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氧化分解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荧光分光光度法评价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FL)和显微成像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包合前后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含油率和综合评分分别为87.87%、21.13%和98.82%,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行。UV、FL和显微成像表征及GC-MS分析显示,氧化分解白术挥发油与β-CD已形成了包合物,挥发油中2种成分未被包合,5种成分比例增加,其余成分比例降低,包合对挥发油组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确定陈皮、白术挥发油提取及其包合物制备最佳工艺.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和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提取与β-环糊精的包合进行3因素3水平考察.结果:最佳提取工艺A2B2C3,即陈皮、白术粉碎成过50目筛的粉末,加10倍水量,提取5h;最佳包合工艺A3B2C1,即用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6,50℃搅拌包合5h,包合率为81.90%.结论:提取和包合工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3.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均匀设计法实验方案,采用研磨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出最佳包合条件是:广藿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质量比为1:12,包合温度为50℃,研磨时间为1h。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分别为96.99%和81.06%。  相似文献   

4.
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以电热干燥箱加热至60 ℃,测定其热稳定性,以找出长白楤木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以及包合物的热稳定性.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m(β-环糊精):m(挥发油)为6∶1,包合温度55 ℃,包合时间3 h.含1.87 mL挥发油的包结物经60 ℃ 168 h干燥后回收挥发油的体积为1.63 mL.结果表明:用β-环糊精(β-CD)包合长白楤木挥发油能有效地保存挥发油的有效成分,最佳包合工艺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甲亢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实验法实验。结果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环糊精(β-CD)为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2h,挥发油包合率为85.1%。结论此工艺使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减少挥发油的挥发,便于制粒并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2%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出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挥发油的损失,将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包合,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评价指标,优化艾叶挥发油与β-CD的包合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包合率.通过指标成分桉油精和龙脑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考查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相关性.最终确定最佳包合条件,所得挥发油平均包合率为96.40%,建立了艾叶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配方颗粒中桉油精的平均质量分数0.738 4 mg/g,转移率33.48%,龙脑的平均质量分数0.334 1 mg/g,转移率25.41%.所建立包合工艺和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在指标成分含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企业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姜枳陈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β-环糊精包合姜黄,枳壳,陈皮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用L9(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优选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影响包合的主要因素为A(β-环糊精与混合挥发油投料比)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为:A3B2C3,即β-环糊精与混合挥发油的比为8:1,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h,挥发油利用率为最高.此工艺简单,流程短,稳定可行,便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皇冠果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印尼皇冠果中所含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从皇冠果籽和果瓤中分别鉴定出了22和2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67.93%和66.65%.皇冠果瓤和果籽的药理活性不同,其所含挥发油中的成分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豆蔻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鉴定得到4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  相似文献   

11.
桑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鉴定蒙药桑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椹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61种成分,共鉴定出38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5.09%.结论:桑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甲氧基-4-(2-丙烯基)苯(31.58%),糠醛(16.31%),(n^-)-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6.45%)等.  相似文献   

12.
紫穗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制的同时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装置,从新鲜紫穗槐花提取出挥发油,得油率为0.13~0.20%。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色谱分离出80多个组分,质谱鉴定了65个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3.8%。  相似文献   

13.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连南野葛花的挥发油,用GC/MS从所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醇类占总量的33.93%、酮类化合物:20.93%、烯烃化合物11.47%、醛类化合物6.87%等.已鉴定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52%.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桂枝、白术及其药对中提取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检测,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同时,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单味药桂枝、白术及其药对中鉴定出66,29和55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4.43%,95.93%和96.35%;单味药与药对共有4种组分,占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13.14%;组成药对后,新增4种组分,单味药桂枝消失33种组分,白术消失7种组分;药对中挥发油主要成分是2-(2-甲氧基)苯甲氧基苯酚、γ-芹子烯和桂皮醛等,它们主要来自于白术;药对种类与含量变化并不是单味药的简单相加,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山柰中提取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3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 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用GC—MS技术对毛大丁草叶、茎、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63个成分鉴定了55个。不同部位挥发油中低沸点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是21.902%,40.112%和77.622%。  相似文献   

17.
3个不同产地白术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3个不同产地采集的白术中分离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进行检测.从浙江、安徽和甘肃3个不同产地的白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21种为共有成分.3个不同样品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苍术酮,分别占总量的5807% (浙江)、5741% (安徽)和5749% (甘肃).此外,还检出三叶草烯、Berkheyaradulen、6,10,11,11-四甲基-三环[6300(2,3)]-1(7)-十一碳烯、马兜铃酮和异匙叶桉油烯醇等在白术研究中尚未报道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8.
用GC/MS法分析了鲜柑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归属了15个成分,其中d-柠檬烯为主要成分(92.6%)。观察了鲜柑皮挥发油溶解膨化泡沫的作用,1.0ml挥发油可溶解大约145cm^3。  相似文献   

19.
赵海  程驰 《科技信息》2007,(20):64-64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以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分子摩尔比为1:4、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包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超声包合广藿香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以包合物的包合率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超声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物的工艺条件.同时将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之比为1∶5、超声时间为45 m in、包合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可达80.9%.表征结果表明,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因此,超声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