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重的债务和粮食危机是当前非洲面临的两大严重问题。1983年非洲债务高达1,500亿美元。在北非,埃及负债200亿美元,阿尔及利亚154亿美元,摩洛哥120亿美元。黑非洲国家也是负债累累。由于经济问题而影响政局稳定的例子,在黑非洲屡见不鲜。石油大国尼日利亚由于经济失调,1983年负债200亿美元,到年底,执政四年的沙加里文官政府在一夜之间被军人集团废黜。几内亚也是债台高筑,经济困难,引起普遍不满,军人即在杜尔总统尸骨未寒之际发动了政变。不少非洲国家背着沉重的债务,国内物价飞涨,工资冻结,罢工、学潮等社会骚乱迭起。近年来,在非洲各种复杂的矛盾中,债务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非洲的债务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负债的绝对值看,非洲欠债数仅及拉美的五分之二,亚洲的三分之二。但是非洲国家负债影响之深重,境况之窘迫却在其他地区之上。  相似文献   

2.
海湾战争使沙特阿拉伯这个昔日的世界主要资金供应国目前正面临着近30年来最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根据西方金融界人士的估算,沙特与海湾战争有关的直接或间接支出达640亿美元。一些沙特人甚至认为,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的一年间,沙特的花费可能将达700-800亿美元。去年8月初海湾危机爆发伊始,沙特便紧急向西方国家购置了13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此后,沙特  相似文献   

3.
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字,1986年底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累计总额为10350亿美元,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已为12000亿美元。如何解决这笔沉重的债务,是国际经济生活中的棘手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国际金融界先后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办法。如“外债资本化”,即把债务变成投资,西方债权银行将第三世界债务国所欠债务以一定的折扣出售给在债务国投资的跨国公司或债务国企业,再由它们将购得的债权拿到债务国中央银行按帐面数额兑换成当地货币,然后就地投资。这种办法在拉美一些国家已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4.
据联合国估计,由于海湾危机和战争的冲击,1990年中东各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从1989年的6.6%剧降到了-5%。且不说直接受害的科威特1990年财政赤字为180亿美元,沙特为150亿美元,伊拉克则“退回到工业化前时代”,就是其他中东国家也是损失惨重,特别是在经济上与海湾国家关系密切或依赖较  相似文献   

5.
海湾战争的炮火硝烟一度给中东经济蒙上了浓重的阴影。目前,令人高兴的是,一些主要石油输出国已经显示出经济恢复的活力,一些非主要产油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区域经济合作也有了新进展。但与此同时,中东经济生活中的阴影也并未消失。凭借实力先保重点项目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伊朗、沙特阿拉伯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已达40年之久,现在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这一问题有了松动。以色列上下更是迫切要求解除经济抵制,说他们——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的中东各国,都希望能在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发展经济,而受到阿拉伯国家长达40余年经济抵制的以色列更有这种愿望,特别是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以色列上上下下更是迫切希望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今年8月5日,以色列商会联合会主席要求拉宾总理在访美时敦促布什总统劝说阿拉伯国家在第六轮阿以双边谈判之前取消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他强调这一愿望多么迫切时说他们“一天也不能再等待了”。8月11日,以色列的阿拉伯民主党领袖达鲁什在出访埃及前夕透露,将请埃及帮助解除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并将建议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7.
1991年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给土耳其的对外关系带来了深刻影响。海湾战争显示了土耳其作为北约东南欧军事前沿的重要作用,巩固了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进一步密切了它与西方的关系。美国总统布什已将它称为美国中东战略的“基石”。苏联解体,原苏联中亚共和国纷纷独立,在中亚形成了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地区,又使土耳其陡然成为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士耳其不仅解除了长期存在的来自北方的威胁,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外交空间。一些舆论认为,土  相似文献   

8.
关于海湾战争的前景,有一点可以肯定:伊拉克终将在军事上失败。然而,一个更加重要而更难确定的问题是:美国及其盟国会不会在政治上赢得这场战争?也就是说,通过海湾战争能否在中东建立起稳定的力量均衡,能否在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之间确立一种新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输出地,出口占其产量的90%左右。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加价,中东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大量增加。以1980年为例,中东(包括北非)产油国的石油收入高达2千亿美元。巨额的收入为这些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用于各项建设事业的投资大幅度上升,1980年为462亿美元,1981年创816亿美元高峰。劳力、技术匮乏中东地区地广人稀,在大约700万平  相似文献   

10.
外汇黑市交易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令各国政府头疼的一大难题。埃及也不例外。近年来,埃及外贸逆差猛增,1986—1987年度达55亿美元;侨汇收入锐减,由1983—1984年度的39.3亿美元减至1986—1987年度的20亿美元;债台高筑,现已达441亿美元。国家的外汇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官方外汇兑换  相似文献   

