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pH=6.3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壳聚糖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同时发生的复合猝灭,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由热力学参数方程,推断出壳聚糖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来自疏水作用力和静电引力。运用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了壳聚糖与溶菌酶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1.47 nm。  相似文献   

2.
洛美沙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洛美沙星和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pH为4.5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测量不同DNA浓度下洛关沙星的荧光发射光谱.DNA对洛美沙星产生了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计算了两个不同温度下洛美沙星与DN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洛美沙星与DN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进一步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研究了洛美沙星与DNA结合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盐酸小檗碱为荧光探针,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技术和粘度法研究了岩白菜素与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随着DNA浓度的增加,岩白菜素在215 nm处的紫外吸收峰发生红移和吸光度的降低,表明岩白菜素与DNA之间存在着嵌插作用.随着岩白菜素浓度的增加,BR-DNA体系发生荧光猝灭,其猝灭机制判断为静态猝灭;运用位点模型计算了25℃下岩白菜素与DNA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分别为0.9814和7.86×103L·mol-1.粘度实验进一步证明岩白菜素与DNA为嵌入结合.该结果为研究岩白菜素的抗癌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齐多呋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研究表明:二者以摩尔比1∶1结合,其平衡常数K0=3.689×103L/mol;实验表明:齐多呋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茶碱(T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TH与BSA在10℃、28℃和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Λ分别为1.96×104L/mol、3.80×104L/mol,1.57×105 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1.1,1.2.实验表明:TH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热力学参数H为26.229 KJ/mol,S为174.809J/(mol·K).TH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表明,BSA的荧光主要源于TH色氨酸残基,表明TH对BSA的构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NaOH水溶液中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对吡哆醛的荧光猝灭行为.推导了荧光猝灭法研究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般方程,测算了吡哆醛与各氨基酸及谷胱甘肽作用的结合常数(K)与结合比(n),并考察了氨基酸和谷胱甘肽电子光谱吸收对吡哆醛荧光测量的影响以及碱性介质中吡哆醛的荧光特性.测算和讨论了甘氨酸和吡哆醛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7.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液中,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DNA热变性法、盐效应法及黏度法研究硫酸沙丁胺醇(salbutamol sulphate,SS)与鲱鱼精DNA(herring sperm DNA,hs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的结果初步排除SS与hsDNA之间存在嵌插作用的可能;DNA热变性法检测的结果表明SS与hsDNA之间可能存在静电或沟槽作用;盐效应法、KI荧光猝灭法及黏度法检测的结果表明SS与hsDNA之间存在静电和沟槽作用;同时研究发现hsDNA使SS的荧光发生静态猝灭,测得两者之间结合常数K=1.51×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1.27.该研究为肾上腺素类药物的开发和不良反应的消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各种光谱方法研究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Lineweaver-Burk和双对数方程计算了速率常数(Kq),猝灭常数(Ksv),静态荧光猝灭缔合常数(KLB),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TNZ能结合BSA.由于生成TNZ-BSA复合物,TNZ对BSA的猝灭是静态猝灭机理.热力学参数表明是一个自发过程,其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有一个结合位点.BSA的亚螺旋域ⅢA是主要结合位置,离酪氨酸残基更近.有弱的负协同作用.TNZ对BSA构象几乎不产生影响,Mg2+,Co2+,Fe3+,Ni2+,Mn2+和Cr3+对TNZ与BSA结合产生促进作用,延长药效时间.该实验对揭示药物动力学问题及后续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硫酸长春碱和鲱鱼精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pH为7.4的Tris-HCI缓冲溶液体系中.测量不同DNA浓度下硫酸长春碱的荧光发射光谱,DNA对硫酸长春碱产生了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运用位点模型计算了两个不同温度下硫酸长春碱与DN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硫酸长春碱与DNA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结合荧光探针实验以及粘度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硫酸长春碱是以沟槽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环丙沙星(CPFX)与Fe3+及其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e3+和鲱鱼精DNA均可使环丙沙星的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在Fe3+存在下,鲱鱼精DNA对环丙沙星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并用荧光法测定了CPFX-Fe3+和CPFX-DNA二元络合物的组成和结合常数.CPFX-DNA的光谱图在有Fe3+存在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能够形成CPFX-Fe3+-DNA三元络合物.