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起跑姿势这一被忽视的环节入手,运用生物力学、生理、生化理论观点具体分析了接近式与普通式起跑的优劣.认为我国短跑落后的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起跑姿势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贾培武 《青年科学》2008,(10):36-36
众所周知,"蹲踞式"是短跑运动员采用的标准的起跑预备姿势,因为人保持这个姿势时,人体肌肉趋于最佳的预拉状态,最有利于瞬时的发力,因此,国际田联规定:短跑(400米及以下项目,包括接力)起  相似文献   

3.
对短跑速度的探讨张天熙一、短跑的身体姿势在短跑离比赛中,为了获得高速度,跑的动作协调、正确,身体要经常保持垂直,姿势是十分重要的。这无论是对短跑或是对慢跑来说,都是一样。具体说.跑的正确姿势应是耳朵、肩、腰应成为一条垂直线,如(图一)可是许多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前人对改进、提高短跑速度从步频、步幅、后蹬和摆动上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手臂摆动时手指的动作,到底是半握拳式好还是自然伸直好。一般教科书认为,摆臂动作手指应是半握拳式。通过对短跑技术进行力学分析后认为,在短跑运动中,手指在摆臂过程中应保持自然伸直为宜,自然伸直手指的摆臂姿势效果要好于半握拳的摆臂姿势。  相似文献   

5.
短跑的起跑对各国短跑运动员都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起跑技术是提高运动员短跑成绩的关键,本文即针对蹲距式起跑技术的细节改进做一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改进、提高短跑速度从步频、步幅、后蹬和摆动上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手臂摆动时手指的动作,到底是半握拳式好还是自然伸直好.一般教科书认为,摆臂动作手指应是半握拳式.通过对短跑技术进行力学分析后认为,在短跑运动中,手指在摆臂过程中应保持自然伸直为宜,自然伸直手指的摆臂姿势效果要好于半握拳的摆臂姿势.  相似文献   

7.
韩蓄  徐伟 《科技信息》2010,(12):388-388
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健儿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创造了许多新的世界纪录,我们在享受奥林匹克的精神大餐时,同时也应关注其中的物理学奥妙。奥运会中短跑是一项分秒必争的田径运动项目,所以在短跑中的每一环节包括起跑对运动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比赛中运动员如何跑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呢?本文就带着这个问题讨论了短跑中起跑和转弯跑时的物理学原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短跑"送髋技术"辅助练习的设计与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送髋"技术对短跑教学的影响,尤其对百米起跑后加速疾跑和途中跑髋部的前摆与后伸技术动作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百米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蹲踞式起跑技术教学新探卢伟荣田径规则规定,400m以下的径赛项目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并使用起跑器。许多学过短跑的学生,在参加测试和比赛时,不采用蹲踞式起跑,似乎觉得这种起跑方法多此一举,根本用不上劲,这说明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技术。为了遵守规则,为了学...  相似文献   

10.
短跑技术教学中有目的地选用跑的专门练习是提高短跑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目前惯用的小步跑、原地高抬腿和后蹬跑等三种专门练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这三种练习方法已不完全符合现代短跑技术的动作结构和特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采用各种姿势的徒手摆臂、折迭高抬腿跑和跳步跑练习,能有效地提高短跑技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了解短跑技术结构中的关系,对于我们从事短跑教学和训练中分析运动员的存在问题,进一步纠正错误动作是有一定意义的。短跑是发展速度、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它是掌握和提高田径各项运动和其他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在短跑技术结构中,从起跑、疾跑(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始终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反相成的关系,如两腿之间(压与摆)、两臂之间(前后摆动),上体与对旧之间,神经系统内脏器官与运动器官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跑得快是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界环境之间在矛盾中求得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两种起跑姿势依据力学原理对其分析比较,以利于在我们的田径教学和训练中根据具体情况,更为合理的采用起跑预备姿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采用摄影测量及录像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起跑准备姿势、起动方式、起跑成功率、起动后前3步动作时间等进行了测量、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点冰式起跑准备姿势是目前主流的技术,男、女运动员在比赛中点冰式的运用远大于其他2种(交叉式、侧向平行式)准备姿势.男、女运动员采用后脚支撑腿发力、前脚先起动的方式占总数的86.6%,运用前支撑腿发力、后脚先起动方式的男、女运动员分别为12.7%和14.2%.运动员内道起跑与抢先进入弯道领跑的成功率相关性很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起跑起动后疾跑阶段前3步所用时间均比世界优秀短道运动员的平均用时要长,尤其是第1步,但均不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 起跑是短跑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反应速度对短跑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分析反应时是衡量反应速度快慢的生理指标,是指运动员接受刺激与做出肌肉动作之间的应答时间。反应涉及以下过程:某些感觉器官被刺激而唤起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中枢;沿着传出神经,把中枢所发出的冲动传到相应的肌肉群;肌肉根据刺激的特点与要求,做出相应回答。所以反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1.感受器感受器越敏感,越能缩短对各种信号刺激的感受时间。感受  相似文献   

15.
结合短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万志强 《科技信息》2012,(32):324-324
短跑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速度力量型周期性运动项目,短跑速度由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组成。随着人们对短跑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使其既重视跑的动作规范化和整体协调配合,又重视摆动技术、放松技术,还注重缩短短跑的支撑和腾空时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运动员起跑反应时与短跑成绩之间关系,选取了2011~2019年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短距离跑的运动员比赛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仅女运动员100米跨栏的起跑反应时与运动成绩没有显著性相关,其余项目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与短距离跑成绩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并且男性运动员的反应时长略低于女性运动员;运动员起跑反应时分布仅2011年与2019年这两届世锦赛短距离比赛中显著不同;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跨栏项目中的起跑反应时最短,在弯道项目中的起跑反应时最长。  相似文献   

18.
胡水 《科技信息》2009,(3):214-214,255
百米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是百米全程中尤为重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加速跑技术的优劣对运动员的最大速度、维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及速度耐力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利用单机定点定焦高速摄像对实验对象进行加速跑阶段技术的实验测试,试图通过加速跑阶段前凡步支撑阶段动作的髋、膝关节指标的分析,揭示百米加速跑阶段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其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6):117-120,142
通过对短跑技术摆动动作的分析,特别是对短跑过程中髋部动作一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一平动运动的特征分析,认为短跑力量训练应以发展专项摆动力量为主,一般力量训练为辅,紧紧围绕摆动动作的肌群力量着手,在优先发展髋部屈肌肌群力量与上下肢力量均衡协调的基础上,改进短跑技术,并提供了短跑摆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相应手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参加柏林(2009)与大邱(2011)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短跑(男女100m各90、85人)与跨栏(男女110m、100m栏各69人)运动员,在规则改变前后两届大赛的各轮次比赛成绩(Performance Time,PT)与起跑RT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同时参加两届比赛的运动员在新旧规则下的起跑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进行比较.探讨“零抢跑”规则对优秀短跑运动员RT的影响.结果显示,“零抢跑”规则使短跑与跨栏运动员的起跑RT显著增加;RT受年龄、性别、疲劳、注意力、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起跑RT通过运动时间(Movement Time,MT)影响总反应时间(Total Response Time,TRT),从而达到控制比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