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确认中国是不是体育强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对体育强国的相关概念、体育强国的标准进行了研究,对中国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目前还不是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2.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虽没有完善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但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而非体育强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事实。本文从软实力、思想基础、制度框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在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我国体育事业如何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会上,胡锦涛提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2010年至今“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相关研究成为体育界的热点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性、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在体育体制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体育产业规范、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达到协调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李亚男  鲁莺 《科技信息》2009,(31):190-190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历史性地登上金牌榜第一名。举国哗然,关于中国是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争论之声再起。笔者以为,体育大国是指竞技体育领域的成绩突出,而体育强国则有双重含义,既包括竞技体育领域的成绩突出,也包括大众体育的全面普及。中国之所以能在奥运会取得佳绩,更多依赖于举国体制,而欧美强国更多是因为庞大的群众体育基础。笔者通过统计数据对比,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只能属于体育大国,尚不能称之为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5.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虽没有完善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但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而非体育强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事实.本文从软实力、思想基础、制度框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正日益走向繁荣和兴盛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仅体现在奥运会金牌数量等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同时更体现在中国体育文化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崛起之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力求通过体育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阐述,重新审视中国体育价值观迷失的原因所在.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强国的发展是要寻求一种动态的文化生态平衡,既要保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又要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精华;既需要保持对外开放,又需要保持中华民族特色;既要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又要体育文化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对比,得出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是有很大差异的,并且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对如何建设体育强国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体育强国应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建设体育强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继续运用"举国体制",进一步扩大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统筹兼顾,协调各项体育事业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使我国稳步向体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体育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体制改革、国内改革环境、国际体育态势、体育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 体育改革的核心使命是促进体育自身的发展,是通过体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中国体育改革的主导者需要在演化序列中把握中国体育改革的节奏,在国际国内背 景下明确中国体育改革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社会成员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认知、满意度和预期,探讨解决对策,希望形成有利于体育强国建设的社会共识.认知调查显示:社会成员获得体育信息的渠道以电视和网络为主;对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概念基本理解;对我国体育发展形势存在认知差异.满意调查显示:社会成员对我国体育发展现状基本满意;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持赞同态度;对我国的体育"举国体制"多数人持肯定态度.预期调查显示:89.5%的社会成员认为应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79.7%的社会成员希望参与更多的社会性体育赛事;32.1%的社会成员每周参加3次或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96.5%的社会成员希望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研究显示,国内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社会成员的体育价值观、社会成员的体育需求、社会成员的主流体育意识;国际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国际评价标准和体系、国际影响力、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体育发展指向决定国家发展政策上的倾斜,政策上的倾斜决定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自竞技体育带给国家荣誉,提高国家民族自信心发挥巨大优势后,竞技体育便在国家政策倾斜上独占鳌头,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上被誉为"体育强国"之名。但是,国内多数学者对于中国体育的定位持否定态度,观点不一,因此,重新定位中国体育对促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围绕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结合中国社会关于奥运金牌的争议,围绕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主题.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体育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阻力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即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金牌体育"与"民生体育"并重发展,进一步推进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泼生  陈华福 《科技信息》2012,(12):267-267
目的:分析体育强国的管理体制特征,用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体育管理改革步伐,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全面对中美两国体育管理体制进行详细分析、对比。结果:最后提出我国改革体育管理体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以及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阶段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轨迹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建党100年来我国体育强国建设日渐完善,这得益于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索体育强国的实现之路,提出5点启示:加强新时代体育文化自信,助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利...  相似文献   

15.
谢科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0):72-7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思想的重新定位;逐步建立合理、完善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机制;建立以高校为枢纽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培养体系;推进教练员岗位专职化,完善教练员培养体系;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赋予中国体育院校新使命。体育强国建设需要体育院校培养一大批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当担体育强国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体育院校具有“争创一流”的发展理念和品质追求,聚焦卓越师资队伍、卓越学生质量、卓越科学研究、卓越体育文化、卓越社会服务。体育院校应把服务国家体育强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在新时代应有的担当。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近代体育观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体育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兴 起以及20 世纪20~30 年代出现的“土洋思想”交锋,伴以西方社会思潮而至的西方体育, 在传播的同时亦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国人体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强兵、御 侮和强种、强国的思潮,促使国人开始探讨体育救国之路;在军国民体育思潮的熏陶下, 体育救国成为人们一种“理想化”的选择;而在民主与科学思潮激荡下蜂拥而至的实用主 义体育与自然体育思潮、国粹主义体育与民族体育思潮,则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 统体育和西方体育,使人们从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角度开始走向体育的真义与本 质。这是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国人体育观变迁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中国 近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联系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规律,对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与总结。认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协调发展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应该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为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而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这是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要实现中国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性转变,不仅需要国家经济、科技等强大的硬实力为依托,更需要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积淀。深入剖析和研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先决条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自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深层内核,体育强国是文化自信的体育展示。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了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梳理了美国1987年、2008年和2017年3版《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对其建构过程和标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国《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注重青少年体育教练员和管理者的教育;强调青少年体育机会平等;注重分阶段组织青少年体育发展计划;注重家长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为青少年体育提供安全的环境。启示:加快研制我国的《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青少年体育标准的研制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标准应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相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