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PPARγ配体在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配体具有抗肿瘤、诱导分化和抗血管生成等效果.目的主要是评估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生长及克隆形成,并能抑制HT-2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此同时,罗格列酮能够升高PPARγ, p- PPARγ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初步证明罗格列酮在体内外均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成长,提示罗格列酮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结肠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PPARδ)是一种配体激活核受体转录因子,脂肪酸是其一种配体。本综述提出假设有氧运动与PPARδ之间联系,将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番石榴叶杂源萜类中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番石榴叶的杂源萜类物质对治疗糖尿病的相关靶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这说明番石榴叶杂源萜类物质中可能含有降糖活性强的成分.因此,文中利用13个二醛杂源萜类化合物作为配体,分析了该类化合物与治疗糖尿病相关的PTP1B、PPARγ、PPARα、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酶/受体分子对接情况,进行相应的虚拟筛选.结果显示:杂源萜类化合物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无对接位点,但与PTP1B、PPARγ、PPARα有对接位点;蛋白和配体间的作用是通过弱非共价键力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如疏水作用、π键和氢键;Euglobal Iia、Euglobal Ib、Euglobal Ic(首次从桉叶中分离得到)与PTP1B、PPARγ、PPARα的结合活性均较高,可为降糖药物的设计和结构修饰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含有6个结构域,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亚型之一.PPARδ通过配体依赖、配体非依赖的转录抑制及配体依赖的转录激活等方式发挥病理生理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研究显示,巨噬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所有病变阶段均具有重要的影响,PPARδ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多种功能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PPAR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胞葬作用、脂质代谢、浸润、炎症及极化状态,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PPARδ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但是PPARδ在调控巨噬细胞相关功能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PPARγ受体分型、结构及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现,核受体超家庭成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组转录因子,它与某些促炎介质,如:白三烯B4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有密切关系,这类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活化后,将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对PPARs的结构和功能,配体的一般特性以及PPARa、PPARγ对促炎介质的调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番石榴叶提取物降糖效果明显,但确切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文中采用Discovery Studio 2.1软件的CDOCKER模块,以番石榴叶中分离得到的和已知的三萜皂苷、黄酮和鞣质类32个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分别与治疗糖尿病相关的PTP1 B、PPARγ、α-淀粉酶以及α-葡萄糖苷酶这4个生物活性的酶/受体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沉默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PPARγshRNA(干扰质粒),scramble shRNA(阴性对照质粒)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PPARγshRNA对PPARγ蛋白的抑制作用;MTT法观察PPARγ沉默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与检测PPARγ沉默对骨肉瘤MG-63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PARγ沉默后对骨肉瘤MG-63细胞中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AKT、p-GSK-3β、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PARγ在骨肉瘤MG-63细胞中沉默成功;MTT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沉默PPARγ可促进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PARγ沉默上调骨肉瘤MG-63细胞p-AKT、p-GSK-3β、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论:沉默PPARγ可能通过调控Akt/GSK-3β/CyclinD1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最近的数据显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可参与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淀粉样级联的调节。在本研究中我们证明了的PPARγ在培养的细胞中过表达,急剧减少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的分泌,在转录后水平影响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表达。APP下游调节不涉及分泌酶的通路而与对APP泛素化的显著诱导有关。此外,我们还证明了PPARγ能通过降低Aβ的分泌从而保护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坏死。综合起来,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一种新型机制:PPARγ激动剂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由于Aβ的积累所造成的致病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C161-T变异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出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及116例非高血压病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基因多态型.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PARγ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PARγ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7%,60.3%,CT基因型频率为20.8%,36.2%,TT基因型频率为2.5%,3.5%,高血压组PPARγC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ARγCT基因型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观察本草八味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成功后再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定期定时监测OGTT,FBG、FINS、血脂等指标。