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曾将少女的美丽比喻为娇柔的鲜花。其实,鲜花的寿命短暂,但是花谢之后还存留有花粉,花粉能与无情的时间老人抗衡一番。这是因为花粉能保持数百万年之久,它们会沉积在湖底、旧河床淤泥或泥煤里,甚至当泥煤变成煤炭,淤泥沉积物会变成化石时,花粉却依旧如故,保持不变。生物学家们试图通过对地球上远古时代生长的植物花粉的研  相似文献   

2.
蜜蜂是成功的.成功在于获取了花的“心”。 1.3亿年前,显花植物(种子植物)刚刚在地球上出现。那个时代,花为风而开放。植物仰望自己苦心生产的无数花粉随风而去.期待能有几颗好运地落在花之柱头。直到花粉的营养价值被发现.一些甲虫开始取食花粉,虽然只是简单的吞食而顺便携带了花粉.但对花而言却是利大于弊的幸事,较多的花粉经过甲虫被传输到临近花的雌蕊。  相似文献   

3.
植物会耍花招南美洲有一种名为"舞美人"的兰花,它在风中翩翩起舞,吸引了成群的蜜蜂.它们会不自愿地把花粉传播到各地.  相似文献   

4.
杨震 《科学之友》2005,(10):55-55
植物会耍花招南美洲有一种名为“舞美人”的兰花,它在风中翩翩起舞,吸引了成群的蜜蜂.它们会不自愿地把花粉传播到各地.  相似文献   

5.
马三梅  王永飞 《自然杂志》2004,26(6):342-342
花粉成熟后 ,从雄蕊花药或小孢子囊中散出后 ,传到雌蕊柱头或胚珠上的过程叫传粉 (pollination)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 2种方式 .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称自花传粉 (self pollination) .一朵花的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称异花传粉 (cross pollination) .有些植物是严格自花传粉的 ,有些植物是严格异花传粉的 ,大部分植物既可自花传粉又可异花传粉 .植物一般以风或者动物作为媒介进行传粉 .以风作为授粉媒介的花称为风媒花 (anemophilousflower) ,例如小麦、水稻等 .风媒花的花粉散放后随风飘散 ,随机地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环境条件下油菜花粉介导的除草剂抗性基因飘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转基因安全评估的个案原则, 研究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花粉向中国传统油菜品种的飘逸概率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检测受体植株后代的除草剂抗性检测转基因油菜花粉的飘逸率. 结果表明, 花粉飘逸的距离达2000 m, 且飘逸率随着与花粉源区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少. 但在距花粉源区33.5~2000 m的范围内, 花粉飘逸率均低于0.015%, 且并不随距离增加而逐渐下降, 表现了花粉长距离飘逸和授粉的随机性. 绝大多数花粉散布在花粉源区周围4.5 m范围内, 其中最大飘逸率为1.19%, 出现在距源区1.4 m的取样点. 风向显著影响花粉飘逸的方向和距离. 但是, 授粉昆虫蜜蜂的数量与花粉飘逸方向和距离没有相关性, 表明花粉飘逸的方向性差异并不是由于蜜蜂的数量及分布引起的. 本研究在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大面积田间试验, 为转基因油菜的商品化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花粉空间分布模型为油菜杂交种生产的隔离距离与杂种纯度估计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前,人们认为蜜蜂喜欢选择有更多花蜜和花粉的花朵.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温暖的花,因为它们需要呆在表面温度较高的花朵上来提高自身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10,(5):F0002-F0002
<正>每年的三月或四月,通常是花粉热季节的开始,即植物开始释放花粉的时候。据英国媒体报道,每年英国约有四百万人易于遭受花粉的伤害——一些人开始出现流鼻涕、眼睛发痒等花粉热症状。虽然花  相似文献   

9.
一些植物利用蜜蜂采蜜来为自己传粉。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吸食热花蜜,并通过花的颜色来选择花朵。蜜蜂吸食热花蜜,不仅能节约自身能量,而且能有效地保持体温。即使是在气温只有几摄氏度的情况下,蜜蜂照样能把体温维持在37℃左右。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不同温度的花蜜分别放在粉色和紫色的容器里,蜜蜂很快就学会了区分这两种颜色,并钟情于温度较高的花蜜。这表明蜜蜂是通过颜色来辨别花朵的温度的。另一方面,植物也各施其法吸引蜜蜂。一些植物利用自身的新陈代谢“主动”增加温度(这一点和动物相似),而更多的植物则通过花朵的形状和花瓣中的锥形细胞等“被动”地“聚集”太阳热能。(实习生王洋波编译)蜜蜂钟情热花蜜!实习生@王洋波  相似文献   

10.
春天,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百花齐放、万鸟争鸣.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蜜蜂、蝴蝶、蛾等都在为花儿授粉而忙碌,传递着花儿的千言万语,为植物的“婚恋”充当着不可或缺的授粉使者——“红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虫媒花和传粉动物之间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虫媒花一般通过鲜艳的色彩或芬芳的气味、甘甜的花蜜来引诱传粉动物;传粉动物为取食花蜜和花粉而光顾这些花,它们在取食过程中就帮助虫媒花完成了传粉.  相似文献   

11.
<正>春夏之际,空气中都弥漫着馥郁的气息。在姹紫嫣红之间,辛勤的工蜂在不知疲惫地忙碌着。面对繁花似锦的大地,唾手可得的花粉花蜜,蜜蜂们当然是忙得不亦乐乎,似乎要把所有的食物都搬回家,但是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只蜜蜂的活动,就会发现,如果碰到柑橘和咖啡花朵,它们就会对其他植物的花朵熟视无睹,仿佛着魔一般,这又  相似文献   

