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预测骨水泥渗漏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40例,根据术后影像学结果评估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 140例患者中有39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7.9%.年龄(65岁)(OR:7.737,95%CI:2.200~24.713)、骨折严重度(中度(OR:6. 084,95%CI:1. 348~27. 458)、重度(OR:7.353,95%CI:1.548~34.933))、椎体内裂(OR:3.565,95%CI:1.125~11.299)、骨水泥黏度低(OR:5.257,95%CI:1.543~17.915)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模型的C-index指数为0.711,校准图形中的模型符合度良好.结论年龄、骨折严重度、椎体内裂、骨水泥黏度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预测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选用5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T4/5,T7/8及T11/12脊柱功能单位(FSU),分别切除T4/5,T7/8,T11/12节段的右侧关节突,分别造成3种实验模型(正常脊柱结构、右侧关节突切除外侧1/2,全切除),运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试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示下胸椎单侧关节突全部切除对脊柱旋转产生影响(P=0.000 755).在胸椎减压手术过程中手术需要保留下胸椎的关节突,如果需要切除时可以辅以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不断上升,脊柱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开放手术治疗中,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的常用方法,借助三维重建有限元模型的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手术方式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基于CT医学图像,借助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建立了骨质疏松病人T7-T9胸椎段的3D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椎间盘及韧带等软组织,在一定的载荷和边界条件下,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求解.对椎弓根钉穿破椎体前部皮质骨置钉的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加以验证,对于该种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拓展意义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脊柱骨折或脱位是由脊柱椎骨和支持性软组织的外伤或病理性破裂而引起的,并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其中,胸腰段脊椎骨折或脱位在犬猫中最为常见,临床上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或综合治疗。分析一例犬T3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通过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的手术方法来固定脊柱矫正患犬脊柱骨折处,术后配合药物治疗,使患犬患处愈合良好,并通过患犬后续恢复情况来评估脊柱神经受损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腰段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建立了一个脊椎T12-S1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对椎骨的外形结构和内部组成以及各种韧带均进行了详细建模描述,以便使之更接近人体脊椎的真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人体上身质量的情况下,脊椎T12-S1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方向上的第一阶响应频率为7.68 Hz.椎间盘去髓核与小关节及其关节囊韧带切除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脊椎的整体响应频率.椎间盘去核比小关节及其关节囊韧带切除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要大得多.模型的动态特性是符合人体脊椎的实际情况,可以用于人体脊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MR成像技术在脊柱压缩骨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R 多种成像技术对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研究的价值.方法 48例(共88个椎体)脊柱椎体压缩行MR平扫T1,T2及T2脂肪抑制,DWI及T1增强扫描.其中病理性骨折28例(55个椎体,包括转移性肿瘤24例、骨髓瘤1例、结核4例);单纯性骨折20例(33个椎体,包括单纯外伤所致14例,骨质疏松6例).病理性骨折者,经穿刺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部分临床证实;外伤或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均符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MRI表现,部分随访证实.结果 单纯性骨折20例共33个椎体,T2WI呈高、混杂信号27个,低、等信号6个,DWI呈高、混杂信号5个,低、等信号28个.病理性骨折28例共55个椎体,T2WI呈高、混杂信号42个,低、等信号13个,DWI呈高、混杂信号51个,低、等信号4个,T1 T2组合确诊数为82.3%,多种组合T1 T2 T1增强 T2抑脂 DWI,确诊数为98.6%.结论 MR 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单纯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的鉴别可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研究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新鲜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差异。