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人口对耕地和粮食资源的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从人口与耕地演变趋势、人口对耕地的综合压力指数、人口耕地密度三个方面和建国以来粮食变化情况、人口对粮食的压力、未来粮食供给与人口合理容量等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重庆市人口对耕地和粮食所造成的压力.最后提出几条建议,以期缓解并逐步解决重庆市人口、耕地和粮食三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运用M in itab软件,在分析江西省南昌县1981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未来1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81年以来,虽然南昌县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波动较为明显,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0年耕地压力指数有进一步降低趋势。由此可知,南昌县的耕地总量在未来时间段内可以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但是只有依靠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才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徐玉霞 《河南科学》2012,30(4):514-516
在分析陕西省1998—2007年10年间的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规律.运用预测模型对未来10年的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自1998年以来,虽然陕西省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耕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逐年降低,未来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呈现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粮食、人口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几大问题之一。本文仅从人口对粮食、耕地的压力和矛盾入手,提出要切实落实粮食基本自给这一基本国策,需做到严格控制人口教量的增长,严格控制非农用占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不断完善粮食市场,提倡节约粮食的风尚,使我国人口与粮食生产得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河北省邢台市1990—2004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进行了预测,进而预测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虽然邢台市耕地数量持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河北省邢台市1990—2004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进行了预测,进而预测了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虽然邢台市耕地数量持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耕地压力指数作为测度粮食安全程度的指标,在临夏市1987年至2010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淄博市耕地与粮食生产正面临严重威胁,分析与预测淄博市耕地变化与粮食生产状况,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和平滑预测法及Excel软件,在分析1990—2008年淄博市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未来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虽然淄博市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未来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1949年以来三水区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动态变化特征,指出三水区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发展对三水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及其原因,提出实现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资源和多元化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耕地资源及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成都市1952-2009年的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口等统计数据,对全市耕地资源及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2-2009年成都市耕地面积减少了37.73%;耕地变化过程可分为波动期(1952-1965年)、平缓下降期(1966-1998年)、急剧下降期(1999-2003年)和快速下降期(2004-2009年),4个时期耕地年均减少速度分别为0.37%,0.44%,3.54%和1.16%;空间上近郊耕地减少速度总体上大于远郊.由于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1952-1992年全市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3-1998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小于1,耕地无明显压力;1999-2009年由于耕地大幅减少、粮经作物结构调整和人口的快速增加,耕地压力指数急剧增大.近郊在1998年耕地压力指数由小于远郊转变为明显大于远郊.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及工业发展、退耕还林、粮经比和人口等因素的变化及区域差异是近年来全市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压力增加产生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将赤峰市人口、耕地及粮食系统的重要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方法,预测了2001~2005年该市人口、耕地及粮食产量,探讨了人口、耕地及粮食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使系统良性循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人口,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粮食、人口、耕地三者的协调发展,阐述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耕地资源与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6-2007年三峡库区耕地、人口和粮食动态变化数据,对库区耕地资源和耕地压力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耕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库尾区最为丰富,库中区次之,库首区最为贫乏;2)三峡库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1995-2003年减少最为剧烈;3)1998年以前耕地压力指数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1998年之后平稳上升,主要是由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通过调控耕地资源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缓解耕地压力状况.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福建省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由于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人口不断增多,在粮食自给率下降的情况下,1996~2009年福建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略微上升趋势;(2)全省耕地压力地区差异显著,闽东南沿海普遍高于闽西北山区,根据耕地压力指数偏离1的程度,将全省分为4类区,包括耕地压力严重区、耕地压力明显区、耕地压力预警区、耕地压力不明显区;(3)总体上,闽东南沿海耕地压力增长速度较快,闽西北山区则较慢。根据K值增幅大小,将全省划分为4类区,包括急速增长区、快速增长区、相对缓慢增长区、基本稳定区.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动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义丰  杨红朝  张雅娴 《河南科学》2019,37(12):1949-1954
在计算安徽省2008—2017年间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之比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需求量进行设定,并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存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情况,但波动范围较小,粮食生产相对安全.此外运用GM(1,1)模型对2018—2022年的耕地压力指数相关指标进行预测,提出合理规划使用土地、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强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优化农业科技人员结构、提高基础性研究财政补贴,探讨新的耕作模式等缓解安徽省耕地压力的相关建议,为政府等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GM模型预测了菏泽地区的总人口和耕地面积,用拓扑预测模型预测了其粮食总产,并对三者进行了关联度分析。根据预测及分析结果,探讨了解决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矛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动态分析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现象十分严重,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笔者分析了河北省近50a来人口、耕地、粮食的动态变化,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分别预测了人口、耕地、粮食在未来20a的变化趋势,阐述了未来河北省耕地资源和粮食供给情况,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贾汪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徐州贾汪区为研究对象,定量阐述了贾汪区的耕地生产力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并对缓解该区人口-耕地-粮食的矛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预示着国家对粮食政策和粮食安全的评估将发生重大的转变,由注重粮食产量、粮食总量转向注重培养和保护粮食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向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能力上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的数量及其利用率;二是水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三是粮食的基本生产条件;四是粮食的增产技术和科技储备。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从上述4个方面想办法。一、保护定型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我国必须以占全球土地面积6.4%的可利用土地、占全球7.2%的农田,养活占全球…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1990年~2010年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耕地资源、人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计算了安徽省及其17个地市耕地压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空特征,采用GM(1,1)模型对2011年~2020年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伴随着粮食总量、单产在波动中上升,人均粮食产量也在波动中上升;1990年~2010年,全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现一个倒“W”型,1991年耕地压力显著,1992年~1997年,耕地压力指数在波动中下降,1997年~2003年,在波动上升,2003年上升到1.109 5,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1990年~2010间,皖北地级市耕地压力在降低,中南部地级市呈现增大的趋势,2000年耕地压力达到最大,之后耕地压力有所下降;近20年,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以及安庆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承受着较长时间的压力,而合肥和池州耕地压力在不断加大,在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压力显著;通过预测分析,在2011年~2020年,全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会持续下降,而耕地压力在上升,2020年耕地压力明显,耕地压力指数达到1.041 16,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减轻耕地压力的建议.全面分析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减轻耕地压力以及制定保护耕地资源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