第12周末,取大鼠肾周脂肪组织,检测PPARγ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血脂水平,促进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说明本草八味降糖方能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增加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PCR—RFLP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_2基因Prol2Ala多态性与糖尿病(DM)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人皮下脂肪组织中PPARγ_2的表达与DM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DM患者基因型Pro/Ala为9%,而对照组Pro/Ala为5%,DM患者与对照组之间Prol2Ala多态性频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用SABC方法处理皮下脂肪组织后,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切片染色不同.PPARγ_2可能会在DM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有脂代谢异常,但脂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脂代谢异常在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癌组织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ishak评分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和探讨PPARγ2,SCD1及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在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2,SCD1及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率分别为40.00%、46.70%、75.50%.相关性分析发现SCD1和VEGF之间存在相关性(r=0.482,p≤0.001),但是PPARγ2和SCD1(r=0.221,p=0.164),以及PPARγ2与VEGF(r=0.219,p=0.169)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该研究提示脂代谢相关基因与血管生成相关,但不通过PPARγ2调控SCD1途径;脂代谢相关基因SCD1是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发展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本草八味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成功后再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定期定时监测OGTT,FBG、FINS、血脂等指标。第12周末,取大鼠肾周脂肪组织,检测PPARγ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血脂水平,促进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本草八味降糖方能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增加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双质粒单杂交系统进行改进研究,将两种质粒的功能进行融合,最终得到单质粒杂交系统,并利用HEK 293T细胞对融合质粒进行了功能测试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以RXRα为基础进行活性测试时,该系统对激动剂/拮抗剂响应的灵敏度与双质粒系统相近;该系统也适用于ERα、GRα、RARα、LXRα、PPARγ等多种核受体的活性检测,当添加已知配体时,其激活倍数介于8~36倍之间,Z因子大于0.6,可以作为配体筛选的基本模型;以Nur77为基础进行实验精密度测试时,单质粒系统的CV值较双质粒系统有显著降低,体现出更为优异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因此,该模型在核受体潜在配体的筛选过程中能够提供更为简便的操作和准确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休克SD大鼠模型,用低、中、高剂量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肺组织病L改变,检测肺组织中PPARγ和TNFα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血浆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具有典型的急性肺损伤表现;肺组织中PPARγ的转录和表达(P<0.01)量均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血浆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附注射液改善肺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呈剂量依赖性上调肺组织中PPARγ的转录和表达,下调TNFα的表达;同时抑制血浆中炎症介质TNFα和IL-1β水平(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保护内毒素休克大鼠肺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PPARγ激动剂诱导HT-29凋亡及周期阻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与特异配体结合后调控一些基因的表达,这些受调控的基因涉及脂质的代谢,糖尿病以及肿瘤等多个方面.目的是研究PPAR γ激动剂罗格列酮诱导结肠癌细胞HT-29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并对其机制做相应的探讨.试验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诱导HT-29细胞发生凋亡,并阻滞细胞于G1期,此效果伴随着Bcl-2的表达降低,p21的表达升高.罗格列酮在升高PPAR γ表达的同时,也激活了细胞内ERK的传导通路.因此,罗格列酮是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此作用为PPAR γ依赖的,并且与激活ERK通路有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PPAR γ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对NOD小鼠PPARγ和FABP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格列酮是核受体PPARγ的激动剂,PPARγ被激活后通过调控许多与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而发挥多种物效应.为了研究罗格列酮对NOD(nonobese diabetic)小鼠PPARγ和FABPs基因表达的影响,以NOD小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灌喂蒸馏水12周)和用药组(灌喂罗格列酮12周).结果显示用药组小鼠比对照组生长快,而且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在实验第11周开始下降;实验结束时,用药组体质量和脂肪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RT-PCR法检测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PPARγ和FABPs mRNA相对表达量显示,用药组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1倍以上;用药组肌肉组织的H-FABP mRNA和脂肪组织的A-FABP mRNA分别比对照组上调1倍和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核转录因子PPARγ与多种重大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是近年来基础研究的热点及重要药物筛选靶点 .作者将一个表达PPARγ1全蛋白的重组质粒转染人Jarket细胞 ,通过RT PCR确定其表达后 ,与另一个含有PPRE元件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 pTK PPRE瞬时共转染细胞 ,检测到较高水平表达的荧光素酶 .将共转染的细胞以PPARγ的强激活物 15d PGJ2刺激后 ,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 .实验结果表明 ,已成功地建立了PPARγ转录激活系统 .这对于PPARγ激活剂的研究开发及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小鼠结肠粘膜粘蛋白MUC2及PPARУ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急性UC模型.将50只Babl/c买验小鼠随机分为嗜酸乳杆菌组(DSS+LT)、阳性对照组(DSS+美沙拉嗪)、阴性对照组(DSS+冻干赋形剂)、模型对照组(DSS),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MUC2、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益生菌能降低实验小鼠DAI积分和结肠组织学评分,增加结肠长度;同时促进结肠组织中MUC2,PPARγ表达.结论 益生菌能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益生茵上调结肠粘膜中保护因子MUC2和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