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水源侧大温差热泵系统运行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源热泵技术是一种主要回收低温余热的节能技术。利用水源热泵系统试验台研究了大温差(温差为6~10℃)运行热泵的特性,比较了各温差段热泵的主机和给水泵单位供热能耗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差增大,虽然主机单位供热能耗不断增大,但是热泵系统总体的单位供热能耗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对热泵系统制冷系数(coefficient to performance,COP)分析可知,在温差为7℃时,热泵系统COP最大,因此热泵大温差运行时循环水温差控制在7~9℃比较合适,机组整体能耗低,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闭式换热盘管内的水流量变化影响水源热泵系统的整体性能.建立了水源热泵系统能耗数学模型和最佳水流量计算方法,通过水源热泵系统性能的理论计算,得到热泵系统整体性能系数与冷却水温度及冷却水设计流量百分数的拟合关系式;理论关系式表明,在定机组进水温度工况下,系统COP值在某一循环水设计流量百分数下取得最优值.在长江重庆段建立了闭式江水源热泵试验台,进行了变流量的冬夏季工况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趋势一致.该计算方法可以为闭式水源热泵系统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公司2×660MW机组在2010年由纯凝机组改为热电联产机组,向大同市集中供热.供热期间两台机组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高品质蒸汽,而辅机循环水却有大量的低品位热量对空排放,造成机组供热后热效率降低.该文详细介绍了利用热泵技术回收辅机循环水余热,减少高品位蒸汽的耗量,提高机组的热效率以及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发电厂循环水废热回收利用是提高发电厂一次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针对发电厂循环水废热回馈热力系统,提出了热泵回热型循环水废热回馈热力系统的2种模式,并建立了节能临界点数学模型.结合具体案例对两2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当热泵的性能系数COP值大于节能临界点的COP值时,热泵回热型循环水废热回馈热力系统是节能的;凝结水从加热器出口引入热泵系统比从凝结水泵出口引入热泵系统的模式的热经济性高.针对热泵回热型循环水废热回馈热力系统不同模式的研究,对电厂回收利用循环水废热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电厂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5.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全水空调系统的一种形式,水环热泵也称为水-空气热泵,其载热介质为水。制冷时,机组向环路内的水放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供热时则从水中取得热量而加热空气。只要确保水温在一定范围内,水环热泵机组就能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特点进行介绍。结合工程实践,主要就超高层建筑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参数及应用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散式地环热泵空调系统是利用地下土壤中的地热资源通过水环路将此小型机组并联在一起,构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冷、供暖的空调系统。中央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利用地下土壤中的地热资源通过室外地下水环路系统输送给集中设置在一个机房内的所有机组,机组换热、制冷后通过空气输送管道或水系统送入各个房间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周期内各性能参数的变化,结合Fluent与Simulink软件的各自功能,建立了基于Fluent/Simulink的热泵系统协同仿真平台,把因室外温度变化引起的房间负荷的影响动态地叠加到地下管群上,地下含水层温度场的变化耦合至地上热泵系统中,动态地分析不同流态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温度场的变化、热贯通程度及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等特性参数变化.研究表明:低流速态,逆流利于抑制热交互,热泵机组的COP值较高;顺流促进热交互,机组COP值最低;垂直交叉流居于两者之间.高流速态,地下水横流起主导地位,地下水横流对于削弱热泵热交互、提高机组的COP值起到积极作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理条件对热泵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沼液余热式热泵高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地源热泵式沼气池加温系统需要打地埋井及铺设地埋管受地质水质局限等问题,系统构建了太阳能—沼液余热式热泵高温厌氧发酵加温系统.对系统发酵池热负荷、沼液余热回收率、中高温热泵机组、太阳能集热装置等关键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系统能够保证发酵池温度50±2℃,沼液余热回收量可以达到系统总需要热量的70%.系统特点在于采用太阳能和沼液余热联合作为中高温热泵低位热源并确立其三种运行模式,包括太阳能直接加温模式,太阳能低位热源—热泵加热模式和太阳能—沼液余热回收联合式热泵加温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泽敏  李浩 《科技信息》2012,(9):369-369,388
针对吸收式热泵应用于300MW机组的循环水余热利用工程,对其在蒸汽管路吹扫与水管路冲洗过程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同类型机组安装与调试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太阳能空气能热泵(SIASHP)系统中电子膨胀阀(EEV)的开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导致热泵系统无法稳定、高效运行的问题,运用实验和TRNSYS软件模拟的方法,对SIASHP系统中EEV受太阳辐射影响下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ASHP机组性能与EEV的开度不成正相关,存在某个峰值;相较于常规机组,SIASHP机组的EEV阈值更大,根据此特性,当EEV在较大的开度区间内调节时,SIASHP机组仍可保持正常运行;为保证SIASHP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自控装置应综合过热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电子膨胀阀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1.
