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正 《科技资讯》2006,(17):208-208
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与资产不断增加,即使发生同等规模的洪水,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也会不断增加。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我国社会化防洪减灾体系的建立,并说明了利用现代最新技术,提高全社会的防洪减灾潜力,使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广泛且复杂,合理的洪涝灾害灾情评估方法是制定有效防灾减灾措施的关键手段。根据《洪涝灾情评估标准》(SL579—2012),结合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倒塌房屋、水利设施经济损失等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洪涝灾害评价指标。综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熵权法,提出一种针对暴雨洪涝灾情的分级评估方法,并以2014—2018年的全国年度洪灾数据为例进行应用,结合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了暴雨洪涝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结果表明:全国暴雨洪涝灾情熵权-灰色关联度数值高的区域集中在东南区域和西北区域,防洪防涝工作重点分别在城市防洪和沙漠防洪;2016年全国暴雨灾情熵权-灰色关联度分级属于较大洪涝灾害年。  相似文献   

3.
长江、黄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可公度性分析及灾害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黄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区域.在对长江、黄河流域洪涝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信息预测理论的可公度性,分别对长江、黄河流域未来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长江流域2008,2013年,黄河流域2012年,洪涝灾害的信息较强,极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涝灾害.希望能为防洪减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 1985年8月20日至31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通过亚洲教育革新中心,在泰国首都曼谷组织了一个关于《发展小学教育教学科学材料》的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有澳大利亚、孟加拉、中国、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南朝鲜、斯里兰卡、泰国等14个国家的代表共19人。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2)印度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一带一路”区域在1922-2015年的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受伤人数75人/年,死亡人数292人/年。(4)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经济走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危险性评价,这有助于对有限的救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鼓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详细的一手灾害调查数据;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抗灾能力亟需提升,以此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方法是可行的,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洪涝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反映出福建洪涝灾情加重、灾害本身损失加大与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和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昌吉市城市概况、洪涝灾害成因特点、对昌吉城区带来洪涝灾害的三条大河、城市防洪现状、城市防洪减灾对策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新时期防洪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自然灾害分布特征对自然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收集并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8年的自然灾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灾害类型,然后分别从灾害发生频次、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揭示了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洪水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风暴和流行病.2)从时间分布来看,20世纪初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灾害死亡人数大幅波动减少,经济损失呈现不同幅度增长.3)从空间分布来看,南亚区和东南亚区灾害发生最为频繁,主要灾害构成为洪水和风暴;中国灾害经济损失数值最大、死亡人数最多,主要致死灾种包括流行病、干旱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其绝对经济损失较低,但占国民生产总值比值最大.4)年代际灾害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因灾死亡人口分布较为集中,近年来受灾严重区域有向北转移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8-2017年江西省历次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了江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近10 a启动救助应急响应58次,平均每年要应对近6次重大自然灾害;2)洪涝灾害是江西省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近10a针对洪涝灾害启动响应42次、占总数的72%。启动响应依据指标最多的是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其次是因灾死亡人口;3)启动应急响应时间基本在5-8月份,6月份又是最多的月份,表明重特大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份;4)启动救助应急响应总次数呈现出北部多、南部少的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1961—2017年间90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进行西南片区(四川、贵州、云南和重庆市)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再挑选其高、低值年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讨论,最后制作高值年与低值年的差值图与相关系数图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6—8月,但5月和9月也不容忽视,其中7月是洪灾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8月其次;近57年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发生的洪灾次数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而20世纪90年代整体呈下降趋势;小波分析主要存在8~9 a的年际周期变化和17 a左右及32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西南地区的洪灾高发区主要在四川盆地以东至贵州北部一带、贵州西南部和云南南部边缘地区,低值区主要在西南地区西北部;洪涝灾害与其高层、中层和低层的环流形势有较好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1.
7月26日-7月30日,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了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暴雨引发了一系列泥石流,造成千余人死亡。其中,由于铁路、公路等交通受到严重损坏,拥有1500万人口,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孟买,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图③)。此次降雨量已成为印度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图①)。而2005  相似文献   

