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世说新语>中的心理动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为情绪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和意志类心理动词,并对这三类心理动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我们发现情绪类心理动词在这三类心理动词中最多,占68.2%;认知类心理动词较少,越高级的认知活动,其相应的动词越少;复音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单音词在数量上和使用频率上仍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互向”类言语行为动词语义认知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语义认知结构的分析根据不同的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该研究先就“互向”类言语行为动词与“单向”类言语行为动词具有不同的信息传递认知结构作了简单区分,重点体现了八对英汉“互向”类言语行为动词的信息传递认知结构和语义认知特征以及它们的语用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Vendler和Smith的五种动词分类基础上,将语句作为情状的落脚点,分析英语及物结果构式的情状特征,探讨该类构式的成分限制以及成分间的语义合成。研究发现,行为、完成和成就这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英语及物结果构式,并且对动词后的四类结果补语有严格的语义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72名贵州省少数民族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贵州省少数民族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初中女生在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男生;少数民族城市初中生在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农村初中生;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得分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一学生显著低于初二、初三学生;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个人力、支持力及总分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家庭支持、积极认知3个因子对少数民族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少数民族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对其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名词和动词作为语言中的两个主要词类,近年成为研究的热点。心理语言学主要探讨了名词、动词在获得时间的早晚、心理表征、影响加工的因素等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名词和动词作为语言中的两个主要词类,近年成为研究的热点.心理语言学主要探讨了名词、动词在获得时间的早晚、心理表征、影响加工的因素等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对动词进行体进行认知研究。内部语境描述进行体动作的发生、发展和过程。外部语境描述进行体动作的开始、终点和情感色彩。对动词进行体的认知研究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动词进行体的认知的心理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动词进行体丰富多彩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9.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贵州1 800名初中阶段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男生在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初中女生在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上显著高于男生;初中生在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一、初三学生高于初二学生;农村初中生在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与总分上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而城镇初中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的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及总分上均高于农村学生;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对其心理韧性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韧性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心理动词的使用差异情况,研究中国学习者对心理动词的习得状况,笔语、口语中心理动词的使用规律与特点。结果发现:中国学习者运用心理动词频率普遍高于本族语者,尤其在笔语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习者笔语的口语化倾向;笔语表达中学习者主要依赖有限的几个心理动词;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在句型、时态、词汇等方面表达的丰富度上尚有提高空间;心理动词与代词"I"搭配使用时,学习者的运用情况与本族语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事件心理表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心理表征结构。通过在网上收集数据(598) , 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心理表征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心理表征可分为认知维度和情绪维度, 认知维度包括行业信任、风险估计、负面影响和责任归因4个子维度, 而情绪维度则为单一的负性情绪。对食品安全事件心理表征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讨论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形容询,动词一般不能与程度副词结合使用,只有心理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等少数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是心理动词的一个主要的语法特征。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程度副词修饰心理动词的情况相当复杂。与先秦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修饰心理动词的程度副词在数量上和使用频率上都增加了。  相似文献   

14.
在“的”字短语做谓语的体词谓语句中 ,“的”字短语含动词性成分是较复杂的一类 ,本文根据不同的语义结构对这类句子进行了分类描写 ,分析了动词进入其中的语义制约 ,并从认知上对各次类间的联系和使用频率差异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荀子》心理动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动词作为动词的一个小类,有其独有的语法特征和语用特征。本文对《荀子》中的心理动词进行穷尽性的描述和说明,对其语法功能及内部再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影响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的情绪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认知评价是情绪构成的必须成分和情绪特殊经验和优势技术对运动员情绪起着调节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不同的文化模式塑造了运动员不同的自我概念;社会责任感、需要心理是情绪发生的刺激源。  相似文献   

17.
日语的动词数量繁多,意义纷杂,但动词之间绝不是毫无联系的存在,它们之间往往可能建构为一个联系深远的“类动词”语义网络。文章就是在国广哲弥对「ふ〈」的分析基础上,运用国广哲弥提倡的现象素以及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如意向图示理论、容器图示理论等,对「ふ〈」的原始含义、核心含义、派生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将「ふ〈」类动词表面看似毫无联系及联系甚远的含义,从一个新的认知角度巧妙地联系成有机的整体,构建「ふ〈」类动词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8.
先传统的从词汇语义、论元结构和句法结构上来比较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最后在原则参数与构式压制理论下对这三类动词的分类提出质疑,认为所有动词在进入句法语义层面之前,表现相同的语义角色层级序列,只是在不同的语言或者不同的句式结构中表现出他们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动词名词化是动作的概念化。名词化过程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英语动词在名词化过程中其动词的时体意义的转化形式及动词名词化的主要两类形态之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对《逸周书》动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将其821个动词做了分类。从语法分类可以看出它们的时代特点,即相对于甲骨文类型已经非常齐全;相对于中古汉语动词总量较小,每类动词也相应较少。助动词、特殊动词的小类中,古汉语中有的先秦汉语也都具备。中古汉语动词总量上千,每小类动词也更丰富,如助动词中可能类的"得"、"耐"、"而",意愿类的"肯"、"愿",必要类的"应"、"当"等,但在《逸周书》中都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