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教育成本应由学校成本和个人成本构成;教育成本应由相应的教育收益的获得者分担补偿,能升入上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的相应教育成本应由教育收益的获得者———上级学校、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分别予以分担补偿,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成本分担补偿链,以实现基础教育投入的承担与基础教育教育成本分担补偿的良性互动,实现教育公平,最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楼红平 《科技资讯》2006,(17):166-166
本文从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建立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的原则,提出了如改革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的体制等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主要采取以政府和个人为主,社会和学校为辅的结构模式。但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政府分担的不足性和个人分担的超负性日益明显。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支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增加补偿,同时注意完善高职院校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中的城乡家庭分担差异及公平,一直是教育经济学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对我国2002—2011年城乡家庭收入水平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能力和差异状况的考察,揭示城乡差异背后的教育公平问题,为相关政策调控提出可行性建议。分析表明:近十年我国城乡家庭高教成本分担差异逐渐缩小,但差异依然显著;城乡家庭年人均收入增长和高教成本增长呈非一致性关系;城乡家庭的高等教育负担能力相差悬殊,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突出。据此,应通过多元化的高校资助体系和调整高等教育补偿政策来减少城乡高教成本分担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谈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经费筹措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经费筹措机制,以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从政府拨款、收取学费、社会捐资、用人单位出资、学校自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女硕士生的毕业人数大幅度上升,由于受教育成本、个人期望高、用人单位招聘偏好、社会思想观念等因素,女硕士生在就业中频频遭遇性别歧视。本文从人力资源成本角度,也即从女硕士生的初始成本、开发成本、保障成本等各方面分析女硕士生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成本承担机制造成了教育经费紧张,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导师责任心降低等问题。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同样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比较收益理论。研究生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国政府为进一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学问题,对高校大学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其中高校的责任也日益增大.针对这种现象,结合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等,把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观念由有偿资助向无偿资助转变,并提出解决高校助学负担日益沉重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第三方回收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回收合作策略问题,构建由制造商、零售商及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以成本分担和任务分担两种主要的回收合作模式为基础,研究政府给予制造商补贴时,制造商和回收商的回收合作策略,对比不合作及两种合作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及利润,并结合制造商与回收商的回收成本系数分析政府补贴对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对供应链成员利润有正向影响,无论政府补贴怎样变化,制造商与回收商合作时的产品回收率、供应链成员利润及其随补贴的增长幅度总是高于不合作时;当政府补贴、制造商回收成本系数等满足一定条件时,在成本分担模式下有更大回收率,且供应链成员能够获得更大利润.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追求。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分担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对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公平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社会阶层差异、政府财政投入体系、国家的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影响高校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这一现状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实现社会化,存在后勤拥有的国有资产如何同学校分离问题.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坚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原则、教育属性原则和后勤实体市场化原则;高校后勤实体拥有的国有资产应实行分类核算、分类制定分离政策;要处理好社会市场大环境与学校教育小环境的关系,高校整体利益和后勤职工群体利益的关系,实现完全社会化的目标和制定社会化过程中的阶段性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就业难、用工难"背景下,职业院校图书馆在做好大众化信息服务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学校其他教育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渗透到就业指导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改制后的图书馆要强化自觉履行教育职能的意识和信心、着力提升学生综合信息素质和提供教学科研信息保障服务以及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践行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等3个方面对改制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详细论述了师范院校图书馆如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师生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素质技能资源服务和学科馆员专业服务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信息素质教育和数字参考服务的内涵,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图书馆如何利用数字参考服务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普及和深入改变了高等院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引发了高校图书馆工作新的特征、新的难题和新的趋势。新时期下的高校图书情报工作不仅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采集、处理和跟踪能力,同时还应加强馆际之间的联合,从而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包括导入现代服务理念、创新期刊运行机制、优化期刊业务流程、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更多关注毕业生就业带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大学校长既要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更要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带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站在新的高度打造多功能教育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始终把提高人才质量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提高执行力,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倍受社会关注。究其原由,关涉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就高校自身而言,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应确立多样化的服务理念和市场导向的服务模式,建立和健全专业化的就业服务机制,设置全程化的就业服务课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的就业服务网络系统,以全力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发挥高校后勤服务教育功能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理性地思考、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应从更广远的视野来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教育属性,力求以市场经济为纽带,把后勤社会化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后勤社会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