12.
<正>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近日发布《亚太统计年鉴》显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多的区域,在1994年到2013年期间,全世界40%的自然灾害都发生在该区域。该统计年鉴显示,亚太地区在2004年至2013年期间与前一个十年相比,因自然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增长了三倍,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发生了一些极端自然灾害。在此期间,亚太20多个中高收入经济体占了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85%,但就国内生产总值的损失而言,低收入国家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就危机管理而言,其广义上的定义是怎样面对威胁,发现存在的威胁,并试图阻止它的发生,如果发生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准格尔旗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降水年际变化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旗内洪水灾害频繁,是对本旗造成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人口在不断的增长,社会经济也得到高度的发展,洪水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完善的防洪设施和防洪调度方案,一旦出现洪涝灾害,就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防洪危机管理制度应该尽早有效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4.
系统分析了定陶县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时空规律及特点,最后提出了运用防洪工程措施、防洪非工程措施以及依法防洪等措施,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流域防洪减灾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流域防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与基准年洪涝灾害对比,提出评价年防洪系统的减灾效益评价方法.根据对防洪系统投入和产出的调查和分析,以经济效益费用比和防洪减灾净效益为指标,评价某一历史阶段或某一特定年流域防洪系统的减灾效益.最后,以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为例,说明该评价方法实用且可靠.  相似文献   

16.
湖南暴雨洪涝灾害损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4—2010年湖南灾情统计资料,对湖南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年降水量、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城镇率和建成区面积等为指标,从自然和社会2个方面,初步探究了湖南洪涝灾害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暴雨洪涝灾害整体呈现加重的趋势.洪涝灾害年内分布差异大,夏季最为集中,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下游和洞庭湖区.湖南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的影响,从全省来看,损失与年降水量、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和城镇率间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前两者尤为显著,作为致灾因子的强降水是造成湖南洪涝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虽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灾害脆弱性,但同时灾害暴露性的增加更为显著,从而使得湖南暴雨洪涝灾害的损失以及风险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1~2010年云南省洪涝灾害灾情数据,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计算灾情灰色关联度,对洪涝灾害进行定量评估,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 a间云南洪涝灾害损失1990年代后期为一个高峰期,1998年最重;受灾人口、死亡人口、损坏房屋、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出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而直接经济损失的变化趋势不明显;1998、1999年划为极重灾年,1996、1997、2001年为重灾年.  相似文献   

18.
尼泊尔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人口2270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10美元(1999年,世行数据),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1997~1998年度为39.13%,居第一位,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制造业列第四位(9.34%)。从趋势看,农业作为支柱产业还将持续10年左右。 尼泊尔农村工业的现状 尼泊尔的农村工业主要有以农产品为基础的工业以及以原材料的基础的加工业,如蚕丝业、畜禽饲养业、养蜂业、水果种植加工业、蔬菜种植加工业、家具业、农具业等。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矩阵的草原火灾损失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原火灾是我国牧区多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对牧区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我国畜牧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研究草原火灾发生次数与草原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对理解草原火灾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吉林省1995—2005年的草原火灾次数和草原火灾经济损失两个指标,基于信息矩阵方法得到草原火灾次数和经济损失两个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通过计算发现,当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小于30次时,草原火灾损失随草原火灾次数呈现不规则增长;当草原火灾次数大于40次时,草原火灾损失基本稳定在15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连市日降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结合GIS技术,从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入手,选取18个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来看,大连市具有东北部、西南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较低的特点;北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较低,而南部区域较高;西南部、中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较高,东北部、南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以中风险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41.3%,从大连市的东北到西南方向呈片状分布;其次是低风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93%,主要分布在庄河市的西北部和瓦房店市;高风险区域面积小,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72%,集中分布在沙河口区和长海县。沙河口区和长海县作为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已成为防洪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