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以硝酸盐和乙醇为原料,采用乙醇共沉淀的方法合成LiNi0.8Co0.2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其进行SEM测试、XRD测试和不同合成条件下的放电测试,从而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所得的结论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一种Ti_xO_y-Ti_3C_2异质结构材料对电池隔膜进行改性,以有效地控制锂硫电池中存在的穿梭效应,并提高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利用简单的涂覆法将Ti_xO_y-Ti_3C_2修饰在PP隔膜表面,制备成复合隔膜.采用结构表征及电池性能测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常用的氧化石墨烯修饰的隔膜,经过Ti_xO_y-Ti_3C_2改性后的隔膜材料化学稳定性能显著,同时更能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备了不同锂含量的球形富锂正极材料Li1+x[Ni0.5Co0.2 Mn0.3]1-xO2(x=0.091,0.115,0.138).采用XRD、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仪研究了不同锂含量对于球形富锂正极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锂含量不会改变富锂正极材料Li1+x[Ni0.5Co0.2Mn0.3]1-xO2的晶体结构,但是随着锂含量的增加,球形粒子中一次粒子粒径逐渐增大.当x=0.115时,球形Li1.115 [Ni0.5Co0.2Mn0.3]0.885O2粒子的一次粒子大小适中,并且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0~4.8 V范围内,0.1C倍率对材料进行活化,放电比容量高达230 mAhg-1.在2.0~4.6 V范围内,0.2C循环50次后容量的保持率为84%.0.2 C,1C,2C不同倍率下的放电容量分别为209.3mAhg-1,156.1 mAhg-1和113.0mAhg-1.  相似文献   

4.
锂硫电池(Li-S)放电过程中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效应严重阻碍其商业化进程.采用导电框架锚定LiPSs,并为正极活性物质提供导电通道是提高Li-S电池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羟基功能化碳化钛(Ti_3C_2(OH)_2)作为Li-S电池锚定材料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Ti_3C_2(OH)_2单层表面氢原子和氧原子与LiPSs中硫原子和锂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可以抑制穿梭效应.高覆盖率下LiPSs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控其在基底表面的分解.该研究将为Ti_3C_2(OH)_2作为Li-S电池导电框架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聚苯胺(PAn)的电化学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位扫描法测定了苯胺的电化学聚合特性,研究了酸度对聚苯胺的电导率的影响。并将聚苯胺用作PAn-Pb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然后对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行为和库仑效率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宫杰  王洵  王雅新  宗占国 《松辽学刊》2002,(2):14-16,20
LiNi1-xAlxO2是一种新型的锂离了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但材料的形成焓为正,易分解,很难得到高Al固溶量的固溶体材料,我们通过分别研究了LiNiO2和α-LiAoO2的制备条件结构的影响,总结出一种新的制备方法,成功地合成出Al连续固溶的LiNi1-xAlxO2(x=0-1.0)固溶体,烧结实验表明,固溶体合成需要在氧气氛中进行,Al掺杂使材料形成温度降低,在空气气氛中合成,低Al固溶量材料的结构不稳定,结构中易产生锂缺位,Al掺杂对结构中的锂缺位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对氧气的依赖程度,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各样品均具有α-NaFeO2型单相结构,随着Al固容量x的增加,材料的结构因子和结构参数发生有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7.
大容量锰酸锂动力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做正极活性物质,石墨做负极材料,成功研制额定容量为20 Ah 的4860110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重点讨论了大容量动力型20 Ah锂离子电池的产品设计、质量监控、制造工艺过程和性能检测.特别是研究了电池的功率特性及储存性能.试验表明,大容量4860110型电池1.5 C倍率的放电比功率达140 W/kg,比能量达91.5 Wh/kg,以0.3 C(6 A)循环180次后容量保持率约为91.6%.  相似文献   

