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1日,由腾讯云多媒体实验室领先算法团队修复,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携手环球音乐旗下厂牌宝丽金,并联合腾讯云、微信视频号、腾讯视频等多个团队联合呈现的"张国荣2000年《热?情》演唱会超清修复版"全球首播,数千万名粉丝共同见证了这场由AI技术加持风华绝代的演唱会.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为披头士乐队担任制作人、被誉为"第五披头士"的英国金牌制作人乔治·马丁于当地时间3月8日去世。环球音乐集团方面对这一消息予以了确认。约翰·列侬之子肖恩·列侬也在推特上表达了悼念。温文尔雅的英国唱片制作人乔治·马丁曾在"披头士"遭到英国所有唱片公司拒绝后,代表小厂牌派洛风与他们签下唱片合约,并带领他们从一支地方舞曲乐队一变而为20世纪60年代最有创造力、最有影响、最善于运用录音室的摇滚乐队,他于当地时间3月8日在英格兰威尔特郡家中去世,享年90岁。他的死讯由CA经纪的创始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14,(8):28-35
从眼镜到手表,从手环到胶囊。智能设备体积越做越小,可穿戴技术风潮愈演愈烈。无论是谷歌、苹果、三星,还是百度、小米甚至中小厂牌,人人都爱可穿戴,人人都想分杯羹。把移动网络穿在身上,让即时讯息来得更快,动动舌头就能发布指令,看看手表就能测出心率,一切我们所曾幻想过的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被无数品牌和创业者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牛仔裤由十九世纪产生至今已是跨世纪的流行,并发展成牛仔服饰文化。牛仔服饰文化的形成有着强烈的社会背景,美国西部开发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开发形成的概念成为美国观念中最基本最持久的组成部分之一。牛仔服饰的创始和演变在时间和空间上与西部开发同步,牛仔服饰就成为西部开发的见证。服饰的认知功能将历史表现出来。牛仔服装独有的美学特征促进牛仔服饰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靛蓝色是一种协调色、泛用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对靛蓝色有认同感。纯棉纤维的牛仔布是经久不衰的服装材料,特有的织物结构形成蓝里透白的色光风格,将面料开发和服装设计结合是牛仔服饰成功所在。低腰。直裆、紧臀是牛仔裤的造型特点,将美与健联在一起。商品化使牛仔服饰发展壮大,由产品到品牌,创建成世界级的名牌。用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厂牌和品牌,及时实施产品扩张和市场扩张战略,将企业文化、服饰文化、商品经营结合起来滚动发展。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名牌不倒,所形成的文化内涵越深。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学生心理困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的方法对160名农村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中学生在成长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困惑"和"人格发展困惑".(2)在学习方面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学习压力"和"缺少自由时间".在"考试焦虑"和"厌学"方面,存在年级差异.(3)在人际交往方面感到困惑的对象是"父母"、"同伴"、"老师"和"异性".与"父母"的交往方面,存在年级差异.(4)在人格发展方面感到困惑的问题是"自我意识发展缺陷"、"情绪困扰"和"青春期困惑".在"人格发展困惑"方面,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新中国建立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代道教美学思想的代表,张宇初的文艺美学思想中不乏辩证成分,在"文质"关系和"虚实"关系方面都留下了一些精辟之见。在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张宇初认为"华"与"质"各有其长处与短处,处理文质关系最理想的方式是由"华"反"质",达到"文"与"质"合乎自然的和谐;在"虚实"关系问题上,张宇初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认为应以"虚"为本、"实"为用,在文艺作品中做到"虚实"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对促进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成为促进江西经济发展的关键带动点,并成为京九(江西)产业带发展成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认真梳理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存在集群企业处产业链"低端"、龙头企业骨干作用发挥"弱小"、集群企业关联度"不紧密"、政策层面支持"不系统"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典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提出了江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的对策建议,即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扩容"、在构建产业链式中"聚拢"、在完善技术协作中"合力"、在探索协同机制中"抱团"、在出台扶持政策中"助力"、在强化引入培育中"揽才"。  相似文献   