以某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蓄能型水源热泵机房系统设计、机组运行模式及费用,对蓄能型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地能温度较恒定,水源热泵系统尤其是蓄能型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空调方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寒冷地区水源热泵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影响系统运行能效的主要参数及参数影响因素.方法测量了寒冷地区采暖季某办公楼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的介质温度、流量和耗电量等基础参数,并通过计算获取了供、取热量和能效比等间接参数.分析了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了影响系统能效比的主要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出主要参数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水源热泵系统能效比(EER)平均在1.8左右;机组能效比(COP)平均在3.6左右.系统部分运行阶段取热能力不足;水泵能耗偏高,耗电输热比偏大.热泵机组COP与水泵耗电输热比是影响系统能效的主要参数.主机负荷率与用户侧温差是主要参数的核心影响因素.结论办公楼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稳定,提高机组COP与降低水泵耗电输热比是提升系统能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土壤源热泵机组冬季供热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热泵机组各部件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特征,建立了可快速准确地模拟热泵机组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实验测试值吻合较好。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COPh基于为3.1左右,优于风冷热泵机组,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污水源热泵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分类。本文将污水源热泵系统与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燃气锅炉供热+普通空冷空调供冷相结合的供能方式进行了比较,结论如下:在投资有效期内(按20年考虑),综合比较3种方案的费用,污水水源热泵系统的总运行费用最少。此外,根据建立的稳态水—水热泵机组模型,模拟了机组在污水量和温度不同的情况下,机组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任一机组,污水流量存在一个最佳值,当超过该值时机组,性能不再随其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增大新风比会引起空调系统能耗增加的问题,设置了新风预热器的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实现地下水热能梯级利用。在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新风比对新型和传统地下水源热泵机组所承担热负荷、制热性能因数和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相比,新型地下水源热泵机组节能效果明显。当新风比从10%增加至50%时,新型地下水源热泵机组节省能耗从17.4%上升至32.2%。该新型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适合作为人员密度高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6.
对冬季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统计,设计了热泵新风机组,计算了在最不利气温条件下所需要的新风排风混气比,热泵机组供热量。计算数据结果表明,当有充足的建筑物排风时,该热泵机组能够实现在寒冷地区整个供暖季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临河热电厂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循环水温度受气候影响大。通过对循环水泵电机的双速改造,使得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安排更加灵活,在满足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循环水泵单耗得以降低,机组经济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号召,为太原市水源热泵的使用建言献策,对太原市的水源热泵机组进行了调研,主要是对太原市的3种水源热泵机组(污水源热泵机组、工业余热型水源热泵机组和土壤源热泵机组)的供热情况进行了全天监测,利用工程热力学知识对这3个不同水源热泵机组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论证,并得出了太原市最适宜使用的水源热泵机组为工业废热型水源热泵。  相似文献   

19.
燃气驱动冷热水机组变转速运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燃气热泵冷热水机组,介绍其实验系统流程及主要装置设备,建立了系统的性能系数和一次能源利用率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燃气热泵变负荷运行特性,重点分析了发动机转速对系统余热回收量、燃气的消耗量、制冷剂流量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100%负荷范围内,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变工况运行特性;在系统制热模式、循环水量不变和进口水温恒定等条件下,随着发动机的转速增大,制冷剂流量、燃气消耗量、系统回收热量和系统制热能力增大,而系统的性能系数和一次能源利用率却减小.发动机转速在2000~2500r/min时,系统的部分负荷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对空调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源利用率、经济性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绘制了热泵的性能曲线和费用线算图,通过这些曲线能方便地对热泵系统进行性能对比和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