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部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共300例,均为单一性椎体骨折,将其随机分成2组,单侧入路组(150例),双侧入路组(150例),观察患者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状况;术前、术后72 h及术后6 m拍摄患者脊柱正位和侧位X线片,并在侧位X片上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单侧入路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及6 m两组患者伤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患者术后3 d血清BGP、ALP较术前、双侧入路组显著升高,PINP含量较术前、双侧入路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对于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近似,但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透视次数及骨水泥填充量,增大成骨细胞活性,使患者骨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自行研制“框架”人工椎间盘(ALDFS),并建立腰椎运动节段ALDFS置换的有限元模型,研究ALDFS的应力分布.方法:1.从骨组织工程学、脊柱生物力学、材料学和临床循证医学角度设计,采用无磁性的医用钛合金加工制成ALDFS.2.选取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行薄层CT扫描图像,应用逆向工程技术重建腰椎模型.结合ALDFS的三维模型,建立腰椎运动节段ALDFS置换的腰椎模型,然后通过ANSYS12.0转换成有限元模型,最后模拟腰椎节段的运动,研究ALDFS的应力分布.结果:1.ALDFS由三枚自攻自锁螺钉、两端托板和立柱组成ALDFS两端的藕根形仿生学托板由主板和侧板组成.主板是撑起上下椎体的两端带翼的马蹄印形藕根状结构的截面.侧板是在椎体侧面,安装两枚平行自锁固定螺钉,与主板的一枚纵行螺钉在椎体内相互交锁固定假体.2.成功建立腰椎运动节段ALDFS置换的有限元模型,包括77268个单元.ALDFS的分布特点为:1)所有运动状态下,杵臼关节正中部周围区域应力最大;2)立柱和上托板承受的应力为下托板的6~7倍;3)所有运动状态中,正压状态下立柱和上托板正中部周围区域承受的应力最大;4)所有运动状态中,立柱均承受三个方向的力,其中侧弯时Z轴方向承受的力最大.结论:1.AL-DFS的上托板与立柱之间永久性±5~10°的微动,可一定程度上保留椎间盘的功能.2.建立ALDFS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其应力分析是可行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丁延虹  侯纪寿 《甘肃科技》2012,28(16):160-161
探讨了手法复位后,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自2003-2009年3月,共收治33例胸腰段骨折的病人,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4例,C级9例,D级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0d.笔者在全麻下采用脊柱可调式支架复位、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椎板减压、后突骨块复位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病人,术后拍片及CT检查显示骨折完全复位,脊髓无压迫,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力恢复.本组33例,术后X线片示压缩椎体高度及生理前凸恢复,CT显示突入椎管内骨块复位,椎管体积恢复.无1例脊髓损伤加重者.本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方法:11例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3~58岁,平均52.5岁,均为L4、5椎体滑脱,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术前、术后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I)问卷调查表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滑脱恢复情况、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2个月,VAS评分术后(1.0±1.0)分及末次随访(1.0±0.5)分,较术前(8.0±1.5)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OD I术后(22.13±13.40)及末次随访(20.31±13.27),较术前(64.80±15.68)均有显著差异(P<0.005)。术后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断棒;所有病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效果满意,该术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1.
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椎体植入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 ,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椎体及自体骨移植术 ,治疗 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结果表明 :17例患者术后的植骨块与人工椎体均为骨性愈合 ,其中 14例在 3个月内愈合 ,3例在 6个月内愈合 ;无人工椎体松动 ,螺丝钉脱落 1例 ,颈椎生理弯曲维持良好 ,恢复之椎体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 ;JOA评分平均 14.5分 .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椎体植入及自体骨植骨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器械固定、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的方法治疗腰骶脊柱结核19例,其中累及2个节段17例,3个节段2例;术前后凸角8°-21°,平均15.3°;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及椎管内死骨形成,13例伴有不H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8例。结果随访6月-3年,平均24月。术后切口均l期愈合,结核无复发。疗效优12例,良7例。术后6月X线片检查示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并通过椎间隙13例,2例术后CT扫描证实前方有假关节形成。融合时间6-8月,平均7.5月。术后后凸成角2°6°,平均3.1°。至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较术后无明显丢失。有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Fhnkel评分均达到E级。结沦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设 S(t,x)=π~(-1)argL(1/2+it,x)A.Fujii 在[1]中研究了integral from T+H to T(S(t+h,x)-S(t,x))~2dt并给出了一个渐公式。本文研究更一般情况。得到如下结果:定理1 设 T~(1/2+a)≤H≤T,(A>0),00),00为任取的实数。当 T≥T_0(a,δ)时,我们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人体脊柱腰椎节段三维重建方法,利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Image Control System),结合CT断层扫描图像,重建人体脊柱腰椎节段三维几何模型。