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分析规划南昌枢纽正常调度运行条件下对鄱阳湖区水质的影响,针对区域水质现状,以主要污染物COD、氨氮、TN、TP为指标,应用MIKE21模型建立反映模拟评价赣江入河口区域及邻鄱阳湖水域水质演变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规划南昌枢纽建设对鄱阳湖水质影响主要集中在入湖口闸门及附近区域,对鄱阳湖整体影响较小。规划枢纽正常运行后,靠近赣江的南矶山、伍湖分场鄱阳湖考核断面水质浓度有所减少;靠近金溪咀、南湖村鄱阳湖考核断面水质浓度有所增加,不改变鄱阳湖水质类别,对鄱阳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但水质现状不容乐观。针对鄱阳湖水质现状,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适合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水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豫  邢久生  谭胤静 《江西科学》2008,26(6):977-981
本文从分析鄱阳湖入湖污染物及其入湖途径入手,选择相应的模型,定量分析计算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其变化,根据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控制目标,确定鄱阳湖水质污染控制对策,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为有关部门在鄱阳湖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流域主要河道入湖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入湖河道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的方法,通过水质水量数据计算进入鄱阳湖主要污染物通量以及主要污染物负荷比,为江西省有效减排入鄱阳湖污染负荷比,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质安全,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连续1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水系水质及湖体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水系水质及湖体水质均呈下降趋势,非汛期水质比汛期更差;水系、湖体主要污染物基本一致,为氨氮和总磷;湖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资源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工程现有调度规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反映水文情势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鄱阳湖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湖区二维水量水质模拟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防洪、水资源与水质生态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防洪影响方面,三峡水库预泄期鄱阳湖水位抬升,低水增幅大于高水增幅,而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水位降低,低水降幅大于高水降幅,总体上对鄱阳湖防洪影响有限;在水质影响方面,鄱阳湖区水质浓度与五河来水的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关系密切,受长江流量影响的关系并不大;在供水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将对鄱阳湖枯水期供水形势产生较大影响;在生态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植被面积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大小与月份的不同有关,并将导致鄱阳湖不同区域湖滩草洲显露日期提前和显露时间有所增加,这将对鄱阳湖珍稀候鸟栖息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依据“十一五”期间鄱阳湖西北水域设立的8个监测断面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内该区域水环境的现状,进行了水体水质的分析和评价,并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和N/P法,进行了该区域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西北部水域)水质整体上达到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仅都昌、蛤蟆石2个监测断...  相似文献   

8.
王嘉  孙铭  江英英 《江西科学》2012,30(2):265-270
鄱阳湖是我国"最后一盆清水",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意义极其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站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要重点抓好以水质为中心,以板块为区划,以生态为制约,以准入为手段4个方面,从而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质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1991~2000年水质资料,分析了鄱阳湖近l0年来水质状况变化,并对其产生水质下降、水体污染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施水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季节性水质变化特征,选取鄱阳湖7个湖面点分别于2016年1、4、7、10月采集表层水样代表四个季度采样,对各季度水质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质理化参数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高水位期(4月与7月)水体流速慢,高透明度、高水温,营养盐浓度低,叶绿素a浓度高,水体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以上;低水位期(1月与10月)流速快,浊度高,低水温,营养盐浓度高,叶绿素a浓度低,除1月份都昌PYH3位点水质为Ⅴ类水外,其他点位的水体水质为Ⅲ、Ⅳ类水。PCA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水体低水位期(1月与10月)水质主要受氮磷营养盐与CODMn的影响,而高水位期(4月与7月)营养盐浓度对水质影响较小,主要受水温、水体透明度与叶绿素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计勇  张洁  陈泉  樊后保 《江西科学》2010,28(5):714-718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背景,在综述鄱阳湖历史与当前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流域系统管理思想与生态水质目标发展理念,提出鄱阳湖水环境保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与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并重点阐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鄱阳湖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白鹤在鄱阳湖越冬生境特性及其对湖水位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振鹏 《江西科学》2012,30(1):30-35,120
鄱阳湖是世界上重要的白鹤越冬栖息地,白鹤越冬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保护区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这一区域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白鹤越冬期的生境与取食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浅碟形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对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具有重要意义;碟形湖保持适当水深、并缓慢下降是影响取食歇息的重要条件;食物丰富性与取食可及性是白鹤选择取食地的重要因素;辽阔的水域、较好的水环境和适宜的水深是白鹤越冬的基本前提。白鹤在鄱阳湖越冬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相适应,对鄱阳湖水位极端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3.
刘逊  尹晓刚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2,30(2):249-251
自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助推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带动全省"巨变"。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五河一湖"流域保护等各项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湾里区地处鄱阳湖区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中间地带,林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就该区森林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及固碳释氧价值进行核算,得出其价值为8.6亿元。  相似文献   

14.
潘克森 《江西科学》2013,(6):868-870
简述了文化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作用,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除了应该用物质形态或技术的层面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还应该多用制度文化、生态文化、低碳文化和古色文化等价值理念来支撑鄱阳湖“一湖清水”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源遥感影像提取鄱阳湖形态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的洪水多发地带.利用遥感影像自动、快速、准确提取鄱阳湖形态参数(水体面积、水位高程值),实时监控鄱阳湖水情空间动态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Radarsat SAR和Terra Modis遥感影像上提取水体,测量计算了遥感影像上的水域面积.将遥感测量结果与利用鄱阳湖历年的水位高程与面积水文统计数据拟合模型测量结果进行交互验证,误差绝对值小于0.70%,最终建立了一个具有较高精度的鄱阳湖主体水域水位-面积分布数学模型.为利用遥感影像实时监控鄱阳湖水情空间动态变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手段,对湖泊、水库的泛洪监测、调洪功能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