8.
郭英楠  冉红霞 《河南科技》2023,(15):120-123
【目的】钠离子电池在不断的优化调控中,逐步向实际应用靠拢,本研究旨为相关企业的专利战略布局提供技术指引。【方法】从专利角度对钠离子电池的产业态势,综合专利数量、研发团队类型、关键技术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钠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为重点产业环节,其中,正极材料的研究团队相对较多,且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优化备受关注,主要申请人为中南大学、复旦大学及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等;负极材料目前较多采用硬碳,申请人主要集中在陕西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企业申请量较少;电解液材料中,NaPF6较为常用。【结论】钠离子电池因其性能优势和成本优势备受关注,在锂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技术改革突飞猛进。但是目前几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弊端,而这些弊端正越来越制约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不能满足实际生产中供电的需要。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新型正极材料Li Fe PO_4的具体制备与改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熔融法合成层状锰酸锂及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熔融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锰酸锂(m-LiMnO2),并对其进行了Cr3 的掺杂改性,优化了层状LiMnO2的合成路径及制备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元素分析对所得试样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层状LiMnO2具有较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37 mA.h/g),但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较快.m-LiMnO2掺入Cr3 后,循环性能显著提高,循环40次后仍有132 mA.h/g,说明掺杂后结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取前躯体Mn_(0.75)Ni_(0.15)Co_(0.10)CO_3的最佳制备工艺,对共沉淀反应的pH值与氨含量最佳值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pH值为7.6,氨含量[NH_3]/[M]为0.12是材料最佳的前躯体制备工艺,所得到的前躯体球形度好,颗粒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为了制备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对前躯体最佳煅烧温度与配锂量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当煅烧温度为850℃,锂含量[Li]/[M]为1.5时,所得到的富锂正极材料Li_(1.5)Mn_(0.75)Ni_(0.15)Co_(0.10)O_2球形形貌完整,具有良好的层状晶体结构.在2.0~4.8V、0.1C充放电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为269.6mAh/g,在5C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54.4mAh/g,显示出优异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2.
碳包覆对Li/CuV2O6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uV2O6,XRD衍射证明制备的材料无杂质且结晶度良好.通过球磨技术在制备的CuV2O6表面包覆乙炔黑,用XRD、SEM对包覆前后CuV2O6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对比,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包覆前后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包覆在CuV2O6表面的乙炔黑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电解液的能力,可以显著降低电极的表面阻抗和电化学阻抗,减少电极的极化并提高电池的放电电压和放电比容量,对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LiFePO4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它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本文介绍了LiFePO4的结构、充放电机理以及国内外对磷酸铁锂材料改性研究的最近进展,并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导电剂碳纳米管(CNT)为对照,研究石墨烯作导电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测试数据表明:层状的石墨烯能与活性物质磷酸亚铁锂(LIFe PO4)形成点-面导电网络,显著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且容量保持率、容量恢复率均有提升,但高温循环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PVB、β-环糊精为碳源,对制备的LiFePO4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B、β-环糊精对LiFePO4的晶体结构没有影响,PVB为碳源制备的LiFePO4的颗粒粒径要比β-环糊精的小,导电性能、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在HNO3介质中,用KMnO4氧化MnCl2,并通过添加Bi(NO3),制备可充碱锰电池正极材料MnO2的方法.多次破坏性全充全放循环检测试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备的MnO2作为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寿命.放电试验进一步表明,Bi的加入改变了MrO2的结构,提高了稳定性,使MrO2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深度放电条件下显出良好的可充性.  相似文献   

17.
将碳纳米管(CNT)、导电炭黑Super-P(SP)复合作为磷酸锰铁锂(LiMn_(0.7)Fe_(0.3)PO_4)正极材料极片制备过程中的导电剂,与单一采用SP作为导电剂的LiMn_(0.7)Fe_(0.3)PO_4正极片进行对比。采用复合导电剂的材料,极片电阻率明显低于采用SP导电剂的材料,且电化学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 改进型式的铅/硫酸双极性蓄电池,因采用导电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基片代替金属基片,故与金属基片有关的密封和腐蚀问题均减少了。其它的优点是重量减半,能量和功率密度增加以及电池的排气率更低。传统的双极性蓄电池的电极,正极活性物质(pbO_2)形成一表面,而负极活性物质(ph)形成另一相对的表面,基片一般为金属的,夹在这两个表面之间。金属基片可传导电子,但不传导电解液的离子,双极性电极堆叠成多个单体电池的电池组。即,  相似文献   

19.
专利分析是指对来自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大量的、个别的专利信息进行加工及组合,利用统计方法或技术手段使这些信息具有纵览全局及预测的功能,并且通过分析将原始的专利信息上升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有价值的情报。锂电池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通过对其专利分析得出本领域的专利权人技术的优、劣势能更好地服务于研发和销售。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主要有四大材料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四大材料中的核心材料,本文从专利角度分析了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正极材料中三元材料重要改性方法的专利技术路线,经过分析发现掺杂和包覆是最常规且发展迅速的重要改性手段;进一步针对掺杂和包覆分析了申请量逐年分布情况,从申请量上发现近些年掺杂改性的申请量一直高于包覆改性的申请量,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掺杂改性技术上;并以Li[Ni,Co,Mn]O_2(NCM)为例探讨了三元材料中Ni、Co、Mn三种元素比例分布对三元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