经ANSYS转化建立脊柱腰椎L1-3的理想三维有限元模型,在Mimics中对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赋材质,实现了非均匀材质的骨组织赋值问题。该腰椎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高度模拟腰椎结构与材料的特性,具有结构完整、空间结构的测量准确度高、单元划分精细、重点突出等优点。本模型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可任意切割,并可通过调整模型几何及材料参数,施加不同的载荷与边界条件以模拟不同实验状态并能够以不同的文件格式输出,可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有限元分析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椎弓根钉技术结合横突间或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7年7月.2013年2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治疗18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受累椎体均在2个或2个以下。且病灶相对局限,无大的流注脓肿。均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或小关节突间植骨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随访9个月~5年观察效果,X线平片显示手术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胸腰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或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方式能够维持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羊椎体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以便于对目标骨填充材料的骨诱导及骨生长性能进行长时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山羊18只,体质量(21.56 ±2. 56)kg,动物麻醉后经腹膜后入路显露腰椎L1-L6,于椎体侧方制备6 mm×10 mm圆柱形骨缺损。实验共分为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别填充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各2个椎体,另外2个椎体不填充。于术后1、3、6个 月随机处死6只,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为64 ~ 92(75 ± 6. 95)min,术中失血量为50 ~ 110 (81.94 ±15.64)mL。共108个腰椎标本可供分析。三组骨缺损体积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骨水泥组 从3个月开始均有不同程度骨水泥吸收及骨长入,但实验组骨诱导生长更明显。结论 采用腹膜后入路制备羊腰椎骨缺损动物模型,实验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利于动物长期存活及进行填充材料长时程观察。同时腰椎全长制备,利于多种材料或者多种观察指标观察研究。本实验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后成骨作用好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及未填充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Bioflex动态内固定术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行Bioflex动态内固定术(Bioflex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28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37例,比较Bioflex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术节段及其上邻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24~48个月,平均36.8个月,Bi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PLIF组少(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节段ROM较术前减小(P0.05),Bioflex组手术节段ROM较PLIF组大(P0.05);两组术后上邻近节段ROM较术前增大(P0.05),Bioflex组术后上邻近节段ROM比PLIF组小(P0.05).结论:Bioflex动态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满意.与传统术式PLIF比较,Bioflex动态固定能够部分保留手术节段ROM,不增加上邻节段ROM,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限元法评估一种微动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基于人体脊柱CT图像数据建立腰椎L3-L4节段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坚强固定(M1)、微动固定(M2)、混合固定(M3)3种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施加模拟生理载荷,计算内固定节段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微动椎弓根螺钉在屈伸方向增大了内固定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其中前屈工况增大95%,后伸工况增大83%;改善了载荷在椎间的传递,增大终板正常生理性刺激应力4.25%~5.7%;降低了植入体上的应力集中效应,在前屈、后伸和侧弯工况下降低椎弓根螺钉应力9.2%~16.2%.  相似文献   

19.
利用建立的NaIO4-H^+-H2O2-VB2化学发光新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起一种测定维生素B2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15;10^-7-5.0&#215;10^-5g/mL VB2;检出限为2.7&#215;10^-8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Gs=1.0&#215;10^-6g/mL VB2,n=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在全麻下,将病人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作病椎棘突旁2cm切口,显露小关节突。直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在透视下将椎体扩张,注射骨水泥充填。结果采用此方法治疗,手术时间短,无穿刺失败和损害神经现象。注射骨水泥时,严格掌握注射的时间并在透视下进行,无骨水泥渗漏现象,术后3d就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住院8—9d出院。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骨折确实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