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三元络合物的荧光强度与天然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初步探讨了环丙沙星与Fe3+和DNA的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pH为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应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文多灵与鲱鱼精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NA与文多灵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计算了25℃和40℃两个不同温度下文多灵与DN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5.26×10^3L/mol、1.0411和7.77×10^3L/mol、1.056.紫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DNA的加入可使文多灵252nm处的紫外吸收峰发生显著升高和蓝移;荧光探针实验表明文多灵不能使小檗碱-DNA体系的荧光发生猝灭,证明文多灵是以沟槽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头孢他啶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人体生理条件下头孢他啶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LB=1.399×106(24℃),KLB=7.501×105(37℃).头孢他啶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以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相结合而非单一作用力,为探讨药物头孢他啶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仪LI-6400和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对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5种主要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的气体交换和荧光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黄瑞木、油茶、羊角藤、芒萁之间Pn和Tr差异达显著水平;芒萁与黄瑞木、油茶、羊角藤之间Pn、Tr差异达显著水平;黄瑞木、油茶和羊角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马尾松、油茶和羊角藤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黄瑞木和芒萁为单峰型;马尾松、油茶和羊角藤存在“午休”现象且限制因素不同,马尾松光合午休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油茶和羊角藤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随光照的增强,5个树种均发生光抑制,表现为最大荧光产量、有效量子产量均下降,非光化学猝灭上升,但物种间各参数变幅不同.  相似文献   

14.
298.15K下,应用等温微量热法研究了抗肿瘤药物秋水仙碱(COL)与小牛胸腺DNA(ctDNA)结合作用,测定了药物与DNA分子的结合比、结合常数、结合焓变(△H°)、熵变(△S°)及吉布斯自由能变(△G°)等热力学参数.结合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秋水仙碱与小牛胸腺DNA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探讨了药物对DNA分子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HCl介质和90℃加热10min的条件下,罗丹明B(Rhod.B)与四苯硼化钠(NaB(C6H6)4)作用生成的[Rhod.B]^+.[B(C6H6)4]^-离子缔合物能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Rhod.B]+.[B(C6H6)4]被H2O2氧化而发生荧光猝灭,Mo(VI)能催化H2O2氧化[Rhod.B]+.[B(C6H6)4]的反应,导致其荧光剧烈猝灭,且△F与Mo(VI)含量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催化H2O2氧化[Rhod.B]+.[B(C6H6)4]离子缔合物荧光法测定痕量钼的新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4.00~400(pg/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F=67.27.+0.3243 CMo(VI)(pg/L),n=6,相关系数r=0.9981,检出限(LD)为0.92pg/L.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Mo(VI)的测定,结果满意.同时探讨了离子缔合物荧光法定痕量钼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提出催化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Hg2+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100℃反应1.0min和pH=4.0HAC-NaAC缓冲溶液的条件下,NO2-先与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离子,后者再同α-萘胺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而发射荧光,Hg^2+能催化红色偶氮化合物致使其荧光激烈猝灭,Hg^2+的含量与△If成正比的实验事实.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10.00(pg/ml),线性回归方程为△If=45.02+47.62C Hg^2+(pg/ml)(n=7),相关系数r=0.9992.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15 g/mL Hg^2+.对0.020和10.00(pg/ml)的Hg^2+进行8次平行测定,其RSD分别为3.1%与4.6%.本方法成功用于水中痕量Hg^2+的测定,同时探讨了催化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Hg^2+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OFL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证实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求出了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最近距离。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焙烧Mg-Al水滑石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焙烧MgAl水滑石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在 6 73K、873K和 10 73K温度下焙烧样品的MAS2 7Al核磁共振结果呈现显著的物相转变 ,其转变中的过渡态对确定样品表面酸碱性质显得很重要 .XPS测定样品中Al2S和O1S结合能与样品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