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七月派”笔下的抗日叙事与其他抗战文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对人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对战争荒谬性的揭示,从而使“七月派”的抗日叙事呈现出特有的悲壮、苍凉、沉郁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叙事态度与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胡风的文学观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今天美国反对裁军、甚至主张“预防性战争”的那班人,就是那些发动冷战,割裂德国,蹂躏和分裂朝鲜,拯救蒋介石和想出“两个中国”政策的人们。他们现在竭尽全力来破坏对和平共处必不可少们最高级会议。一小撮集合在洛克菲勒家族周围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这班人在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中都一样的活跃——政党的更换并没有妨碍他们的权力的继续。当时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只是一个高级顾问,而各克菲勒五兄弟则是核心集团中地位稍次的人物。少数较年轻的人,如尼克松,已经被提到前台来,而有些人像福莱斯特则已经死了。除此以外,角色和戏都几乎毫无变化。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战争的名字相对于第一次人类与兽人的大战而来,在魔兽世界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与兽人拥有绝对的战斗力和地域,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战争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局部战争,而是横跨几个大陆的大战争。战争的故事在战争时期容易被人忆起,而在和平时期则可以被作为警世的故事或者成为传送在明间的英雄史诗的一部分,很难有人可以忘却战争,魔兽世界中人类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  相似文献   

4.
"七月派"笔下的抗日叙事与其他抗战文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对人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对战争荒谬性的揭示,从而使"七月派"的抗日叙事呈现出特有的悲壮、苍凉、沉郁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叙事态度与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胡风的文学观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作为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影响深远。对于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渐渐地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亚洲政策的出发点与历史上沙皇俄国的东方战略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康狄 《世界博览》2014,(2):87-87
正美国人写出了朝鲜战争的残酷。阅读《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一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战争既是英雄的成名场,又是埋葬精英的火葬场。一场惨烈的战争,基层官兵能存活下来已是幸事,青云直上者比之阵亡失踪者,比例是极小的。该书的作者梅哈福尔上校写的是1949届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他写了他们在朝鲜战争中的战斗场景、生活点滴,写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成功与挫折,写了他们在战场外的同学情谊及对家人的款款柔情。梅哈福尔上校写活了这一人数巨大的群体,他描写的是一群"人"。这群人是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作为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影响深远。对于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渐渐地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亚洲政策的出发点与历史上沙皇俄国的东方战略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属北宋中期的学者型政治家,同是在宋代“右文”国策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他们的生平履历以及在功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建树,颇多相似之处。范为“一代道宗”,欧为“一代文宗”,两人的历史功绩各有千秋,在对等佛道的关系上,双方显示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9.
东汉永平十年(67)之前,中国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中,古代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奇形怪状为神异,以畸形、病态或异形合体为神奇,并以之作为神化他们的依据。其原因似在于中国古人的神话思维方式。此一身体叙事的功能在于为其君权神授或圣人天生论张目。东汉永平十年之后,法相说随着佛教而传入东土,并被社会舆论所崇奉,从而对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有着深远的影响。史书以及通俗小说对帝王贤圣的形貌描述,大多依据法相说进行撰述,目的也是从身体方面证明他们是“见在佛”或神仙的化身,从而不言而喻地表明他们法统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早午战争时期,随着战局的变化,中国官僚士大夫的心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从战前的轻日心态,逐渐发展到战争中期对日本的重新审视,战后更进一步发展为师日心态。官僚士大夫心态的转化和觉醒,标志着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了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明代蜀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任瀚的地方史和方志学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应在明代史学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13.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与孟森的史学著作《明史讲义》在基本结构,史料选用和史学论点等方面有着某种切合,但不可否认前者相对于后者的细致化、明晰化、生动化的创新。总体来说,相比于《明史讲义》,《明朝那些事儿》一书融入了相当多的时代性元素,并且使用"心灵分析法"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展开叙述,使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饱满、立体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因其小说《续金瓶梅》被诬告有影射清朝廷的言论而下狱。出狱后,丁耀亢写下了许多与此事有关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可以了解丁耀亢对"《续金瓶梅》案"的态度以及这件事对丁耀亢的生活、创作的影响,同时对了解丁耀亢晚年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庙会文化的一个典型。通过对东岳庙会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庙会源起于汉唐,确立于北宋,中衰于金元,转型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李昉行年考     
北宋著名学者、重臣李昉生平事迹未见有专文考证,笔者据《宋史》本传及相关文献资料,考证其家世、事迹、著述等方面的情况,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李氏者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曹端是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曹端的理学思想对明代有很大影响.拟从太极与理气论、心性论、主敬立诚的功夫论等三个方面,论述他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19.
李文凤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进士,广西宜山人,著有《月山丛谈》和《越峤书》。目前尚未有人对其进行专文研究,文章对其生平及著作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20.
于谦(1398~1457年)浙江钱塘人,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有"于青天"之誉.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刺南犯,土木一役,英宗被俘,举朝震惊.于谦临危受命,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垂范青史的北京保卫战,使明朝避免重蹈北宋覆辙,并促使英宗朱祁镇顺利南归,从而取得了军事上和民族关系上的重大胜利,书写了中国历史上辉煌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