12.
蜜蜂能生产蜂蜜和蜂王精,给人类带来不少利益。而蜜蜂在采蜜的同时,也将花粉一起带出来,因此它还能起到给花传播花粉的作用。如果将蜜蜂用于苹果、梨等果树及用塑料大棚栽培的农作物的授粉作业,不仅可节约劳动力,而且授粉效率也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几种常见表土花粉类型与植被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中国东北样带(NECT)沿水分梯度分布的30 个样方的植被调查和表土花粉分析, 选取重要和常见的花粉类型松(Pinus) 桦(Betula) 栎(Quercus) 椴(Tilia) 槭(Acer) 榆(Ulmus) 蒿(Artemisia) 藜(Chenopodiaceae) 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 取其花粉百分比值与植物重要值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花粉百分比和植物重要值显著相关样带东部森林区与西部草原区的回归参数有明显差异松桦藜蒿具有高的斜率和y-截距, 是超代表性花粉类型槭莎草科禾本科具有低的斜率和截距, 是低代表性花粉类型栎椴榆的斜率和截距互为消长, 是具代表性花粉类型. 具高斜率或高截距的花粉类型, 变异系数都比较低, 反映这些花粉类型的斜率和y-截距在植被重建中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让你挑选一种对人类最重要的动物,你会选谁呢?在爱因斯坦看来,答案很可能是蜜蜂。他曾经警示世人说,如果蜜蜂完全消失,那么人类也许只能再活4年。为什么小小蜜蜂的生存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我们都知道,植物要正常地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授粉才行。自然界传播花粉的方式有两种,要么随风飘散,要么搭昆虫的便车。全世界有1300种植物跟人类生活有关,目前证明有1100种需要昆虫传  相似文献   

15.
莲叶柄导管次生壁蛋白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忠 《科学通报》1993,38(12):1131-1131
植物细胞壁包括初生壁和次生壁两种类型,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得到只有初生壁而无次生壁的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细胞.Lamport用这种材料于1960年首次在初生壁中发现了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蛋白质,定名为伸展蛋白(extension).以后,人们又在多种植物的初生细胞壁和花粉壁中发现了其它一些壁蛋白和酶.经过30年  相似文献   

16.
藏红报春,百花争艳;天行有常,花开有时。即使在没有严冬的地带,花开花落也标志着春去秋来的时令变化。但是,地质学上的记录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植物并非始终如此。约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生长着那些结着一颗颗球果的植物。针叶树和苏铁属植物靠风传授花粉,它们不需要什么鲜艳的花瓣去吸引动物来采集花粉。这些植物的种子与开花植物结出的那些甘美可口的果实大为不同。当时,有一些山桂(一种现在已经绝迹的针叶树)逐渐演化成雌雄同株的繁殖结构(早期的花是雌雄同体的)并且还可能试验着进行昆虫传授花粉。甲虫是当时唯一的花粉传授者;采集花粉时,花粉附近、张开的球果里的胚珠也可能由于甲虫不分青红皂白地乱  相似文献   

17.
正蜂巢小甲虫是一种常见的蜜蜂寄生虫,严重影响养蜂业。蜂巢小甲虫在非洲的危害程度较低,因为非洲蜜蜂十分凶猛,但它们对欧洲蜜蜂会造成巨大危害。蜂巢小甲虫的成虫和幼虫会吞吃欧洲蜜蜂的蜂蜜、花粉和幼虫,还会在蜂巢内传播疾病。虽然某些杀虫剂能杀死蜂巢小甲虫,但也会杀死蜜蜂。  相似文献   

18.
从花粉肌动蛋白到作物雄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动蛋白在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担负着重要任务. 花粉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肌动蛋白,其结构及性质与动物肌动蛋白极其相似. 植物肌动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与动物的序列亦极为相似.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植株的花粉比其保持系花粉中的肌动蛋白含量低得多. 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在花粉中的表达量比根、茎、叶中高得多. 构建了肌动蛋白反义基因的表达质粒,转移到小麦和番茄原生质体中,以抑制花粉中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获得雄性不育植株. 转基因植株花粉中的肌动蛋白明显减少,而雌芯却不受影响. 此项研究为培育作物雄性不育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如果你在一块玻璃板上涂上凡士林,让它暴露在空气中,然后再放到显微镜下,就会看到大量各种各样的微小颗粒。这就是植物的花粉。曾经有人计算过,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在莫斯科的每平方厘米面积里,沉积着1500粒这种活的花粉。在地球最古老的岩层里就积存着花粉层。尽管产生这种花粉的植物,甚之于连同它们的种属、目、类都早已消失,但花粉却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确实曾经存在过。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宜垠  周力平  崔海亭 《科学通报》2008,53(9):991-1002
过去人类活动的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孢粉记录作为揭示过去人类活动对景观影响的代用指标, 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1) 某些特有乔木花粉的减少; (2) 先锋树种花粉的繁盛; (3) 栽培作物和杂草花粉相伴生; (4) 花粉浓度和分异度的显著变化; (5) 喜氮植物和牧场杂草花粉的出现. 伴人植物(杂草和栽培作物)花粉是理想的人类活动指示体, 尤其是杂草花粉, 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历史. 不同方式的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孢粉组合. 在森林区和草原区, 指示人类活动的花粉谱模式是不同的. 应用孢粉变化特征来研究人类活动时, 特别要强调高精度的时空分辨率. 因为高精度的空间分辨率不仅有助于反映植被景观的复杂性, 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地揭示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作用, 防止片面性; 高精度的时间分辨率能够精确地记录短时间尺度的植被变化, 避免遗漏人类活动事件. 重视孢粉学与其他多种指标的结合, 能更加准确地揭示景观的发展变化过程. 炭屑作为人类活动对植被扰动的代用指标, 其峰值的出现常伴随着乔木花粉的大量减少和伴人植物花粉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