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隔一定的时间,我国都要进行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生育率抽样调查等大规模的有关人口指标的调查。这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虽然进行这些调查的目的和方案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其人类生物学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但事实上这些调查结果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生物学信息,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信息资源,对于研究中国人群的体质生物学特征以及相关的生物学课题有重要价值。在这些人口调查中,以全国人口普查的规模最大,投入最多,其结果也最权威。本文拟就我国人口普查的人类生物学开发研究的作用和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口普查(英文:census),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  相似文献   

3.
遵照我国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根据全国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利用人口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石河子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以内的有关因素。结果显示:该地区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到21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出生性别比之所以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主要因素是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质量较高,而与出生率和生育率的下降无关,也与出生孩次无关。  相似文献   

4.
将人口普查数据、自然资源、基本单位、宏观经济、社会和科技信息等与地理信息结合,并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比人口普查数据更加丰富的信息。这种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多元信息成果越来越多地被各级政府所需求和关注,为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国和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概括总结了目前山东省人口性别结构在总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少儿组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及城乡差异等五方面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山东省人口性别结构的成因及社会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山东省人口性别结构调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产生误差,包括涵盖误差和内容误差。涵盖误差可进一步分为净涵盖误差及遗漏和错误计数。一般是先估计净涵盖误差和错误计数,然后估计遗漏。净涵盖误差为真实人口数与普查人口数之差。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使用人口普查后的事后计数调查来估计真实人口数。事后计数调包括抽样设计、调查样本、比较样本、事后分层和基于捕获-再捕获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的构造。我国每次人口普查后都进行了事后计数调查和估计了净涵盖误差,但我国的做法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某些缺陷,需要改进与完善。本文对我国事后计数调查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西省人口普查数据,从职业结构的变化、行业人口的职业分布、各职业在业人口的文化构成等3个角度分析了山西省的职业构成,并提出了改进与优化山西省职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以来的生育节育水平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以便研究生育现象的自然规律,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生育的影响,研究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下日益增长的流动人口的生育状况,深入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形势,评估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科学管理,推动计划生育工作,1988年中国进行了一次以生育节育为主要内容的抽样调查。这次调查的标准时点为1988年7月1日0时。本次调查全国实际调查216万人,平均抽样比为1.98‰。各省抽样比不等,在0.9‰至17.4‰之间,省级样本规模在3.6万至9.3万之间,平均7.2万人。本次调查的样本单位是居民小组、村民小组和同级集体户。调查工作以户(家庭户和集体户)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口分布预测对城市人口政策制定及配套设施规划意义重大。研究基于西安市第二至第六次街区人口普查数据,使用人口灰色预测和城区36维空间扩展预测等方法,直观展示了2020年大西安中心市区人口分布态势。预测表明,2020年大西安核心区仍将维持人口高密度状态,城区继续向周边郊区蔓延,圈层式和飞地式扩展的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周围将聚拢人口和服务性工商业,形成片、轴、圈相叠合的庞大混合功能区;大西安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增长、新型城镇化、产业园区规划、居住和通勤改变、城市等级提升等。该研究有助于认识城市人口分布和空间演化规律,研究结论可作为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商业选址、政策制定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国家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农业人口和产业工人等为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其社会空间划分为6大类型,即:机关干部与技术人员集中区、流动人口集中区、工人及低收入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高学历人口集中区、郊区农业人口聚居区.据此将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括为带状多中心主导下的混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形成缘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历史沿革的积淀、城市规划的引导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浦东新区人口普查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GIS构件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模型集成技术建立了浦东新区人口普查GIS(简称PucGIS).在PucGIS的实现过程中,以充分提供人口统计信息为重要目标,详细设计了人口指标体系;运用数据仓库技术设计了两级人口数据仓库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黄东梅 《广东科技》2012,21(9):206-207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是最基本的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高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然而,因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也日益严重,计划生育等措施也纷纷响应。定期开展的人口普查为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这个数字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老龄化门槛,老龄化社会正在成为中国的现实。对老龄化国家来说,采用何种方式养老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调查,上海67.3%的受访者倾向于家庭养老,只有11.1%倾向于机构养老。这一结果具有典型性,在中国,绝大部分老年人都要通过居家养老度过自己的晚年。如果居家养老要雇佣专门的服务人员,这就会与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紧张形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夏,我们曾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各族自治县京族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现在结合过去的有关资料,对解放前京族以渔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上的京、汉民族关系,进行一些探讨,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据我们调查时了解,我国京族人口有1103户,5823人。解放后1952年的统计数字,当时约有583户,2690人。二十多年来,京族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可以看出,这个人口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韶关市的相关数据,应用偏微分方程理论,建立了老龄人口预测的偏微分方程模型,并把连续问题离散化,得出了该模型的差分方程结构,并讨论了韶关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密度等问题,得到了韶关市未来10年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封丹 《科技智囊》2011,(6):34-39
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规模约为13.7亿,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地区约13.4亿。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陆地区人口十年仅增加7390万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我国人口增长已由“高、低、高”过渡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少儿人口比重缩小。  相似文献   

17.
本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口的规模、增长、结构、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提出了成宁市人口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及协调的对策,可为当地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全市面积为6,1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41平方公里.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市人口为11,859,748人,其中市区人口6,079,321人,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特大城市之一. 上海城市的发展历史虽然不太长,但城镇化的进程却十分迅速.随着城市规模、工业规  相似文献   

19.
 每隔一定的时间,我国都要进行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生育率抽样调查等大规模的有关人口指标的调查。这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人口政策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虽然进行这些调查的目的和方案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其人类生物学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但事实上这些调查结果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生物学信息,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信息资源,对于研究中国人群的体质生物学特征以及相关的生物学课题有重要价值。在这些人口调查中,以全国人口普查的规模最大,投入最多,其结果也最权威。本文拟就我国人口普查的人类生物学开发研究的作用和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儒家孝文化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农村人口的7.35%;农村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赡养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还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实现问题,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问题。人多保障少,成为了当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两难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社会和个人在养老中都要共同担当这个重任。"孝"是儒家仁爱精神的基础所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今天,提倡尊亲重孝,敬老养老,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