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了慈禧太后在戊戍变法当中的真实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顽固守旧的立场上阻挠和反对变法的。所谓要“废立阴谋”和“反对变法维新”的说法,都是片面之词,历史应公正,客观地评价慈禧太后对戊戍变法的态度,找出“百日维新”失败的真正原因,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2.
戊戍变法与俄国吴国福(91历①)早在戊戍变法运动发生之前,俄国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它加快了侵略步伐。列宁曾指出:欧洲资本家贪婪的魔掌现在开始伸向中国,恐怕俄国是最先伸出魔掌的。它成为当时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正是俄国“欧洲野蛮人”...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实施都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来分析今天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经济改革要取得成功必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重温历史,总结经验,可以给我国现今的改革开放提供更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为回应剧烈的国内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清朝统治者实施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一系列改革运动。由于统治者改革意识与改革技巧的不足、政治权威的流失、传统文化的阻力和时机选取失当等原因,改革最终都遭遇失败,并成了革命的催化剂。晚清改革失败的教训对于当下中国的改革进程仍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南新政,刺激着政治上的新旧之争,使保守与激进更趋于极端.以陈三立为代表的渐进变法思想,泯除新旧,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立根于人才固本之论,其政治品格昭示近现代知识分子经世务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探讨洋务运动的性质,对于全面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有重大指导意义。洋务运动是在洋务派领导下,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进步运动。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主要性质是进步的,反动性或封建性是次要的。洋务运动是运动变化的,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体研究洋务运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封建时代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主流是否定,近现代学者则以肯定为主。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涉及经济、军事和人事科举等三方面内容,其核心和争议最大的是其经济改革内容。王安石经济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这与近现代经济法思想颇为相似,而其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与近现代经济法最相似:青苗法近似近代的政府开办银行;市易法近似近现代政府开办金融控股公司。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垄断的出现,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出现,法治文化基础是对传统公法、私法划分缺陷的超越。宋代显然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宋代社会的垄断不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垄断,是政府介入经济造成更坏的垄断;北宋政府不是民主政治政府而是集权专制政府,行政权力和经济权利的结合造成更多的腐败;宋代没有公法私法和社会法划分的思想,经济法不可能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成功方法。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思想过于超前。  相似文献   

8.
古代近代之交的杰出政治家陶澍——论陶澍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澍是清朝后期中国经世学派在政治领域的杰出代表,而且,他和林则徐、魏源,是经世派转变为洋务派的关键人物,他的思想与政治实践开了中国近代洋务派经济改革的先河,并为洋务运动作了人才准备。陶澍还是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者。  相似文献   

9.
韩胜利 《甘肃科技》2013,(24):80-82
中国近代报业的转变与初步发展,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政治变动的时期,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3次办报高潮,报刊业在由最初的出现到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次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产生影响,刺激了中国政党报刊(主要是言论纸,而不是新闻纸)的兴起,政治新闻学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戊戍变法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爆发的爱国救亡运动。温州在此以前,已有许多启蒙思想家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此后这些思想家以及许多有志救国和革新的学者纷纷积极投身到运动的行列,并把变法维新运动推向高潮,温州因而成为这一时期的先进地区,它对温州近代化的进程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探讨这一时期温州的具体表现及其前因后果,是温州近代史研究方面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是洋务派与顽固派就洋务运动进行的一次较为激烈的争论。争论开始于奕诉等人要求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并招收科甲正途出身者入馆学习这一提议。顽固派认为洋务派这一提议有违于传统治国之道,事实上则是担心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会危及自身的政治地位。慈禧太后的态度及其产生的作用则更多地表现为对洋务运动的阻碍。虽然从表面上看争论以洋务派的胜利告终,但是这次争论反映了在晚清政治背景下,洋务派在深入推进洋务运动这一问题上所面临的强大阻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以英国早期政治环境对英语教育的影响为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本文更主要的论述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关系。中国部分主要讲了中国重要的四个政治时期:晚清"洋务运动"、建国后到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21世纪初。对英语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我国采取正确的英语教育政策,使英语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魏庆平  饶素玉 《科技信息》2009,(18):114-115
英语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以英国早期政治环境对英语教育的影响为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本文更主要的论述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关系。中国部分主要讲了中国重要的四个政治时期:晚清"洋务运动"、建国后到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21世纪初。对英语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我国采取正确的英语教育政策,使英语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统一中国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愚民为手段的变法最终导致整个民族创造性意识的萎缩和窒息;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的弱化;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国自秦以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方面的发展模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才能从前人成功的光环中走出来,冷静地反思历史化,这有利于新世纪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严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和政论家,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利用舆论工具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时期,他反对革命,反对共和。严复主张坚持渐进式的改良主义,反对突变式的革命。他的政治思想在维新变法时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却与社会脱节。  相似文献   

17.
柯妍 《科技智囊》2013,(5):48-67
纵览近现代历史,我国的工业从产生到发展,历经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大时期,分别以洋务运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社会书义工业为各自标忠,表现出风姿各异的经济和文化特点,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与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红林 《科技信息》2013,(3):324-324
在民族地区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是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王安石执政期间,在甘肃民族地区创办蕃学、因俗而治,改变过去羁縻政策中的民族偏见,增进了汉蕃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对于实现甘肃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及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历来的研究者都根据晏几道的朋友郑侠是变法的坚决反对者,于是认为晏几道在熙宁变法中也站在旧党一边,反对变法.然而仔细分析晏几道的诗文词以及新发现的材料中有关他与新党的不少交往,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晏几道其实是一个看破世事的"忘名之士",他对政治属于比较超脱的逍遥派.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前后的科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前后的科学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鸦片战争之后,政治上内忧外患,地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感到了西方科技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需要通过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和具有一定科技知识、技能的工人。封建的旧教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亟需进行变革。正是由于以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科学教育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但是在当时“中体西用”方针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