9.
"五陵"是西汉统治者在关中设立的五个陵邑,两汉时期地位特殊。"五陵"诗是唐代诗人感受"五陵"的沧桑变迁而书写的诗篇,在唐代的不同时期,诗歌呈现不同的风貌,各有侧重。然而,在"五陵"景色的描写中寄寓文人惆怅,在"五陵"王气的追述中展现爱国情怀,在"五陵"往事的回望中抒发人生思考,是唐代"五陵"诗基本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中"在 L"、"于 L"、"自 L"格式,都表示主语动作行为的处所,是处所功能的承担者.文章对三种格式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在"虚化较"于"、"自"为迟,虚化后与"于"有共时重叠使用的时期;"在"、"于"、"自"都不能脱离处所词而存在,是名词性非宾语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正己"即是"修己"、"修、养"自身,"正人"即是"亲民"、"安人"、"安百姓"。"正己"和"正人"虽然可以看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但是在理论上是可以统一的,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它们又可以看作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正己"相对于"正人"都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羊年话羊     
<正>2015年是中国农历的乙未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羊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羊往往被人们视为美好兴旺、吉祥瑞兆的象征。在汉字中,很多吉意的字眼都与"羊"有关,比如在我国古时"羊"与"祥"是相通的,在古代器物上,一般"祥"铭都写成"羊",表示吉祥如意,象征兴旺发达。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部》云:"羊,祥也。从羊,象头角足尾之形"。而《示部》"祥"下说:"福也。从示羊声,一日善。"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羊"不啻是"吉祥福善"的语源和字根。  相似文献   

13.
杨凯 《华东科技》2015,(2):54-56
<正>在吴强的理念里,中国梦与教育梦相辅相成。"好人"一家时值晌午,敲开"火柴人"的大门,迎接记者的是一名"火柴姐姐"——这是之后"火柴爸爸"吴强介绍给我们的称呼,在"火柴人"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好像家庭的一员,他们的称呼是"火柴爸爸"、"火柴妈妈"、"火柴哥哥"、"火柴姐姐"等等。所以在采访吴强的这一行中,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正是他们的温馨氛围,可以说这是一家最像"家"的创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在分析"个人"与"民族国家"问题进行了概念同一的关联,忽视了在"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丰富微妙的曲折表现。文章在对五四时期对于民族国家构想的现代性的分析中,梳理了"个人"面对道路选择时独立的心理体验,从而有助于厘清五四时期"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维度。  相似文献   

15.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教学误区,根据教学实践,在"单音"、"哼名"、"低音"、"性质"、"节奏"、"视唱"方面总结了纠偏与练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练习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称由"反质子"和"反电子"等"反粒子"构成的物质为"反物质"。然而,这些"反"字开头的东西,不是逻辑错误,就是不存在。在对物质进行分类和命名时,应遵循在大类名词之前加特征词的命名方法。应将"反物质"更名为"异构物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在所谓"德育工作",在民国时期,无论在民国政府辖区还是人民革命根据地都称为"训育"."训育"在德国普通教育学中,是同学生"管理"和"教学"并立的基本概念.鉴于我国以往对于"训育"多所误解、如今"以德育代替训育"又在教育理论上存在诸多难题,故对民国时期的"训育"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并着重分析根据地教育的历史经验,旨在增进对"德育"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的"至情观"在其戏剧作品尤其是《牡丹亭》中展露无遗,然而"情"在汤显祖这里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情"的承认和赞美,二是"理"对"情"的引导和收束。前者是论"情"的起点,后者则是"情"的落脚点。因此汤显祖不仅是"情"的歌颂者,而且也是"情"的批判者。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20.
"儿童"一词古今含义并不相同。由于"童"、"僮"相混,在唐诗中"儿童"有两个含义,一是单音词连用,表示"孩子与奴仆";一是凝固的复合词,表示"未成年人"。结合《回乡偶书》整首诗,论述"儿童"在"儿童相见不相识"中是一个近义连用的词组,表示"家族中的孩子与奴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