17.
金文“宇”字不与“(宀禹) 、禹”相通,“(宀禹)”在西周金文中作“(宀禹)居”解。《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 土”之“ ”字,亦即“(ke)”字。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全民治水"战略部署,南湖区今年继续在全区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三年行动。全区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五水共治"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加强治水技术的科研攻关,注重治水科技成果转化,以先进技术保障治水工程,提升治水实效。发挥人才集聚优势,打造高端化、团队化治水"智库"  相似文献   

19.
黄河,百水之首.古时,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生息繁衍之地,故称"中华".黄河摇篮里诞生的炎黄子孙,对黄河怀有复杂的感情,既崇敬又恐惧,既热爱又忧虑.九曲黄河桀骜不驯,剽悍暴戾,它最大的灾害是洪水灾害,其中尤以下游为甚.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北抵海河,南至江淮,都曾是黄河洪荒肆虐的范围.从史前的鲧、禹至今,中华民族已有4000多年的漫长治黄史,但始终未能根治,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难治之河,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献与古遗迹角度论证了大禹出生于四川省北川县石纽刳儿坪,大禹的出生和娶妻皆与巴蜀人的大石崇拜有密切的关系,而伴随大禹治水把这种“石生人”的大石崇拜又带到了中原、楚越之地。禹在其父鲧被帝杀死之后,他便承担了父亲留下的治水重任,由岷江东别为沱,“卒布土以定九州”。巫山神女神话虽产生于战国时代,却与大禹治水直接相关,大禹治水足跡遍于大半个中国,《山海经·山经》中所记山水应是他的亲身经历。因此,大禹神话的表现形式就是英雄神话与大石崇的拜结合体,其与远古巴蜀历史文化表现为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