11.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伊士运河事件以来在英法侵略埃及失败以后,中东地区的反殖民主义力量和殖民主义势力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尖锐的阶段。从反殖民主义力量这方面来说,以埃及、叙利亚这两个坚持和平中立政策的国家为首的中东各国的人民,更加坚决地展开了争取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苏伊士运河事件,使得中东人民进一步看穿了帝国主义者的凶恶面目,同时也看清了帝国主义者在日前国际局势下的无能为力。埃及人民在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支持下对侵略者的英勇抵抗,大大加强了中东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信心。他们也从这里面认识到了谁是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以信赖的真正的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的债务“债券化”的尝试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拉丁美洲另一个负债国运用类似的方法却很有收获,它偿还了欠外国银行的一半债务。这个国家就是多年无力还债的玻利维亚。玻利维亚从1985年中期起,就对外国商业银行的债务停付利息,它已陷入无力还债的地步。它欠外国商业银行的债务总共为6.7亿美元,这次在荷兰、西班牙和几个较有钱的拉丁美洲国家的资助下,凑足了一点钱,清偿了3.08亿美元的债务,约占债务总额的一半。玻利维亚以每11美分债券兑换1美元债务。它的代办人是纽约的梅里尔·林奇投资公司,用3400万美元偿还了上述3.08亿美元的外  相似文献   

14.
美元既是美国一国的货币,又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元的这一特殊地位,一方面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受其益,另一方面也使它承担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义务。但从1973年美元实行浮动汇率起,美国继续享受世界货币的好处,却不再承担世界货币的义务,在制定内外经济政策时,强调本国利益,损害别国利益。这是美国同其他西方国家当前经济矛盾的症结所在。美国的高利率、高汇率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受到的打击最重。解决这些国家的债务问题,美国是负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15.
1月9日,俄罗斯财政部发表正式声明:金融危机使俄罗斯遇到了复杂的债务问题,国家已无力如期履行所有的外债义务。具体说,俄罗斯今年不能偿还到期的175亿美元外债,而只能按1999年预算草案规定偿还外债95亿美元(这其中包括 IMF 和世界银行的部分债务),余下部分将与债权国协商延期支付。但到了1月12日,俄政府又说只能拿出46亿美元偿还外债。俄罗斯欧洲经济政策中心的经济学家彼得·韦斯廷说:“我认为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债务拖欠,俄罗斯根本就没有钱。”俄罗斯为什么不能按期偿还外债?这是因为它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财政问题。首先,近几年来,俄罗斯一方面经济处于持续危  相似文献   

16.
李艳枝 《世界知识》2013,(15):22-23
埃及军方在日前政局变化中的上下其手,使众多分析家猜测埃及可能会走上与土耳其类似的老路,可是土耳其的老路究竟是怎样的呢?自2010年底开始持续至今的中东剧变,已经把中东地区拖入新的动荡、转型、重塑时期,土耳其以其独特的"伊斯兰+民主"模式成为众多阿拉伯国家谋求政治变革的模  相似文献   

17.
中东:WMD喧嚣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年伊始,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西方外交官爆出猛料:已经发现埃及曾经秘密进行小规模核试验,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生产制造原子弹的原料。虽然这一消息没有得到权威认可,但是经西方媒体大肆炒作后仍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埃及核武器事件是近几年来中东持续升温的伊朗和以色列核问题后又一焦点。人们担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会在中东进一步扩散。由于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宗教、民族和地缘政治矛盾,WMD在中东的扩散极为严重,诸如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以及利比亚等国历史上都曾经寻求或拥有过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导弹),国际社会和部分中东国家倡导了几十年的中东无核区和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计划迟迟得不到响应和落实。2002年3月在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所列的七个潜在核打击目标名单里,有四个(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位于该区域。造成中东严重的WMD扩散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冷战时期美苏等强国为了在中东争霸和角力而主动扩散或纵容扩散WMD;中东地区没有一个良好的安全框架,国际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各国竞相发展WMD,是想依靠其强大的威慑力慑止敌对国家的进攻,确保国家的安全;有些国家发展WMD旨在提升在本地区的地位和威望并实现称霸地区野心;生化武  相似文献   

18.
已持续近4个月的海湾危机给埃及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有人估计,埃及一年之内将损失30—40亿美元。埃及正在承受着由大批劳工返回、外汇收入锐减、失业率猛增等带来的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埃及武力"清场"带来的震荡尚未消退,叙利亚因化武袭击事件导致的紧张局面又陡然升级。事件真相未明,西方世界即一片喊打,一时战云密布,但又波谲云诡。埃叙两国在阿拉伯世界和整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一个扼守亚非两大陆交界之处,一个雄踞整个中东的心脏地带,都曾是阿拉伯激进派国家的领袖,都曾是阿以战争中的主力,都曾在中东几十年历史中叱咤风云,一  相似文献   

20.
伊朗核计划威胁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利益。西方国家运用经济制裁、政治孤立甚至军事威胁来迫使伊朗就范。制裁和孤立给伊朗的经济和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伊朗没有屈服,而是积极地进行突围,即加强同友好国家的关系,还积极发展同西方敌对国家的关系,尽最大努力减缓西方的压力。在伊核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既是公正的,也是在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